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职场心理 > 正文

中医认为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 2025-02-14 07:4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焦虑症的产生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作心身失调的结果,与情志(情绪)失调、气血阴阳不和有密切关系。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长时间的压力、思虑过度或身体内部的气机郁滞,都可能诱发焦虑情绪。

中医认为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焦虑症多与“肝”“心”“脾”的机能相关联。肝主疏泄,长期情绪郁积或气滞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心主神明,过度的忧思可能扰动心神,引发心悸失眠;脾主运化,思虑过度损害脾气,继而影响消化、吸收等功能。整体上,焦虑常被认为是气滞、血虚、阴阳失衡的表现。另外,外界的环境刺激、饮食失节、生活作息紊乱等也会成为触发因素。

中医认为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面对焦虑情绪,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方法进行调理。饮食方面,适量饮用舒肝理气的茶,如玫瑰花茶、陈皮菊花茶等;食材中加入小米、百合、红枣等滋养脾胃的食物,有助于缓解不适情绪。调节心情是另一个重要环节,中医讲“怒伤肝、思伤脾、忧伤心”,所以要学会通过运动、呼吸练习或者听音乐等方式来让情绪舒缓流畅。穴位按摩如百会穴、内关穴,也能帮助驱散焦虑的困扰。

中医认为焦虑症是怎么引起的

若焦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例如频繁的心悸、失眠、情绪失控,建议及时咨询中医师或心理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毕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让身心恢复平衡才是缓解焦虑的核心目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焦虑症按中医怎么认为
焦虑症按中医怎么认为
焦虑症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由气滞、痰阻、阴虚等因素引起的情志疾病。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紧张感,常常被认为与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身体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治疗焦虑症时,常常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1、调理气滞:中医认为,焦虑症的发...[详细]
发布于 2024-12-10

最新推荐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成年巨婴的危害
成年巨婴症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干预,长期未干预可能对个人发展、亲密关系和职场适应产生负面影响。成年巨婴症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困难、责任回避、依赖行为等特征,危害涉及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成长停滞、社会功能受损等方面。1、情绪调节困难成年巨婴常因情绪管...[详细]
2025-07-26 16:10
依赖人格怎么纠正
依赖人格的纠正需要通过心理干预与行为训练逐步建立独立性,主要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自我效能感培养、界限设定练习、渐进式独立任务。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自动化依赖思维如我必须依靠他人才能生存,用行为实验验证其不合理性。记录日常决...[详细]
2025-07-26 15:45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成年巨婴症通常需要结合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进行改善。成年巨婴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正念训练、心理动力疗法等。建议在专业心理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的认...[详细]
2025-07-26 14:06
人格不完整的表现
人格不完整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模糊、情感调节障碍、人际关系失调、行为模式矛盾及价值观念混乱等特征。人格不完整可能由童年创伤、长期压力、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脑功能异常或人格障碍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评估。1、自我认知模糊个体对自身身份、能...[详细]
2025-07-26 13:41
学会睡美容觉 让脸上痘痘快速消
休息不足,睡眠不够,肌肤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诱发各种的肌肤问题,特别是青春痘问题更是烦人。由此得到启发,保证充足睡眠是十分重要。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美容觉,绝对是你护理肌肤的好帮手。睡好美容觉,烦人痘痘不见了。什么是美容觉呢?美容觉其实是指晚...[详细]
2020-12-03 17:35
人格不成熟怎么办
人格不成熟可通过自我觉察训练、心理咨询、社交实践、情绪管理学习、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方式改善。人格不成熟通常与成长环境、心理创伤、认知偏差、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认知缺陷等因素有关。1、自我觉察训练通过日记记录或冥想等方式增强对自身行为模式的认知...[详细]
2025-07-26 11:37
成年巨婴形成的原因
成年巨婴的形成通常与过度保护、情感忽视、家庭代际传递、社会压力适应不良以及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有关。这类心理现象表现为情绪调节困难、责任回避和人际依赖,需通过系统性心理干预改善。1、过度保护童年时期父母过度介入决策,剥夺个体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详细]
2025-07-26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