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么不同? 安慰别人时要用同理心而非同情心

发布时间: 2022-05-02 10: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么不同呢?同理心会激发人与人的连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情心会使人们关系疏离,感到心灰意冷。这样来形容两者的差异或许仍不够具体,

但你能从底下的影片和图解,去深刻体会到这两者间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同理心有四大特质:

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们心中的真理

2. 不给予批评 (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家都喜欢批评)

3. 了解他人的情绪,将心比心

4. 沟通

“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我们来以图片说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当同理心的你遇到朋友正处于低潮期的时候...

你会看见他头上顶着一朵乌云在下雨,他将自己陷在黑暗处,不停想着:“我被击垮了!”

同理心的你,试图感同身受,告诉他:“我知道这种感觉,但你要知道你并不孤单。”

此时,来个同情心的他,他会说:“喔不~ 这真的满难受的耶!好可怜喔!”。

并试着分散注意力、扯开话题说到:“那~ 要不要先吃块三明治?或许你会好一些。”

但具有同理心的你,知道这么做并没有帮到难过的他。

同理心是种选择,容易受伤的选择,因为你必须找出相似的连结,找出内心能与他相呼应的情绪。

当人们听到有人向自己倾诉难过的事时,常常给予的是〝一线希望〞,例如:

〝我流产了,我很难过〞,〝没关系,至少你知道你能怀孕

〝我婚姻要破裂了〞,〝至少你有这段婚姻〞

〝我大儿子要被退学了〞,〝至少你小女儿是资优生〞

我们在面对艰难的话题时,总希望能让事情好转一些,

但我想,当我向你倾诉难过的事时,我宁可你对我说...

‘我现在不知道我能说些什么,但我很高兴你愿意跟我说。’

事实上,大多回应很难让事情好转,而能让事情好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最后,记得,在你要安慰别人时,你该给予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同情心和同理心怎么判断
同情心和同理心怎么判断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涉及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与回应,但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同情心更侧重感受他人的痛苦,而同理心是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这种感受。简单来说,同情心通常伴随一种怜悯,而同理心则意味着一种尝试去理解和共情他人的状态。同情心和同理心在心理学上有着不同的表现。拥有同情心的人往往对他人遭遇...[详细]
发布于 2024-12-21

最新推荐

经常看错东西是什么效应
经常看错东西可能是视觉错觉或大脑信息处理偏差导致的感知错误。这种现象与注意力分散、视觉疲劳、认知定势、光线干扰、潜在视力问题等因素有关。1、注意力分散当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会依赖过往经验快速补全视觉信息。工作记忆负荷过重或同时处理多任务时,...[详细]
2025-07-02 15:17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经常会看错东西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经常会看错东西
经常看错东西不一定是幻觉,可能是视觉误差或大脑信息处理偏差导致的。幻觉通常伴随其他精神症状,而单纯看错东西更可能与疲劳、注意力分散、光线条件、视觉功能异常或轻度认知障碍有关。视觉误差是最常见的情况,当人处于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会快速填...[详细]
2025-07-02 13:08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出现幻觉的前兆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出现幻觉的前兆
经常看错东西不一定是幻觉,但可能是出现幻觉的前兆。幻觉通常由感知觉异常、精神疾病、药物影响、睡眠剥夺、脑部病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无外界刺激下的虚假感知。若频繁出现看错或扭曲现实的情况,需警惕早期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问题。1、感知觉异常视觉信息...[详细]
2025-07-02 11:00
经常感到焦虑心里慌
经常感到焦虑心里慌
经常感到焦虑心里慌可能与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咖啡因摄入过量、甲状腺功能异常、焦虑症等因素有关。焦虑情绪伴随心慌是常见的心理生理反应,长期持续需警惕病理性原因。1、压力过大工作强度高、人际关系紧张等慢性压力会持续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详细]
2025-07-02 08:51
经常烦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经常烦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经常烦躁易怒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压力积累、睡眠不足、激素水平变化、潜在心理疾病等因素有关。1、情绪调节障碍情绪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容易因小事引发强烈情绪反应。这类情况常见于性格敏感或缺乏情绪管理技巧的个体,表现为对外界刺激过度解读,难以通过自...[详细]
2025-07-02 06:42
经常发呆的人聪明吗
经常发呆的人可能具有更高的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但单纯用聪明与否衡量并不全面。发呆状态与认知功能、大脑活跃模式、心理调节机制、注意力分配方式、思维整合能力等因素相关。1、认知功能发呆时大脑默认模式网络会被激活,这一区域与记忆整合、未来规划等...[详细]
2025-07-01 17:00
经常爱哭是不是抑郁症的前兆
经常爱哭是不是抑郁症的前兆
经常爱哭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但也可能由压力、性格敏感、激素波动、创伤事件或环境适应不良等因素引起。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否定等,而哭泣只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1、压力因素工作学习压力或人际关系冲突可能导致情绪脆弱,...[详细]
2025-07-01 14: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