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关于抑郁症 3个维度来决定是否关注

发布时间: 2022-01-21 17:4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先强调一下,抑郁症的诊断权在精神专科医生,即便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专门的医学训练,也只能根据情况建议来访者到专科就诊,而不是继续做咨询。所以,随后的内容都只与抑郁这种情绪状态相关,请随时在自己觉得不妥的时候去见医生。抑郁这个词在广泛使用之前,人们更多说的是“不开心”“烦”等,这种体验有时候长有时候短,有时候影响很大有时候可以自己调节不耽误事儿。所以,重要的不是这种情况该怎么命名,而是如何“看见”它,用恰当的方式面对,以及如何预防。一,看见抑郁最明显的三个特征,情绪低落(不高兴),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减少(什么都不想干)。但实际上人的一生中总有些时候会或多或少会经历这种体验,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下面几个维度来决定是否关注。1.时间很长吗?大部分情绪都有引发事件,随着事情过去,情绪也会慢慢淡化,如果很久很久都还在糟糕的心境里徘徊不去,甚至自己也无法理解诱发事件和自己状态的不匹配,那么可能需要专业帮助。2.能正常工作或学习吗?社会适应性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大部分人也能够自我调节完成基本的社会功能,比如上班上学,简单的人际交往。如果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到,可能要关注喽!3.能自我反思吗?普通的心情不好,一般人们都知道原因,也会尝试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随后的生活打预防针。但严重的抑郁状态,思维和认知受损,很难建立这种联系,甚至出现并不觉得自己在悲伤中的现象。除了这些角度外,如果遇到医生无法解释的肠胃疾病,失眠等身体表现,也可以考虑抑郁的因素。二,应对1.高度重视心理咨询里有个说法“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在发生的事情中体验到什么”,换句话就是人不是象侦探一样孜孜以求于生活真相,而是活在对于生活的感受里,那么对自己的情绪有觉察是尊重自己的基本作法。如果总是觉得“没什么,过两天就好了”“别人都没事儿就我事儿多,让人笑话”,就可能贻误重要的的干预机会。对家人也一样,对情绪要敏感,不要拿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替对方反思,然后认为他是“没事儿找事儿”“作”。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另个人的内心感受,所以对于外部表现要留神,以免日后后悔。工作中曾见过小学生已经有自残行为了,家长还觉得是孩子不听话。让人辛酸又愤怒!2.寻找恰当的帮助不知道精神科医生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作为心理咨询师,常常的无奈是:我觉得有问题需要进入规律的咨询,来访者或者家长认为没什么,大家都这样;而另些在我看来,真地要尽快去医院的,对方又苦苦相劝,要求我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所以,一句话,如果觉得需要帮助,要找到真能帮上忙的人。不要因为想当然忽视专业人士的意见,更不要因为讳疾忌医,阻止病人去医院,把辅助疗法当成主要的治疗措施。3.休息这是最容易理解但最不容易做到的一条,尤其对于情绪有问题的人而言。很多人认为心情不好,出去走走就好了,多安排点事儿就没空瞎想了,实际上很多情绪障碍恰恰和无法处理的压力有重大关系。那么,休息,让生活简单些,少应对繁杂的人和事一定是自助的重要渠道。即使与外界接触扩大生活内容,也要以个人感觉舒服为标准,而不是想当然的越多越好。三,预防抑郁与基因的关系,如何均衡安排生活,处理压力,这些之前有很多文章谈到了。我主要说一下,与抑郁情绪有关的两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是在很长时间内一点一滴形成的。所以,了解这些内容可以较早的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调整,或者潜移默化地干预身边的亲人。首先,对人对己对事求完美。这样的信念会导致高标准严要求,顺利的时候还好,稍遇挫折进入自我批判或者不断抱怨的状态。有时还因为高度自律,对外界环境过度适应,一方面透支身心,一方面把自己推向神坛,无法止步,不能犯错,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中。其次,极端化灾难化也是引起抑郁状态的常见认知歪曲类型。看事情非黑即白,没有中间道路,常常掉进反复纠结的陷阱中。无限缩小取得的成绩,过分夸大面临的困难,引发自我攻击,情绪低落,行为退缩。因为这两种思维习惯在某些情况下会激发人们的斗志,更努力,更上进,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留意隐藏的风险。要对自己有要求,要有行动力,但同时不能被这些想法所控制,成了转椅上不能自主的旋转者。这需要自己或者身边亲友都认清思维对生活的影响,对这些内容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总括来说,日常生活里提高觉察能力,细心调整认知模式,认真对待情绪反应,尽早寻求恰当的专业帮助,这是我们对自己也是对亲人最大的负责任。

关于抑郁症 3个维度来决定是否关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心情差是抑郁症吗 抑郁症的3个表现你有吗
心情差是抑郁症吗 抑郁症的3个表现你有吗
抑郁症是因为个人体内遗传基因出现突变和情绪问题导致,早期症状表现极为不明显,很多人曾忽视这个心理疾病。如果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会存在一定自杀倾向,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之所以忽视、错过这类疾病,往往还是不曾了解导致,抑郁症早期最明显得症状便是心情不好,那么心情不好时...[详细]
发布于 2021-07-23

最新推荐

聪明的领导如何对待下属
聪明的领导通常通过尊重信任、合理授权、有效沟通、公平激励和持续培养等方式对待下属,既能提升团队效率,也能促进下属成长。一、尊重信任尊重是领导力的基础。聪明的领导会重视下属的独立人格与专业能力,避免公开批评或贬低。通过倾听意见、采纳合理建议,...[详细]
2025-08-17 16:10
聪明的老实人是怎样的
聪明的老实人通常指兼具诚实品质与高情商的个体,能在保持原则的同时灵活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他人情绪和需求。他们选择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观点,但会通过调整沟通策略来提升信息接受度。比如面对冲突时,他们既不会违心附和...[详细]
2025-08-17 14:31
聪明的老板怎么对待员工
聪明的老板通常会通过尊重员工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提供发展机会、营造积极氛围和公平分配资源等方式管理团队。1、尊重需求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关注工作与健康的平衡。避免过度加班文化,主动了解不同岗位的生理心理负荷,例如为技术岗提供护眼设备,为客服岗...[详细]
2025-08-17 12:51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揭示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不过分疏离也不过度亲密,才能建立健康持久的关系。刺猬原理源自哲学家叔本华的寓言,描述一群刺猬在寒冷中试图靠近取暖,却因身上尖刺互相伤害,最终找到既能取暖又不被刺伤的最佳距离。这...[详细]
2025-08-17 11:12
刺猬性格一般人驾驭不了吗
刺猬性格的人并非完全无法被他人理解和相处,但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包容度和沟通技巧。这类人群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敏感多疑、情感内敛等特征,容易在社交中产生距离感。刺猬性格的形成往往与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或长期缺乏安全感有关。他们可能经历过被...[详细]
2025-08-17 09:33
刺猬型人格有多可怕
刺猬型人格并不一定可怕,但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刺猬型人格通常表现为对外界保持高度警惕,内心敏感多疑,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与童年经历、心理创伤或长期压力有关。刺猬型人格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显...[详细]
2025-08-17 07:53
刺猬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刺猬型人格是一种以敏感防御、情感疏离为核心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式,常表现为外在冷漠与内在脆弱的矛盾状态。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与早期情感忽视、创伤经历、高敏感特质、社交挫折、防御机制过度激活等因素有关。1、敏感防御刺猬型人格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习惯...[详细]
2025-08-17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