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强迫症患者内心冲突 接纳不了强迫自己去接纳

发布时间: 2022-01-02 11:2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概述

强迫症患者内心冲突 接纳不了强迫自己去接纳

我们都知道强迫症以两种相反的意志持续对抗而存在痛苦,痛苦就来源于这样不是那样也不是。患者常常进入二元对立的境界,不想做却偏偏要做,不去做又控制不住的想做。为什么不想做,为什么又要想做?本文结合一些案例,尝试从强迫者的内心冲突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展现强迫症深层次的内心动因。

二、案例解析之强迫行为

强迫症洗手行为的表现是需要不停的去洗手,而内心又极度不情愿去洗手,内心的思想斗争就是到底洗手还是不洗手,并维持这种冲突度日如年。患者往往只能体会到这一步,就是我不想去洗手,但是控制不住要去洗手。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看看患者要去洗手的潜台词是么?他的潜台词是我不要脏。为什么不要脏呢?那一定是患者已经暗示或者相信自己比较脏。进一步我们去分析,可以窥见患者的思想里有认为自己是脏的无意识想法。这一步似乎是一层面纱,患者无法自己去体会到。

于是当患者无意识中产生自己比较脏的想法,那么他会同时抗拒这样的想法。即,他的意识层面认为自己不脏,这是一种压抑,也是一种防御。而且强迫患者的抗拒性非常强烈,似乎要将自己是脏的这样的想法残杀的片甲不留。于是他会通过拼命洗手的行为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我不脏。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强迫患者的两层冲突。一层是表面冲突“洗手还是不洗手”,一层是内心深层次冲突“我脏还是不脏”。而深层次冲突中,要分析的核心就是无意识中我是脏的想法。我们继续追溯患者的童年,大多都能得到答案。那就是,在他们还是孩提时代是,其父母或者是重要他们一定教育过他们“脏是不好的,要绝对的排斥”。甚至更严重的是会指责他们“你是个脏小孩,你的身体是肮脏的”。我们看电视上有的女孩被强奸,回家之后会用水冲刷自己的身体。这与强迫洗手的动机如出一辙,就是要证明自己还是干净的。

这里有一个区别就是洁癖和强迫症的区别。洁癖的人从小也是如此,父母也是非常爱惜干净,并过分教育自己的孩子注重卫生。但是洁癖的人在清洗的时候并无痛苦感,而且非常愉悦。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冲突,没有冲突源于他们没有抵触寻求干净的想法。可是强迫症患者有,而且非常强烈。他们洗手不是为了干净,而是对自己是个脏小孩这个论断的愤慨。如果说的再清楚点,就是他们有对自己是脏的想法,产生了深深的恨意,甚至是巨大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来源于小时候被无端的冤枉。

一个人本来是干净的,父母偏偏要说自己脏,而这个人在幼儿时无辨识能力,只能认同了自己是脏的说法,这是自己是脏的想法的来源。而他是被冤枉的,内心想申诉却被忽视,怨恨寻求表达的情绪越聚越大。好比一个被冤枉的人要不停去上访一样,我不要脏,我不要脏,我是冤枉的,这样的怨气和情绪,就是抵抗自己是脏的想法的来源。每一个被冤枉的人都要被昭雪,其实对于强迫症患者,只要当时冤枉他的那个人能真诚的表达歉意,他的心结自然也就化解,强迫行为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三、案例解析之强迫思维

强迫症患者内心冲突 接纳不了强迫自己去接纳

案例中有一个妇女和母亲去超市购物,超市的出口有比较高的台阶,就在两人下台阶的时候这个妇女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自己母亲推下台阶。对此,她十分自责,这可是自己的母亲,我为什么大逆不道产生伤害自己母亲的想法?于是她不停的重复自己不会推母亲的想法,并不停的列举事例,证明自己是一个孝顺的人。甚至每天要念叨自己是孝顺的人上千遍,而又痛苦不堪,由此陷入强迫的泥沼,不能自拔。

强迫症患者内心冲突 接纳不了强迫自己去接纳

这个案例我们在分析冲突之前,先看看患者的情绪变化。一开始在她产生想要推母亲下台阶的想法时,她的情绪是害怕自责。而为了减少她的害怕和自责,她用强迫重复的行为舒缓内心的担心害怕,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痛苦。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强迫更像是一种防御机制,保护了患者不被恐惧和自责情绪淹没。

这里仍然存在两个层面上的冲突。表面是强迫自己是孝顺的人的想法与不想强迫重复的冲突。深层次是,她无意识里有推母亲下台阶的想法和抗拒这样的想法的冲突。

继续分析核心冲突,案例中患者有推母亲下台阶的想法,就是她无意识的深层次的动机。深入了解患者童年,在她四岁的时候母亲生了一个儿子,从此,父母对小儿子恩宠有佳,对她则是不管不问。有一次在带弟弟买汽水的时候她跌倒了,她的母亲没有过来拉她,反而是推了她一下,斥责她没有照顾好弟弟。这件事她很快就忘记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但是,对于她的潜意识来说,这件事只是被压抑住了而并没有消融。

案例中患者之所以有推倒母亲的想法,来源于童年那段往事的愤愤不平。而母亲的斥责让他更加的抗拒,因为自己是非常爱护弟弟的,非常想照顾好的弟弟的,那只是一个疏忽。当时被冤枉,不被理解而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就是她要极力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孩子的始作俑者。同样受伤的心需要爱的疗养,如果她的母亲可以抱住她说,亲爱的我错了,我误会你了。我想她的强迫症也会不治而愈。

四、认识冲突,接纳,活在当下。

我们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强迫不是无缘无故诞生的,也不是先天存在的。强迫患者多数是承担了不幸的童年和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他们又具备懂得反省和从自身找问题的品格。他们将大多数的错误和不幸都归咎于自己,他们承担了别人应该承担的错误。在这里我要向强迫的人表达尊敬和佩服之情。

同时强迫患者正因为承受了如此大的委屈,又陷入自责的泥沼,才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如果希望能活的更加自在和轻松,我们首先在强迫之时,就要从内在体验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一定是你的心在告诉你,你有一件心事未了。强迫之时,我们不妨先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怨气,世上的冤魂是不愿意投胎做人,因为愤愤不平。强迫的持续存在就是告诉我们,你的内心还有冤案。

如果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冲突,能看到自己的冤案。我相信强迫就会好了大半。因为剩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接纳伤害你的人他可能也有一段类似的童年,接纳你产生的想法是因为你曾受过伤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能接纳的人事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宽厚和谐。

如果接纳不了也不要强迫自己去接纳。只要活在当下,要充分理解你自己还达不到接纳的程度,而且有些事情难以接纳。好比,一个女孩被侮辱了,要她去接纳伤害她的人,似乎是强人所难。面对曾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怨恨。我们做不了佛,我们可以做人,就让这样的怨恨存在,就让这样的情绪表达。当你能和这些负面想法和情绪和平共处之时,你就会感觉到温暖与爱的感觉。你的内心受伤小孩更需要你能接纳他的脾气和任性,更能包容他的无理取闹。只要你能允许他的出现,允许爱恨情仇,那么你也就是活在当下了,也就获得了人生的自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强迫症:内心冲突,接纳不了强迫自己去接纳
强迫症:内心冲突,接纳不了强迫自己去接纳
一、概述我们都知道强迫症以两种相反的意志持续对抗而存在痛苦,痛苦就来源于这样不是那样也不是。患者常常进入二元对立的境界,不想做却偏偏要做,不去做又控制不住的想做。为什么不想做,为什么又要想做?本文结合一些案例,尝试从强迫者的内心冲突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展现强迫症深层次的内心动因。二...[详细]
发布于 2021-05-26

最新推荐

吵架后心里堵的难受
吵架后心里堵得难受是常见的情绪反应,通常与愤怒、委屈或焦虑等负面情绪积压有关。这种心理不适可能由情绪未释放、关系紧张、自我否定、生理应激反应、认知冲突等因素引起。及时处理可避免长期心理伤害。1、情绪未释放激烈争吵时产生的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会...[详细]
2025-07-21 16:10
回避型人格有哪些
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社交抑制、自我否定和对负面评价过度敏感,通常与遗传因素、童年经历、社会环境和心理创伤等因素有关。回避型人格的特征主要有情感疏离、回避社交活动、过度敏感、自我价值感低和害怕被拒绝。1、情感疏离回避型人格者常表现出情感上的疏...[详细]
2025-07-21 15:45
吵架后老婆要离婚态度很坚决该怎么挽回
吵架后老婆要离婚态度很坚决该怎么挽回
吵架后妻子坚决提出离婚时,可通过真诚沟通、反思自身问题、重建信任、寻求专业帮助、给予空间等方式尝试挽回。婚姻危机通常由长期矛盾积累、沟通方式不当、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外部压力介入、重大原则冲突等原因引起。1、真诚沟通主动创造平静的对话环境,避...[详细]
2025-07-21 14:06
破坏型人格的表现
破坏型人格主要表现为长期存在攻击性、敌意、漠视社会规范等行为模式,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这类人格特征通常包括冲动控制障碍、缺乏同理心、频繁违反规则等核心表现,往往伴随人际关系紧张和适应困难。1、攻击性行为破坏型人格者常表现出无缘由的言语...[详细]
2025-07-21 13:41
吵架后老婆坚决要离婚怎么办
吵架后老婆坚决要离婚怎么办
吵架后老婆坚决要离婚时,可通过主动沟通、寻求专业帮助、调整相处模式、重建信任、给予冷静期等方式缓和矛盾。婚姻危机通常由长期积怨、沟通障碍、情感需求忽视、价值观冲突、外部压力等因素引起。1、主动沟通选择情绪平缓的时机,以倾听代替辩解。避免使用...[详细]
2025-07-21 12:02
付出型人格是什么
付出型人格是一种以过度关注他人需求、忽视自我感受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习惯性牺牲自我、难以拒绝他人、通过付出来获取认同感。1、情感依赖付出型人格常将自我价值与他人反馈绑定,需要通过持续付出来维持关系安全感,这种模式可能源于早期成长...[详细]
2025-07-21 11:37
吵架和好后感觉陌生了
吵架和好后感觉陌生是亲密关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由情绪残留、信任受损、沟通模式改变等因素引起,多数情况下可通过积极修复重建亲密感。吵架后的陌生感往往源于双方在冲突中积累的负面情绪未能完全消解。激烈的争吵可能触发大脑的防御机制,导致暂时性情...[详细]
2025-07-21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