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如何抗击抑郁 必从良好生活方式开始

发布时间: 2022-01-13 18:1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临床抑郁症非常复杂:伤心及/或对日常活动不感兴趣,与其他症状结合后会造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无能,玩物丧志,甚至有自杀倾向。压力无所不在,因而也容易被认为是引起这种症状的主因。但可能在两人都承受同样压力的情况下,最后却是一人陷入抑郁,一人变得坚忍。二者有何区别?我们又能在临床抑郁症的心理学层面上学到什么,才能让我们变得更抗压,抗抑郁?对于那些已患抑郁症的人来说,我们又能倡导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变化,帮助他们活得更加轻松惬意呢?

如何抗击抑郁 必从良好生活方式开始

BMC Medicine杂志最新一篇文章专门对抑郁症中出现的炎症及引起抑郁症的环境因素进行阐述。炎症是描述我们身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术语,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例如脚踝扭伤肿胀,此时炎症就能够保护脚踝,将其治愈。然而,炎症通常会慢性作用,而且难以控制,这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产生。

在抑郁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粒子浓度非常高,而这些粒子自身也会诱发抑郁。比如家人去世或丢掉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都会引起高密度炎性粒子产生。它们都可从血液中检测出来。但在大多数人身上,炎性粒子最终会引起消炎反应,即身体机能开关。多数物理过程以此种方式搭配自动调节系统共同作用。当这个开关不再正常工作,就会引发临床抑郁症,而炎症就会保持自我作用。诸如锻炼和适当晒太阳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缓解抑郁,减少炎症的产生。但抑郁会削弱让人改变生活方式的动力和能量。更可怕的是,幼时的心理创伤似乎造成免疫反应受损,以后抗压时难上加难。

我们提到了一些对生活方式的修正,帮助人们消除抑郁(以及缓解抑郁,前提是抑郁的程度不会严重到介入改变生活方式上……专业性帮助可能必须要从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上着手,但有时环境不允许)。

定期锻炼就是改变之一——人们知道锻炼能增进大脑功能及抗压性,甚至提高大脑在学习过后的记忆力。光照疗法和阳光疗法则是另一改变。

还有节食——多吃天然食品、维生素、矿物质、omega 3,少吃高度加工的食品,人们患临床抑郁症的可能性就会减小,而那些坚持“西式食谱”的人们得病几率就高。那些“严格”遵循摄取鱼类、蔬菜、水果等营养的人和遵从地中海食谱吃法的人,血液中的炎性粒子含量就会低些。天然食品中含有纤维,尽管并不能减重,但会增强免疫功能,还可能激活肠道菌群而影响炎症。

吸烟则一定会引起高度炎症,所以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更易抑郁(如同相互作用,抑郁患者将抽烟看作一种自我药疗的方式)。吸烟会导致老化效应,人们可以从老烟枪的面容中观察得到。同样可观察到的是细胞的老化,这会作用于全身——会让人变得更加病态,抵抗力更低。那些戒烟的患者,就如戒掉咖啡因,在心情、意识和睡眠上立刻就会有变化。对吸烟本身而言,戒烟的长期利益是很丰富的,但戒掉咖啡因的效果却不明显。

如何抗击抑郁 必从良好生活方式开始

你意想不到会与抑郁症相关的,也是能通过适当治疗和养成良好习惯加以修正的其他环境和医学问题,就是过敏性失调(比如哮喘和枯草热)及龋齿。哮喘会引起自杀,而那些服用抗炎药的病患自杀率要低于那些只服用抗组织胺药物的患者。虽然数据显示哮喘和自杀与抑郁症的相关度更高,但龋齿和牙龈疾病也与抑郁有关。牙周病会引发多处系统性炎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它们也是患抑郁症的标志。

由于抑郁症会通过减少动力和能量影响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不良口腔卫生又会引发自我羞愧和社会孤立,就像许多生活方式因素一样,那么由牙齿疾病引起的抑郁症也可以是相互作用,自我持续的问题。

非常肯定的是,睡眠差会导致压力感迅速上升,身体里的炎症快速增大,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则是导致睡眠差的最明显原因。在(非常)短期内,极度睡眠不足会改善抑郁症状,但它并非是长久之计。人们睡眠是要让大脑正常运作。

最后一个抗炎激素就是老牌管用的维生素D,它可从浸润阳光的皮肤中获得。我住波士顿时,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缺乏维生素D。我认为,对多数人来说,正常的维生素D含量在30-50ng/ml之间,但达到和维持这一程度将需要在夏天进行定期而短暂的日光照射,而住在高纬度地区的人则可在冬天通过日照方式获取维生素D。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含量低会引发炎症和/或抑郁症。因果尚不清楚,但维生素D含量极低会引起免疫功能问题和骨质健康问题,所以最好能将维生素D维持在正常水平。

如何抗击抑郁 必从良好生活方式开始

总之,尽可能让自己睡得香,吃得好,能锻炼,得日照,还要坚持用牙线洁牙。这些好习惯会让你的身体产生抗炎作用,提高抵抗力,比如有效抵抗因幼时精神受创、家人突然离世或基因性易感染抑郁症等不可控因素而可能引起的抑郁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抗击抑郁,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始
抗击抑郁,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始
临床抑郁症非常复杂:伤心及/或对日常活动不感兴趣,与其他症状结合后会造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无能,玩物丧志,甚至有自杀倾向。压力无所不在,因而也容易被认为是引起这种症状的主因。但可能在两人都承受同样压力的情况下,最后却是一人陷入抑郁,一人变得坚忍。二者有何区别?我们又能在临床抑郁...[详细]
发布于 2021-05-26

最新推荐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是什么心理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通常与心理防御机制、认知失调或情感透支有关。这种转变可能涉及理想化破灭、边界感被侵犯、负面体验累积、投射性认同失衡、关系价值重估等心理过程。一、理想化破灭初期好感往往伴随理想化投射,当发现对方与想象不符时会产生认知冲突。...[详细]
2025-08-24 16:10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的人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可能是由于心理防御机制、认知失调或关系互动模式变化导致的。这种情感转变通常涉及期望落差、负面体验积累、自我价值保护、情感投射中断、关系边界重构五个核心因素。1、期望落差当对方行为持续偏离自身预期时,大脑奖赏系统会产生抑制...[详细]
2025-08-24 14:31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那你一定很差劲吧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并不代表您很差劲,这种情感变化可能由心理防御机制、认知偏差、关系压力、价值冲突、情感消耗等多种因素引起。1、心理防御机制当个体在关系中反复经历失望或伤害时,潜意识可能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将原本的喜欢转化为反感。这是一种自我...[详细]
2025-08-24 13:16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 喜欢的人变得反感
从喜欢一个人变成反感通常与心理防御机制、认知失调或关系互动变化有关。这种情感转变可能由期望落空、负面特质暴露、情感透支、关系压力、价值冲突等因素引起。1、期望落空当对方长期无法满足自身情感需求或行为与理想化形象差距过大时,大脑奖赏系统激活减...[详细]
2025-08-24 11:37
从喜欢到反感一个人是什么原因
从喜欢到反感一个人通常与心理防御机制、认知失调、期望落差等因素有关,可能涉及情感投射、互动模式改变、价值冲突、负面信息累积、自我认同变化等具体原因。1、情感投射初期好感可能源于将自身理想特质投射到对方身上,当发现对方不符合想象时,投射破裂会...[详细]
2025-08-24 09:57
从喜欢到反感一个人
从喜欢到反感一个人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心理变化过程,通常与认知偏差、情感投射或现实冲突有关。这种转变可能由期望落差、边界侵犯、价值观冲突、负面事件积累、单向付出失衡等因素触发。1、期望落差初期好感往往建立在理想化想象上,当发现对方实际行为与预...[详细]
2025-08-24 08:18
从天真无邪到懂得人情世故
从天真无邪到懂得人情世故是心理成熟的自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认知发展、社会经验积累、情感调节能力提升、价值观重构、自我意识完善五个阶段。一、认知发展儿童早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逐渐被社会化的思维方式取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个体从具体...[详细]
2025-08-24 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