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生病了不想吃药的人是什么心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22: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抗拒服药的心理可能由认知偏差、负面体验、控制感缺失、病耻感、经济压力等因素引起。

1、认知偏差:

部分人群对药物作用存在误解,认为"是药三分毒"或依赖药物会削弱免疫力。这类认知偏差常源于片面健康信息传播。调整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证据检验技术,如引导患者对比不服药导致的病情恶化风险与药物副作用风险,或通过医患沟通建立科学用药观念。

2、负面体验:

既往服药带来的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会形成条件反射式抗拒。可采用渐进暴露疗法,从最小剂量开始适应,或更换剂型如肠溶片替代普通片。临床常用奥氮平口崩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不良反应较小的剂型作为替代方案。

3、控制感缺失:

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易产生"被药物控制"的无力感。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会引导患者将服药行为重构为"自主健康管理",如使用分装药盒自主安排用药时间,或通过记录用药日记增强掌控感。

4、病耻感:

精神类疾病患者常因担心被贴标签而拒绝服药。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缓解病耻感,如双相障碍患者互助小组。新型药物如阿立哌唑口溶膜剂具有隐蔽性,可降低公开服药的焦虑。

5、经济压力:

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会导致刻意减药。可寻求医保政策支持如门特报销,或选择带量采购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从40元/盒降至4元/盒。部分三甲医院提供免费临床试验用药机会。

饮食方面增加西蓝花、纳豆等具有天然抗炎作用的食物,配合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护理时采用智能药盒提醒,将用药与日常习惯绑定如餐后刷牙时服药。建立"药物假期"制度,在医生指导下每月安排1-2天停药观察,既能缓解心理抗拒又可评估真实病情。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果你的指甲变成这样了 你可能生病了
如果你的指甲变成这样了 你可能生病了
指甲在我们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用途,平时也不会刻意去在乎它,只有无聊时才会想起来修剪一下指甲。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部位,其实与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健康的指甲与生病的指甲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指甲变成以下这样了,建议去做个身体检查。指甲凹陷有些人的指甲中央会凹陷下去,四周指甲向外...[详细]
发布于 2018-11-09

最新推荐

青春期心理疾病有哪些
青春期心理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创伤经历及神经发育异常引起,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品行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1、抑郁症:遗传基因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主要诱因,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治疗需结合心理认知行...[详细]
2025-04-24 08:25
怎样提高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记忆力需要综合训练大脑功能、优化生活习惯、补充营养、调节心理状态、科学用脑。1、脑力训练:记忆衰退与大脑神经突触减少相关,持续刺激可促进神经元连接。每日进行15分钟数字记忆游戏,使用记忆宫殿法关联信息,学习新语言激活不同脑区。研究表明,...[详细]
2025-04-24 08:19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
增强记忆力可通过科学训练、营养补充、睡眠优化、压力管理和认知干预实现。1、科学训练: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规律性记忆训练能促进突触连接。尝试数字记忆游戏、背诵诗词或学习新语言,每日15分钟即可激活海马体。工作记忆训练如双N-back任务被证实...[详细]
2025-04-24 08:13
记性不好怎么提高记忆力
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营养缺乏、疾病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认知训练、营养补充、压力管理和医学干预。1、生活习惯调整:睡眠不足会损害海马体功能,建议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固定作息时间。酒精和尼古丁会损伤...[详细]
2025-04-24 08:08
男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心理疏导方法
青春期男孩的性教育心理疏导需要关注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和社会文化影响五个维度。1、认知引导:青春期男孩对性特征的认知困惑常源于生理知识缺乏,可通过正规性教育课程、科普读物和医学动画进行知识普及。学校可开设青春生理课,家长推...[详细]
2025-04-24 08:02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度、压力应对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五个核心维度。1、情绪稳定:情绪波动在合理范围内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表现为能适度表达喜怒哀乐。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亢奋需警惕抑郁或躁狂倾向,认知行为疗法和正...[详细]
2025-04-24 07:57
遇到女生就紧张怎么办
社交紧张源于心理认知偏差和生理反应,可通过系统脱敏训练、认知重构、呼吸调节、社交技能提升、专业干预逐步改善。1、认知偏差:将异性交往过度灾难化是紧张的核心原因,大脑错误预判社交失败后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记录每次社交后的实际结果,对比预设的负...[详细]
2025-04-24 07: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