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不觉得饿是什么毛病

发布时间: 2025-04-30 15:4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食欲减退可能由心理压力、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或慢性疾病引起,需结合具体原因调整生活方式或医疗干预。

1、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功能,导致饥饿感缺失。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性厌食,如记录饮食日记、设定固定进餐时间。短期可尝试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或帕罗西汀。

2、消化疾病:

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会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降低食欲。胃镜检查明确病因后,可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消化酶制剂胰酶肠溶胶囊。慢性胆囊炎患者需低脂饮食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

3、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显著延缓胃排空。甲减患者需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糖尿病患者应调整胰岛素剂量。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可考虑氢化可的松替代疗法。

4、药物影响:

部分抗生素、化疗药及减肥药会损伤味蕾或刺激饱腹中枢。二甲双胍常见胃肠道反应,可改为缓释剂型。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者建议餐后服药,必要时联用米氮平改善食欲。

5、慢性消耗:

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晚期常见恶病质,体内炎症因子直接抑制食欲。肿瘤患者可使用醋酸甲地孕酮增加进食量,配合ω-3脂肪酸补充剂。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肠外营养支持。

规律进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能刺激胃肠蠕动,餐前饮用少量姜茶或山楂水促进胃酸分泌。增加核桃、三文鱼等富含锌和维生素B1的食物,避免空腹饮用浓咖啡。持续两周以上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需排查器质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倾向应立即就医。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减肥久了不觉得饿了
减肥久了不觉得饿了
如果你在减肥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再感到饥饿,这可能是身体适应了新的饮食方式的一种表现。身体有时会因为长期的低热量摄入而调整饥饿信号,导致你不再感到饿。然而,这种情况也可能暗示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营养摄入不足或代谢减缓。了解这些可能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减肥过程,同时确保身体健康...[详细]
发布于 2024-12-08

最新推荐

太自我的人有哪些表现
太自我的人通常表现出过度关注自身需求、缺乏共情能力、习惯性否定他人等特征,具体表现为忽视他人感受、强加个人观点、拒绝合作、贬低他人成就、难以接受批评。1、忽视感受:过度自我者常忽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对话中频繁打断或转移话题到自身经历。改善需...[详细]
2025-04-30 16:27
低自尊的人的表现有哪些
低自尊表现为自我价值感持续偏低,常见特征包括过度自我批评、回避挑战、社交退缩、情感依赖和消极归因模式。1、自我否定:低自尊者常陷入"我不够好"的思维循环,对自身能力持怀疑态度。典型表现包括反复道歉、贬低自身成就,甚至将他人赞美曲解为客套。认...[详细]
2025-04-30 16:24
缺乏同情心的人有什么表现
缺乏同情心的人主要表现为情感疏离、共情能力低下、自我中心倾向、社交互动障碍以及道德判断偏差。1、情感疏离:这类人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反应迟钝,难以理解或分享他人的痛苦或喜悦。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其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活跃度较低,影响情感共鸣能力。改...[详细]
2025-04-30 16:20
社恐的人有什么表现
社恐的人有什么表现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回避行为及生理不适反应,与遗传、环境压力、认知偏差、创伤经历及神经生化因素相关。1、回避行为:患者会刻意避开聚会、演讲等社交活动,严重者甚至拒绝出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疗法可逐步脱敏,如从短时间视...[详细]
2025-04-30 16:16
自尊心强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自尊心强的人往往表现出自信、独立、追求完美、情绪敏感、防御性强等特点。1、自信表现:自尊心强的人通常对自身能力有较高的评价,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并展现出积极的态度。这种自信可能源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或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治疗方面,可...[详细]
2025-04-30 16:12
自尊心强的表现有哪些
自尊心强的表现主要有自我肯定、追求完美、不易受外界影响、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挑战。1.自我肯定:自尊心强的人通常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不会轻易否定自己,即使面对失败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咨...[详细]
2025-04-30 16:08
中年如何提升自己
中年提升需要系统规划,涉及认知训练、职业转型、健康管理、社交优化、情绪调节五个维度。1、认知升级:大脑可塑性在中年仍存在,通过持续学习能激活神经连接。每日30分钟专注阅读专业书籍或学习新技能,配合认知训练APP如Elevate,三个月后工作...[详细]
2025-04-30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