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什么药可以让人失去记忆力

发布时间: 2025-04-23 20:1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药物导致记忆力丧失通常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毒性或代谢紊乱有关,需立即就医评估。

1、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艾司唑仑和巴比妥类药物长期滥用可能损伤海马体功能,干扰记忆巩固过程。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停药物,配合认知训练和脑营养补充如Omega-3脂肪酸。

2、抗胆碱能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帕金森病药物苯海索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影响记忆编码。出现症状时应调整用药方案,可替换为SSRI类抗抑郁药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3、化疗药物:

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可能引发化疗脑Chemobrain,破坏神经细胞DNA合成。治疗采用神经保护剂如美金刚、有氧运动和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症状。

4、酒精与毒品:

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硫胺素缺乏引发韦尼克脑病,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会改变脑区血流。戒断期需维生素B1注射,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认知功能。

5、非法药物:

GHBγ-羟基丁酸、氯胺酮等致幻剂直接损伤颞叶神经元,造成短暂性全面遗忘。急性期需洗胃和血液净化,后期通过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CCRT康复。

日常饮食应增加富含磷脂酰丝氨酸的食物深海鱼、动物肝脏和抗氧化物质蓝莓、黑巧克力,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护理重点包括建立用药清单避免多重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智能药盒防止误服,定期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筛查。出现定向力障碍或逆行性遗忘需急诊排除脑卒中或中毒可能。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恢复记忆力最好的药
恢复记忆力最好的药
恢复记忆力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或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虽然市面上有许多声称能够改善记忆力的药物,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关键。通常,恢复记忆力不仅仅依赖药物,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1、健康饮食:大脑需要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良好的功能。富含omega-3...[详细]
发布于 2024-12-13

最新推荐

告别焦虑的几个方法
告别焦虑的几个方法
缓解焦虑可通过认知调整、行为训练、情绪管理、社会支持和专业干预实现。1、认知调整:焦虑常源于对事件的灾难化想象,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能帮助识别自动负性思维。记录焦虑触发点与对应想法,用客观证据挑战"万一"类假设,例如将"演讲失败会被嘲...[详细]
2025-04-26 08:39
怎么克服孩子的胆怯心理
怎么克服孩子的胆怯心理
孩子胆怯心理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经验、教育方式和生理发育有关,可通过渐进式暴露训练、认知行为干预、家庭支持、专业心理辅导和正向激励逐步改善。1、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天生具有敏感型气质,大脑杏仁核活跃度较高,对陌生环境易产生警觉反应。...[详细]
2025-04-26 08:34
性格太直什么家庭出来的
性格直率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性格影响、成长环境压力、创伤经历等家庭背景相关。1、遗传因素:直率性格部分源于基因遗传,家族中若有直系亲属性格耿直,后代出现相似特质的概率较高。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前额叶皮层功能差异...[详细]
2025-04-26 08:28
心理压力自我调节方法
心理压力自我调节可通过认知调整、情绪管理、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及生理调节五类方法实现。1、认知重构:压力常源于对事件的灾难化解读。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指出,调整对压力源的非理性信念能降低焦虑。尝试记录压力事件时伴随的自动思维,用客观证据...[详细]
2025-04-26 08:23
心理压力大如何缓解
心理压力大的缓解方法包括认知调整、情绪管理、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1、认知调整:压力常源于对事件的负面解读,认知行为疗法建议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通过记录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和对应想法,用客观证据挑战不合理信念,例如将“我必须完美”调整...[详细]
2025-04-26 08:17
青少年吃什么可以提高记忆力
青少年记忆力提升可通过营养补充、科学作息、脑力训练、情绪管理和适度运动实现。1、营养补充:大脑需要特定营养素维持功能,DHA促进神经元发育,鸡蛋和深海鱼含量丰富;卵磷脂增强神经传导效率,大豆和动物肝脏是优质来源;B族维生素改善脑部供氧,全谷...[详细]
2025-04-26 08:12
14岁女孩记忆力不好是什么原因
14岁女孩记忆力下降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失衡、心理压力、青春期激素变化、潜在病理因素引起。1、睡眠不足:青少年每日需8-10小时深度睡眠,长期熬夜会损害海马体神经元的生成。调整作息时间表,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详细]
2025-04-26 08:0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