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幼儿性别教育的心理卫生要求

发布时间: 2024-09-11 20:5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同性别的幼儿一出生,就会受到不同的对待。首先是家长对这一性别幼儿的接受程度,然后是针对不同的性别而采取带有鲜明特点的教养方式。幼儿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是他成人之后健全、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幼儿的性心理健康就像其它方面的健康一样,也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家长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性别,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的成长。那么,在幼儿性别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心理卫生要求呢?

一、家长要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性观念,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性的问题

家长不要把孩子养育在一个封闭的、真空的环境里,使幼儿的正常需要受到扭曲。在幼儿的性心理发展中,与其严加管束的防范,不如顺其自然。

1.首先反思自己有关性别的认识,消除羞耻感、罪恶感、厌恶感和肮脏感,用纯真的、自然的、审美的态度来认识和接纳幼儿的和我们的身体。对于人体,对于人的自然需要,家长的观念和态度会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性影响。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家长对某一性别的接受程度影响到幼儿自身性别的认可。假如母亲经常抱怨“做女人真倒霉”,女儿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悲观。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家长应该传授给幼儿的健康观念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他有权利得到幸福,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巧妙的应对幼儿的提问,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自然的态度

1.以积极的情绪带动幼儿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小,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幼儿有时会问到有关于性的问题时,应该以积极的、乐观的引导幼儿对性的认识,因为知性的孩子更健康。幼儿性别教育的心理卫生要求2.认识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在幼儿能理解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教育。

3.正确对待幼儿的过分行为。无论幼儿的问题是多么过分,做家长的先不要表现出不自在,更不要指责,而是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释。

三、家长要给予幼小的孩子充分的爱抚、感情和安全感

幼儿期是儿童性欲和性心理发育的依恋期,此期的幼儿具有皮肤饥渴,需要父母充满爱的拥抱,及时的关怀、体贴,都有助于孩子成年后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一个在幼年期缺乏体肤之亲、易受惊吓的孩子,成年后很可能处理不好夫妻关系。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通过系列活动,陶冶孩子情操,增进幼儿应付心理压力的能力。尤其是游戏,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形成,加速幼儿的社会的进程,促进幼儿的心理发育有积极的意义。游戏对幼儿的影响是此期幼儿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性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尊重幼儿先天的气质类型的差异,注重幼儿优良个性的培养,淡化性别角度意识严格的界定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因为它限制了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相对的两极。人可以是双性化的,也就是说既有男性的特征也有女性的特征,既有操作性又有富于表达性,既武断又犹豫,既有竞争性又没有竞争性。假如家长按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幼儿的个性,违背幼儿先天的气质,将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六、尊重民族传统,破除封建陋习,抵制黄色污染

对幼儿进行开放性的性别教育时,要考虑到本民族风俗习惯对新的教育方式的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进行教育,利用多种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幼儿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其它方面的健康教育一样,是不可失时的教育。在幼儿性别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性别教育的心理卫生的要求,以便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的性别教育应该如何进行?
孩子的性别教育应该如何进行?
性别教育应该是中国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前一阵热播的一年就也有这样的一堂课,在现实中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呢?下面几个要点家长一定要把握。性别教育时机很多父母可...[详细]
发布于 2014-12-26

最新推荐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对自己不自信可能由成长环境否定、过度完美主义、负面经历积累、社会比较压力、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引起。长期缺乏正向反馈或过度在意他人评价会强化这种心理状态,但通过系统性调整可以改善。1、成长环境否定童年时期长期遭受父母或老师的苛...[详细]
2025-11-27 05:24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病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性格特征。长期缺乏自信可能与自卑心理、童年创伤、社会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因素有关。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缺乏自信的核心表现,往往源于早期成长经历中的负面评价或挫折。这类...[详细]
2025-11-26 16:10
对自己不自信了怎么办
对自己不自信可以通过调整认知、设定小目标、练习自我肯定、寻求社会支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改善。不自信可能由过往失败经历、他人负面评价、完美主义倾向、焦虑情绪、童年创伤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识别并纠正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是重建...[详细]
2025-11-26 14:31
对自己不自信叫什么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被称为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回避挑战等行为特征。自卑心理的形成可能与童年经历、社会比较、负面反馈、性格特质、创伤事件等因素有关。1、童年经历早期家庭环境对自卑心理影响显著。父母过度批...[详细]
2025-11-26 12:51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被称为强迫性思维或反刍思维。这种现象可能由过度追求完美、焦虑倾向、缺乏安全感、过往负面经历、认知偏差等因素引起。1、过度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身要求极高,当面对不确定情...[详细]
2025-11-26 11:12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有些女性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高级感,不是靠名牌包堆砌,而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的独特气质。这种“贵气”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活智慧。一、体态管理是隐形名片1、优雅的颈部线条每天刷牙...[详细]
2025-11-26 10:07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怎么办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结合兴趣点引导、创造语言表达机会、调整学习方法和增强成就感等方式改善。缺乏兴趣可能与教学方法单一、学科认知偏差、语言基础薄弱、兴趣转移或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培养阅读习惯从漫画、科...[详细]
2025-11-26 09:3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