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孩子压力太大 往往源自你的"面子"

发布时间: 2022-01-24 09:4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觉得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一棵树一样,他是有时间段的。你可以给他浇大量的化肥,这个树长得很快,但到最后他实际上可能是病态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小天才长大以后后发力、爆发力差的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

孩子压力太大 往往源自你的

“现在我是比较反对超常教育、超前教育,还有比如说费学生脑筋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教育,比如五六岁的人去学十五岁的东西啊,这种东西我觉得我是最不感冒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俞敏洪第一次谈别给孩子拔苗助长的话题。在他看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是当下很多家长应该做的事。而不少家长,也存在不少误区。提到尊重孩子,其实各种声音已经有很多,但是不少家长觉得,其实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应该怎样尊重孩子,家长又应该做什么?

以下为您整理了一些俞敏洪的观点。

拔苗助长显然不可取,那父母应该做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的、安定的成长环境,就涉及到父母的脾气,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父母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父母有没有能力用自己的品格去影响孩子。

所以,其实家庭教育说起来,好像表面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大话题,不就是带着孩子一起成长吗?

孩子压力太大 往往源自你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至少我个人感觉到,大部分出问题的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出问题,后来我发现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都在父母身上。我一直有一个简单的观点,你做好了父母,孩子一定会好的,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先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父母,尽管我自己也不合格,至少我们应该付出努力,我觉得那就好了。

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唯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

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学会缓解孩子的压力和情绪

其实现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存在一些压力。但是近些年,我们开始普遍感觉到压力和焦虑。普通的老百姓都给他们孩子施加了考北大清华的梦想,大家都互相比。这样就影响到了孩子们,孩子们倒过来就互相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孩子压力就会很大,不光是比家庭背景,比自己穿的好不好,还要比自己学习成绩到底好不好。孩子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就要看父母什么反应了,如果父母进一步的反应是:“你就必须成绩给我弄好,你不能给我丢面子”,那这个孩子的压力就更大了。

如果父母能告诉孩子说,不管是家庭背景不如人家,还是成绩不如人家,都不能决定你未来终生的命运和终生的幸福,你终生的命运、幸福是建立在什么什么东西之上的(这话是我老给我的孩子说的话),至少可以缓解他们的一些压力。

父母能做到的,是尽最大努力去缓解孩子的压力和情绪,并且还能保持孩子对于生命和未来的热情,这件事情其实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也不容易做到。

以身作则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行为规范,不是家长告诉孩子你必须天天学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到底怎么做。我觉得首先家长必须做到位,能够以身示范。

我曾经碰上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孩,那小孩才两岁多,刚好快递员把东西送上来,妈妈跟孩子说谢谢叔叔,这孩子就是不说。这个妈妈就跟孩子说:“不说是不行的,因为人家给我们做了服务以后,你不谢谢人家,以后人家就不把东西给送过来。”这孩子其实是能听懂的,再重新返回去,大声喊:“谢谢叔叔!”这个就是行为规范。

孩子压力太大 往往源自你的

你告诉他这种小事,看上去特别小的事情,但是一件两件三件五件十件加起来,这个孩子变成很懂礼貌,很容易被周边的人所接纳。一旦被周边人接纳,他会产生强大的安全感,他的性格、人品就会变得更加的健全。其实很多小事会变成大事。

关注孩子情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间,关注孩子的性格和脾气。不是去告诉孩子你的脾气和性格怎么变化,而是家长本身脾气性格好不好的问题。

因为如果家长反复无常,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感和逃避感。如果家长通情达理,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预料的,孩子就不会产生稀奇古怪的脾气。

引导孩子兴趣

兴趣引导对孩子很重要。兴趣引导不是家长给孩子强加一个兴趣,告诉你必须干这个事情,而是根据孩子的天性,让它变成自己生命中的某个强项。一旦碰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成就感,有存在感。

家长不要去说,孩子这个不如别人,那个不如别人。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如别人的事情,但是不要强化,而是帮着孩子在某些方面建立自信。这种自信一定不是说他这门课要学的多好,而是让孩子深刻的相信,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其实自己都是被别人接纳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压力太大了怎么安慰老师
孩子压力太大了怎么安慰老师
孩子压力过大时,家长可通过主动沟通、调整期望、提供情感支持、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协助缓解。压力可能由学业负担、家庭环境、社交关系、自我要求过高、适应障碍等因素引起。1、主动沟通家长需与孩子建立开放平等的对话环境,避免单方面说教。观察孩子情绪变化时,用“今天有什么想...[详细]
发布于 2025-06-25

最新推荐

聪明难搞的女人特点
聪明难搞的女人通常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强、边界感明确、对细节敏感、目标导向突出、情绪管理内敛等特点。这类女性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高标准和低妥协性,其行为模式与认知风格密切相关。1、独立思考这类女性习惯通过逻辑分析形成观点,不易被他人意见...[详细]
2025-08-18 15:20
聪明和有心机是两回事
聪明和有心机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特质,前者体现认知能力,后者反映行为动机。聪明通常指个体在认知、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表现出的高效能力,与智力水平、知识储备、思维灵活性等正相关。高智商人群往往能快速理解复杂概念,适应新环境,这类特质在学术研究、技...[详细]
2025-08-18 13:41
聪明和心眼多哪个厉害
聪明和心眼多哪个厉害
聪明和心眼多本质是两种不同的能力特质,无法直接比较优劣。聪明通常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突出;心眼多则侧重人际策略、应变能力和目的性行为。具体哪种特质更有优势,需结合具体场景和个人发展目标综合判断。聪明体现为快速理解复杂概念、高效...[详细]
2025-08-18 12:02
聪明和心机重是一个意思吗
聪明和心机重不是同一个意思,两者在动机、行为表现和社会评价上存在本质区别。聪明通常指认知能力强、思维敏捷,而心机重往往带有刻意算计、隐藏真实意图的负面含义。聪明更多体现为快速理解事物本质、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为逻辑清晰、学习能力强、适应...[详细]
2025-08-18 10:22
聪明和心机有什么区别
聪明和心机的核心区别在于动机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聪明通常指高认知能力与正向问题解决力,心机则隐含功利性目的与隐蔽操控手段。聪明体现为快速理解事物本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动机多为自我提升或利他。高智商人群往往能通过逻辑分析高效处理信...[详细]
2025-08-18 08:43
聪明的员工有什么特点
聪明的员工通常具备高效学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特质帮助他们在职场中快速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1、高效学习能力聪明的员工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善于从经验中总结规律。他们往往主动寻找学习...[详细]
2025-08-18 07:04
聪明的人心机都重吗
聪明的人不一定心机重,智商与心机没有必然联系。心机重可能涉及性格特质、成长环境、社交需求等因素,高智商人群可能更倾向于理性思考而非刻意算计。高智商个体通常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这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洞察他人意图。部分人会...[详细]
2025-08-18 05:2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