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人有重口味偏好 一般和童年阴影有莫大关系

发布时间: 2021-12-31 16: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们一边骂着“真恶心”一边点击鼠标迅速转发,更有好事者编排出“世界10大重口味电影排行榜”之类的东东,告诫人们千万不要看,而背后的潜台词当然是“快来看吧,不看你就out啦!”

人有重口味偏好 一般和童年阴影有莫大关系

重口味微博,源于被关注的需要

渴望被人认同、和这个世界建立直接有效的连接,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心理需求。在网络文化极端丰富,百花齐放又几乎百无禁忌的年代,平实正常的内容已经很难被人关注到。因为我们不是王菲不是姚晨,不可能只发一个笑脸就有几千上万个回复。也就是说,在茫茫网络里找到这份认同和联结感并不容易。于是,搞怪出现了,所谓的恶趣味和重口味出现了,你发条重口味的微博,尽管可能引来一片“真恶心”“你变态”的叫骂,但是有人回应了,这份联结感就打通了;有人转发了,这份认同感就出现了。

其实,在微博里,重口味的新东西并不多,而是一些同类的图文在不同的人指尖流转,像滚雪球一样把总量越滚越大。人们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滚雪球的游戏,只因为这个忽忽悠悠的大雪球,用心理学词汇表述,就叫做“认同”。

严格来说,靠制造重口味博取关注和认同的人并非真正的重口味爱好者,因为他们从中获取的心理体验并不是重口味事物本身。看见重口味事物能引发心理和生理兴奋与愉悦的,才是真正的重口味爱好者。

重口味偏好,来自童年经历投射?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讲,对或色-情或暴力或污秽事物的偏好,必定来自童年的特殊经历。童年时期无意中受到的某种非常规刺激,留存在潜意识中,成年后在某个时机接触到类似事物,激发潜意识浮向意识层面浮动,人也产生“认同”。

人有重口味偏好 一般和童年阴影有莫大关系

与前面说到的渴望被他人认同不同,这里的认同是对自己的认同,是一种对自己童年经历的投射性认同。这时候,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被自然而然的启动,它主要把童年受到的刺激合理化了,仿佛告诉自己:我没有受到伤害,这东西是对的,我喜欢这东西。

我们没有为真正的重口味爱好者做精神分析,不能对重口味的具体心理根源妄下结论,但是,一部重口味电影《心理分析判官》里的故事却是对重口味者童年经历投射的最好注解。嫌犯A不断杀害年轻女子,杀害前都用透明胶带把女子周身捆绑并施虐。

捉拿归案后,经心理专家对其做精神分析发现,他童年曾无意窥见父亲用透明胶带绑住母亲,并实施婚内强奸。在儿子心中,父亲的伟大形象岂可动摇,于是这样的刺激被他强压了下来,一直压到他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潜意识里。长大后,他通过胶带捆绑杀-人完成了对父亲的认同,完成了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合理化。

当然,我们身边的重口味爱好者绝大多数不是受到电影中这么强烈的刺激而产生重口味需求的。很可能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比如弄脏了衣服、打烂了东西、被死猫死老鼠吓了一跳或者曾遭遇家暴

这些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这可能刚好就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孩子有意识地回避和遗忘,却恰恰因为对它特殊的关注,而把它留在潜意识里,只等有一天机缘巧合时跳将出来兴风作浪。还在,大多数重口味爱好者都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对他人的生活并无不良影响。

适当重口味,体验式放松身心减压

不管是真爱重口味也好,还是期待借重口味博取关注也好,只要不影响他人,就算是一种无伤大雅的爱好吧。在不反感的范围内,适当重口味,也是身心减压的一种方法。

在心理调节中,有种方法叫“体验式放松”,因为人的心理过程是由兴奋和抑制两部分组成,抑制后的兴奋会更兴奋,自然兴奋后的抑制会更抑制。人在看到重口味东西时,心理产生强烈触动;当关上那个页面再回来看平常东西时,人会长出一口气,突然觉得轻松放松。

人有重口味偏好 一般和童年阴影有莫大关系

这就像过山车和看恐怖片一样,很多人都说最愉悦的一刹那不是失重俯冲,而是过山车回到终点安全停稳的那个瞬间——让人觉得过尽千帆终又山明水秀。

其实,在很多咨询案例中,因为重压力导致的重口味事件,比比皆是,并且压力与重口味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其实人们是在靠重口味解决重压力,能及时宣泄掉压力对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只要你采取的是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口味重一点也无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精神分析:重口味偏好,来自童年经历投射
精神分析:重口味偏好,来自童年经历投射
人们一边骂着“真恶心”一边点击鼠标迅速转发,更有好事者编排出“世界10大重口味电影排行榜”之类的东东,告诫人们千万不要看,而背后的潜台词当然是“快来看吧,不看你就out啦!”重口味微博,源于被关注的需要渴望被人认同、和这个世界建立直接有效的连接,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心理需求。在网络...[详细]
发布于 2021-05-26

最新推荐

测一测自己的异性照
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可以初步了解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特征。异性照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中的投射原理,通过分析个人对图像、颜色、场景等元素的偏好,推测潜在的性格特质和社交吸引力。1、色彩偏好测试选择喜欢的颜色组合能反映性格倾向。暖色调偏好者常被认为...[详细]
2025-07-04 08:51
大五人格有什么用
大五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用于描述人格特质的核心模型,主要包含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维度,可用于职业规划、人际关系优化、心理健康评估及个人成长指导。1、职业规划开放性高的人适合创意类工作,如艺术设计或科研领域,能快速适应新环...[详细]
2025-07-04 08:25
测一测自己的事业运
事业运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人格特质评估、职业价值观分析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影响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匹配度、职场适应力、机遇把握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心理韧性等。1、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能帮助识别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包括现...[详细]
2025-07-04 06:42
意志和人格的关系
意志和人格是心理学中两个相互关联但独立的概念,意志通常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人格则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内在特质的总和。一、意志对人格的影响意志力强弱直接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发展。高意志力个体更容易培养出尽责性、自律性等人格...[详细]
2025-07-04 06:17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专业
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可以初步判断个人适合的专业方向,常见的测评维度包括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能力倾向、价值观匹配等。专业选择需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多元智能理论等工具综合评估,同时考虑个人学科基础、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等现...[详细]
2025-07-03 17:00
强迫思维怎么缓解
强迫思维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认知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缓解。强迫思维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脑功能异常、性格特质、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缓解强迫思维的核心方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认知来减少焦虑。暴露...[详细]
2025-07-03 16:34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职业
职业倾向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初步评估,常用的测评维度包括性格特质、能力优势、兴趣偏好、价值观匹配等。职业测评能帮助个体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与职业环境的适配性,但实际选择仍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判断。1、性格特质MBTI性格类型指标从外向内...[详细]
2025-07-03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