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情绪低落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或潜在抑郁障碍有关,常用药物包括SSRIs、SNRIs及非典型抗抑郁药,需结合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调节血清素水平改善情绪,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这类药物起效较慢约2-4周,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失眠,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避免与MAOIs联用。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双通道药物同时作用于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对伴随躯体疼痛的抑郁更有效。可能引起血压升高或出汗增多,用药期间需监测心血管指标。突然停药易出现戒断反应,需遵医嘱逐步减量。
米氮平通过阻断特定受体改善睡眠和食欲,适合伴有显著失眠的患者。安非他酮对多巴胺作用明显,吸烟者使用可能辅助戒烟。这类药物需警惕体重变化和镇静作用,避免与酒精同服。
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可作为难治性抑郁的增效剂,但需警惕代谢综合征风险。短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缓解急性焦虑时,需严格限制疗程以防依赖。联合叶酸或Omega-3补充剂可能增强传统药物疗效。
初始治疗需4-6周评估效果,60%-70%患者需尝试2-3种药物才能找到最佳方案。药物需持续使用6-12个月防复发,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饮食上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香蕉、坚果,配合三文鱼等Omega-3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规律进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可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建立固定睡眠周期,通过正念冥想降低皮质醇,药物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6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