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带你认识抑郁症 唯有知郁才能更好地治郁

发布时间: 2021-12-28 15: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唯有知郁,才能更好地治郁。

带你认识抑郁症 唯有知郁才能更好地治郁

近年来,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今年 2 月份连续两起自杀事件引起了舆论的热议,先是华东师大的江绪林老师自杀,随后是“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坠楼。在这两起自杀案例背后,我们都看到同样的“阴影”——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预计到 2020 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残疾病。目前全球有 3.5 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人群约 9000 万,每年有 20 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带你认识抑郁症 唯有知郁才能更好地治郁

因此,认识和了解抑郁症,提高对抑郁症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从社会层面上防止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抑郁情绪 ≠ 抑郁症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现代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也日益充分,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抑郁情绪不是悲伤,而是缺乏愉悦体验),并不是有抑郁体验就是得了抑郁症。

当我们面对挫折、失败等负性事件时,产生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反应,一段时间后,我们经过调整是可以走出来的。只有长时间(持续两周)、无原因处于抑郁状态中,才可能是抑郁症。

所以,有抑郁情绪不要紧张,但较长时间的抑郁体验是需要警惕的,应该向专业人员求助。

如何诊治抑郁症?

抑郁症对患病者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情绪,还可以体现在思维活动、意志行为和生理等方面。

典型抑郁表现可以为“三低”:情绪低落、思维活动抑制、行为活动减少。抑郁症可以伴有生理不适体验,常见的有无原因的头部不适,胸闷等,但一般来说这些不适都无法找到生理疾病的客观依据。

关于抑郁症的诊治,目前抑郁症的误诊率还是较高的,因此,需要对抑郁症引起重视的不仅是普通民众,医生队伍尤其是非精神科室的医生同样如此。

当前对抑郁症的治疗措施相比 20 年前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总体而言,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且总体疗效还是很不错的疾病。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等方式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或者明显好转,但及时诊断、系统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非典型抑郁症,同样需要重视!

1. 微笑型抑郁,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应付工作、应付家人、碍于面子而违心地强颜欢笑。“微笑”过后或当独处的时候可能体验着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

2. 隐匿性抑郁,这类抑郁的症状往往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患者往往抱怨的是各种身体不适,常见的是反复持续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而抑郁情绪却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展现得不充分。在寻求解决生理问题时,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多往其他科室就诊,往往无法定位病因,导致误诊。

如何面对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

1. 不要歧视,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评价抑郁症状,如指责患者懒散、不思进取、不孝顺等,将疾病与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

2. 表达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不应该是简单的安慰“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

3. 做好陪伴和支持,陪伴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充分沟通,家人、亲友的情感支持和帮助对于患者恢复自信、改善症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带你认识抑郁症 唯有知郁才能更好地治郁

4. 重视运动的作用,抑郁症患者往往因症状影响不愿参与运动,家人亲友的陪伴、鼓励在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于日益普遍的抑郁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像对待感冒一样,加以认识、了解和理解,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知郁、治郁”,避免抑郁症带来更多的恶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抑郁症是否属中医郁症范畴
抑郁症是否属中医郁症范畴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抑郁症属中医学“郁症”范畴,也有的学者认为应属“脏躁”范畴,或者认为应属“癫证”、“梅核气”等。根据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症状诊断...[详细]
发布于 2012-12-12

最新推荐

当领导怀疑你的能力
领导怀疑员工能力时,员工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提升工作表现、主动寻求反馈、展示专业成果、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应对。这种情况通常由信息不对称、过往失误、性格差异、团队竞争、领导管理风格等因素引起。1、调整沟通方式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详细]
2025-11-25 15:45
当领导给你安排你不想干的工作
当领导安排您不想做的工作时,建议先评估任务合理性再选择沟通或调整心态的方式应对。职场中被动接受任务可能引发抵触情绪,但通过策略性处理能转化为职业发展机会。面对不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可尝试从项目价值或技能提升角度重新理解其意义。...[详细]
2025-11-25 14:06
当领导发现你强大背景
当领导发现你强大背景
当领导发现您拥有强大背景时,通常会产生复杂心理反应,既可能带来机遇也可能引发职场关系微妙变化。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背景优势与专业能力的展现。领导对员工背景的认知往往分为两种典型场景...[详细]
2025-11-25 12:26
当领导对你有意见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当领导对您有意见时,建议先冷静分析原因,主动沟通调整工作方式,必要时寻求第三方协调。领导对下属产生意见通常源于工作目标未达成、沟通方式不当或价值观冲突。若因任务执行偏差,可整理工作记录与领导复盘目标,明确改进方向;若因沟通风...[详细]
2025-11-25 10:47
当领导不待见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当领导不待见您时,建议先调整工作方式并主动沟通,同时保持专业态度。职场关系紧张可能由工作表现差异、沟通方式不当、性格冲突、团队定位模糊或外界因素干扰等原因引起。1、工作表现差异工作效率或成果未达预期容易引发领导不满。可重新梳...[详细]
2025-11-25 09:08
当领导必须具备的能力
当领导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战略思维、沟通协调、决策能力、团队激励、情绪管理。1、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领导者把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核心能力。具备战略思维的领导者能够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机会与威胁,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路径。他们不仅关注...[详细]
2025-11-25 07:28
当领导安排你不想干的工作怎么办
当领导安排您不想干的工作时,可以尝试沟通调整或寻找任务价值点,避免直接拒绝或消极应对。面对不情愿的工作任务,先冷静分析领导意图和任务必要性。理解任务背后的团队需求或战略目标,可能发现其潜在价值。若任务确实与职责严重偏离,选择...[详细]
2025-11-24 17: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