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什么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症状

发布时间: 2025-05-05 13:0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症状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需及时就医,病因涉及血管阻塞、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炎症因素。

什么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症状

1、血管阻塞:

视神经供血动脉发生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缺血,常见于颈动脉疾病或心源性栓塞。治疗方法包括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抗凝治疗华法林和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严重时需行视神经鞘减压术。

2、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引发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减少视神经血流灌注。需联合降压药氨氯地平、缬沙坦与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同时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调整治疗方案。

3、糖尿病:

什么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症状

高血糖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视神经缺血性损伤。除控制血糖胰岛素、二甲双胍外,需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胰激肽原酶和抗氧化剂硫辛酸,定期进行眼底荧光造影评估。

4、动脉硬化:

血脂异常导致视神经周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治疗需降脂药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结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配合低密度脂蛋白监测。

5、炎症因素:

巨细胞动脉炎等免疫性疾病引发血管炎性闭塞。急性期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慢性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需活检颞动脉确诊。

什么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症状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5g,增加深海鱼类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避免吸烟及过度用眼。出现单眼突发视力模糊、视野扇形缺损或色觉异常时,应立即至眼科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野检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神经萎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哪些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症状有哪些?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神经病变病症的一种类型,而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由于眼睛贫血导致的一种视神经疾病。其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详细]
发布于 2011-06-23

最新推荐

老是容易哭是什么原因
老是容易哭是什么原因
老是容易哭可能由情绪敏感、压力过大、抑郁倾向、激素波动、创伤经历等原因引起。1、情绪敏感部分人群天生情绪感知能力较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更明显。这类人容易因他人情绪波动、艺术作品或...[详细]
2025-11-28 17:00
老是怕老公在外面找女人疑心病太重怎么办
老是怕老公在外面找女人疑心病太重可通过心理咨询、建立信任、自我调节、培养兴趣、伴侣沟通等方式缓解。过度猜疑可能与原生家庭创伤、焦虑型依恋、低自我价值感、过往情感创伤、伴侣行为异常等因素有关。1、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详细]
2025-11-28 14:55
老是内耗怎么办心态不好怎么调整
老是内耗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模式、建立情绪边界、培养行动力、练习正念、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改善。内耗通常由完美主义倾向、过度自我批判、目标模糊、人际关系压力、未处理的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1、调整认知模式识别并修正非理性信念是减少内...[详细]
2025-11-28 12:51
老是闹心,是啥病呢
老是闹心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长期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和医学检查。1、情绪调节障碍日常压力积累可能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易怒、烦躁等情绪波动。可通过正念冥想...[详细]
2025-11-28 10:47
老是看错东西是什么病
老是看错东西可能与视疲劳、散光、老花眼、轻度认知障碍、脑部病变等因素有关。视觉误差现象既可能源于眼部生理问题,也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1、视疲劳长时间用眼过度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引发视物模糊和重影。...[详细]
2025-11-28 08:43
老是幻听别人喊自己
老是幻听别人喊自己
老是幻听别人喊自己可能是听觉幻觉的表现,通常与心理压力、睡眠不足或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幻听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影响、精神疾病、神经系统异常等。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详细]
2025-11-28 06:39
老是感觉自己很自卑怎么办
自卑感可通过增强自我认知、调整社交模式、培养兴趣爱好、寻求专业帮助、建立正向反馈等方式缓解。自卑心理通常由成长经历、社会比较、负面评价、性格特质、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1、增强自我认知通过客观记录自身优点与成就,建立个人优势清...[详细]
2025-11-27 17: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