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是不是累了更容易饿

发布时间: 2025-04-24 15:3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饥饿感增强与疲劳相关,主要涉及激素失衡、能量代偿、血糖波动、压力进食、睡眠不足五个因素。

1、激素失衡:

疲劳时体内瘦素水平下降而胃饥饿素升高,大脑错误判断能量需求。调节方法包括保持7-9小时深度睡眠,通过正念饮食训练延缓进食速度,必要时可短期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如利拉鲁肽调节食欲。

2、能量代偿:

身体在消耗大量ATP后会触发补偿机制,尤其运动后24小时内基础代谢率提升15%。建议选择高蛋白零食如希腊酸奶搭配蓝莓,或采用间歇性断食维持16:8饮食周期,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的血糖过山车效应。

3、血糖波动:

皮质醇持续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产生虚假饥饿信号。可监测动态血糖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麸皮,临床常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配合阻力训练增加肌肉糖原储备。

4、压力进食:

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会增强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这种情绪性饥饿常伴随特定渴求。行为干预可采用5-4-3-2-1grounding技巧,药物方案包括短期使用SSRI类抗焦虑药,同时建立非食物奖励机制。

5、睡眠不足:

连续睡眠剥夺6天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激活使热量摄入增加300大卡。需优化睡眠环境温度至19-22℃,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短期可使用褪黑素缓释剂调节昼夜节律。

从营养管理角度,优先选择富含色氨酸的小米南瓜粥搭配核桃仁,深海鱼类中的Omega-3可降低神经炎症。运动方面推荐晨间30分钟快走配合傍晚抗阻训练,避免睡前3小时高强度运动。建立饮食-睡眠-压力日记追踪模式,当持续出现夜间饥饿惊醒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前期症状。注意区分生理性饥饿与情绪性渴求的差异,前者往往伴随胃部鸣响等躯体信号,后者则表现为对特定食物的强烈执念。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很容易饿是为什么
很容易饿是为什么
很容易饿可能是由于血糖波动、饮食不均衡、压力过大或潜在疾病引起。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纤维摄入、规律进餐、减少压力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1、血糖波动是导致饥饿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引发饥饿感。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菜,...[详细]
发布于 2025-02-14

最新推荐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学生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优化学习方法、管理情绪、改善环境、适当运动等方式快速恢复。1、作息调整:睡眠不足或紊乱会直接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性。建议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午间可安排20分钟小憩。睡前1小时避免使...[详细]
2025-04-25 15:09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有些话,不刺耳,但不愿听;有些真相,不残忍,却难以接受。尤其是女性,在成长和生活的路上,总有那么几个“真相”,像镜子一样冰冷,又像灯一样刺眼。不是不给机会,而是很多人从未愿意睁眼看清。1、...[详细]
2025-04-25 15:04
高三应该玩游戏吗
高三学生适度游戏可以缓解压力,但需平衡学习与娱乐,避免沉迷影响备考效率。1、压力调节:高考冲刺阶段长期高压可能引发焦虑,适度游戏能激活大脑奖赏回路释放多巴胺。建议选择单局时长≤15分钟的休闲类游戏,每天总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睡前2小时...[详细]
2025-04-25 15:03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学生深夜玩手机影响学习效率,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干预、家长监督、时间管理和环境优化改善。1、调整作息:长期熬夜玩手机会打乱生物钟,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使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帮助入眠。可尝试褪...[详细]
2025-04-25 14:58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沉迷手机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波动加剧、生物钟紊乱、社交能力退化、考试焦虑加重。1、学习效率:手机高频使用会分散注意力,大脑频繁切换任务导致认知资源耗竭。建议采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允许5分钟查看手机,同时关闭非必要通知。...[详细]
2025-04-25 14:52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阶段频繁使用手机可能由学业压力释放、时间管理失衡、同伴影响、家庭监管缺位、手机依赖倾向等因素导致,需通过目标设定、行为替代、环境控制、认知调整、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1、压力释放:高考压力可能引发逃避行为,手机娱乐成为即时减压渠道。建议采...[详细]
2025-04-25 14:47
无能的人是怎样的
无能感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能力发展的不匹配,表现为逃避挑战、消极归因、低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情绪压抑五种典型特征。1、逃避挑战:长期失败经历导致对困难任务的回避行为,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模式。改善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技术,从完成简单...[详细]
2025-04-25 14:4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