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为什么老是觉得饿累困

发布时间: 2025-04-24 15:4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频繁感到饥饿、疲劳和困倦可能与血糖波动、睡眠不足、营养缺乏、压力激素失衡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1、血糖波动:

高糖饮食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快速升降,引发饥饿感和能量骤降。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搭配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每餐间隔不超过4小时。监测空腹血糖,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糖耐量测试。

2、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少于7小时会降低瘦素分泌、增加饥饿素水平。建立固定作息时间,睡前避免蓝光照射,尝试4-7-8呼吸法助眠。慢性失眠需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导睡眠图可明确诊断。

3、微量营养素缺乏:

铁、维生素B12或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携氧能力下降和代谢减缓。每周摄入动物肝脏、深海鱼类,素食者需补充B12制剂。血清铁蛋白低于30ng/ml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铁剂治疗。

4、慢性压力:

持续压力促使皮质醇持续分泌,引发假性饥饿和代谢紊乱。每日进行20分钟正念冥想,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唾液皮质醇检测可评估肾上腺功能,严重者需短期使用SSRI类药物。

5、甲状腺异常:

甲减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30%-50%,表现为嗜睡和怕冷。检测TSH和游离T4指标,确诊后口服左甲状腺素钠,初始剂量25-50μg/天。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同步控制麸质摄入。

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镁的摄入有助于能量代谢,深绿色蔬菜和坚果是优质来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提升线粒体功能。记录每日饮食睡眠和情绪变化,持续两周未改善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超声等深度检查。保持环境温度在20-24℃之间,低温环境会加剧疲劳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老是困睡不够
为什么老是困睡不够
老是困睡不够可能与睡眠质量差、生活习惯不规律、潜在健康问题有关。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排查健康隐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睡眠质量差是导致困倦的常见原因。噪音、光线、温度...[详细]
发布于 2025-02-06

最新推荐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对自己不自信可能由成长环境否定、过度完美主义、负面经历积累、社会比较压力、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引起。长期缺乏正向反馈或过度在意他人评价会强化这种心理状态,但通过系统性调整可以改善。1、成长环境否定童年时期长期遭受父母或老师的苛...[详细]
2025-11-27 05:24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病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性格特征。长期缺乏自信可能与自卑心理、童年创伤、社会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因素有关。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缺乏自信的核心表现,往往源于早期成长经历中的负面评价或挫折。这类...[详细]
2025-11-26 16:10
对自己不自信了怎么办
对自己不自信可以通过调整认知、设定小目标、练习自我肯定、寻求社会支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改善。不自信可能由过往失败经历、他人负面评价、完美主义倾向、焦虑情绪、童年创伤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识别并纠正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是重建...[详细]
2025-11-26 14:31
对自己不自信叫什么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被称为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回避挑战等行为特征。自卑心理的形成可能与童年经历、社会比较、负面反馈、性格特质、创伤事件等因素有关。1、童年经历早期家庭环境对自卑心理影响显著。父母过度批...[详细]
2025-11-26 12:51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被称为强迫性思维或反刍思维。这种现象可能由过度追求完美、焦虑倾向、缺乏安全感、过往负面经历、认知偏差等因素引起。1、过度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身要求极高,当面对不确定情...[详细]
2025-11-26 11:12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有些女性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高级感,不是靠名牌包堆砌,而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的独特气质。这种“贵气”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活智慧。一、体态管理是隐形名片1、优雅的颈部线条每天刷牙...[详细]
2025-11-26 10:07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怎么办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结合兴趣点引导、创造语言表达机会、调整学习方法和增强成就感等方式改善。缺乏兴趣可能与教学方法单一、学科认知偏差、语言基础薄弱、兴趣转移或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培养阅读习惯从漫画、科...[详细]
2025-11-26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