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发布时间: 2022-04-03 09: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经常道歉;

很难拒绝他人的要求;

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很可能就有“讨好型人格”的嫌疑。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最近,心理学领域最热的一个词汇,可能就要数“讨好型人格”了。

01

发现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是在两年前。上学的时候,我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进入职场,我是上司眼里的好员工(听话),同事嘴里的老好人,不会被人讨厌。

但我活成了什么样子呢?畏畏缩缩,个性模糊,没有生气,还挺憋屈。当我放开手脚做真正的自己时,我觉得自己是舒展开的,身上的能量是流动的,生活也是热气腾腾的。原来我也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心理学上认为,讨好别人往往有两重含义:一是功利性的,通过主动讨好别人而达到自己某种目的;二是防御性的,通过讨好别人而达成情感联盟,避免树立攻击对象,为自己取得宽松的人际环境。所以,讨好别人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更多的人其实是属于第二种。看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才发现,我们之所以讨好别人,其实是因为太害怕被人讨厌。

没有人希望被人讨厌,但没有人能让所有人喜欢。比受人喜欢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让自己过得更好。

台湾作家陈文茜曾说过:“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为自己而活,要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

02

为什么我们害怕被人讨厌?

因为我们害怕不被认可,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我们都认为,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点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通过讨好或满足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好态度、好评价,自己就会感觉被重视,很有成就感。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有价值感和存在感。

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很让人高兴。但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认可?未必。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公司的垃圾桶满了你主动去倒掉,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没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那么,你以后还会继续做吗?

很多人的回答是也许以后不会继续做了吧。对认可的欲求,其危险就在这里。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你究竟是为了追求认可而做,还是自己想做?

得不到认可就非常痛苦,得不到认可就没有自信,这样的人格也称不上健全。

实际上,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都想不讨人嫌。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03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因为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曾说过:“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仔细想想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哪些困扰?是不是都离不开他人的因素?

给老板做汇报,老板对你的工作不满意,走出会议室的时候你心情低落;

和客户开会,莫名其妙被臭骂了一顿,出门的心情很不爽;

女朋友想去逛街,你想看电影,大家都不想退让,女朋友生气,你也郁闷……

我们的绝大部分的苦恼正是源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老板的、父母的、配偶的、同事的、老师的、朋友的 ……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04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要获得自由,你不得不付出这些代价: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有人可能会说,道理都懂,但我还是没有勇气。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所以你生来就有这勇气。

人只有在能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而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主观上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但所谓讨好,实际上是通过贬低自己的价值,来抬高别人的价值。我们要摒弃“牺牲自己,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

存在即是价值。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自己和他人。不要用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不是吗?哪个人的存在对家人不是一种价值呢?

此外,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平等关系、多鼓励别人,都能够带给我对别人有用的实际感受,继而增加勇气。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那样: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想要自由地生活。

05

做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过得更好,并不是让你任性自私,旁若无人地任意横行,而是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前文说“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可以发怒,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事实可能相反,很多人都会“双标”,所以各种问题和争吵就出现了。

朋友赖赖和母亲关系紧张,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母亲整日逼她相亲找男朋友,她不想将就,而母亲总会横加指责,甚至对她进行各种贬低。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好”之类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支配欲。

如果父母能明白婚姻是儿女自己的课题,不但自己会少很多烦恼,家庭矛盾也会少很多。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有句话说得好,“你对我的注解,并不能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便永远能在别人的误读里,活出自己的气象万千。

人的一生,最终都是需要自己支持自己活下去,都是需要千山万水地找到自己,都是需要按自己的方式走到渴望的光景。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急流勇退,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愿我们都不失去这自由的勇气。

附:你属于“讨好型人格”吗?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有不同的表述。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如果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更为综合的测试来对照自己:

1.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2. 感觉为他人的情绪状态负有责任。

3. 经常道歉。

4. 经常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很重的负担感。

5. 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

6. 在别人对你感到生气时,你感到难以忍受,并往往会选择让步。

7. 会因担心让别人不舒服而选择随大流,甚至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故意丑化自己。

8. 定期需要获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赞美,以此才能确认自我价值。

9. 一般情况下,你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10. 难以承认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习惯性隐藏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教你如何克服讨好型人格 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你可以根据这个小测试,大致判定自己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以及“讨好型人格”的程度。对照这些测试维度,我们可以发现,“讨好型人格”的核心特质,即是过度关注他人(或周遭环境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感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经常道歉;很难拒绝他人的要求;尽力避免所有冲突......如果你有这些表现,很可能就有“讨好型人格”的嫌疑。最近,心理学领域最热的一个词汇,可能就要数“讨好型人格”了。01发现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是在两年前。上学的时候,我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进入职场,我是...[详细]
发布于 2021-12-28

最新推荐

独立人格包含什么
独立人格主要包含自我认知清晰、情绪管理稳定、决策自主性强、价值体系明确、边界感清晰五个核心特质。1、自我认知清晰自我认知清晰指个体对自身性格、能力、需求有客观评估,不依赖外界评价定义自我。这类人能够区分真实自我与社会角色,在压力情境下仍保持...[详细]
2025-07-09 10:08
层次越高的人越有修养 越是层次高的人
层次高的人通常表现出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共情力,这与认知水平、教育背景及社会经验密切相关。高修养行为主要体现在尊重边界、理性沟通、自我反思三个方面,其形成与长期思维训练、多元文化接触、道德内化过程有关。高认知水平群体更倾向于用前额叶皮层调控...[详细]
2025-07-09 08:25
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健全的人格和心智通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达到相对稳定且适应良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清晰度、抗压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稳定性等特征。1、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之一,表现为能够识别自身情绪变...[详细]
2025-07-09 08:00
层次越高的人越有修养 层次越高越有素质
层次较高的人通常表现出更好的修养和素质,这与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自我修养和社会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个人修养奠定基础。家庭氛围和谐、父母言行端正的个体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和得体的举止。这类环境中成长的人往往具备较强的共情能...[详细]
2025-07-09 06:17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特质延续性、跨情境一致性和发展连贯性三个方面。人格稳定性受遗传基础、早期经验、社会环境及认知机制共同影响,但允许存在适应性调整。人格稳定性并非绝对固化...[详细]
2025-07-09 05:51
层次越高的人越优秀
层次越高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但优秀的标准因人而异。社会地位、认知水平、情绪管理能力、自我驱动力、价值观成熟度等因素共同影响个人层次。1、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往往拥有更多资源获取渠道和决策权,这与其专业能力、人际网络积...[详细]
2025-07-08 16:34
人格的稳定性解释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持续性特征,主要受遗传因素、环境塑造、认知模式、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五个维度影响。1、遗传因素人格特质具有显著的遗传基础,双生子研究表明核心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的遗传度较高。基因通过...[详细]
2025-07-08 16:0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