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强迫性囤积癖太可怕 你有这种不良心理吗

发布时间: 2021-12-23 16:3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强迫性囤积癖,种种人类恶习中最无伤大雅的一个。谁没有一抽屉褪色的T恤或者一大堆已经失去弹性的橡皮筋?

强迫性囤积癖太可怕 你有这种不良心理吗

然而,这种现象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就无法让人忍受了,美国线业公司(A&E)甚至就这种现象制作了一部名为《囤积狂》的电视真人秀。剧中关注的那些房子里屯满了残渣碎片,住户个个焦虑不安,因为他们不是被房东警告就是被卫生检查员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清理干净,要么赶紧滚蛋。一个女主人雇了一伙保洁人员打扫了好几个小时,然而发现她那片珍贵的破地板砖碎片不见后,强烈要求他们找回。太好笑了。然后,我们看到一对夫妇像拓荒者丹尼尔·布恩那样举步维艰的沿着一条旁边堆满东西的“羊肠小道”走向床睡觉。镜头还捕捉到一名妇女问母亲道,一台吸满头皮屑的吸尘器是否比家庭还重要?到了这种程度时,囤积癖已经将受害者推向毁灭的边缘。家里一堆便宜货,乱点就乱点,只要高度别超过脚踝就行了,对不对?

答案是对,但也不对。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OCD)专家兰迪·弗罗斯特和盖尔·斯特凯蒂在他们兴趣盎然的研究著作《Stuff》一书中以哲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弗罗斯特是名心理学家,他讲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斯特凯蒂是名社会工作者,她的贡献是概念上的,大部分实地考察由弗罗斯特完成。)在一个例子中,一个名叫艾琳的妇女被囤积癖害惨了,不仅经济上让她变得一无所有,连家庭都被搞得支离破碎。然而这个例子跟拉尔夫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拉尔夫的家中,浴缸里储满了他在当地大学游泳馆里淋浴时捡到的皮肤屑。

这些人真需要类似“实验”的干预措施了。在“实验”中,囤积狂会试着扔掉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然后跟踪自己情绪上的呈递减趋势的痛苦,如此训练,直到以后每扔一件东西都变得更简单。作者的语气一直都像临床医生那样泰若自然,偶尔也会添加一种面无表情的幽默感。比如当作者鼓励艾琳试着扔掉一份旧报纸时,她却先从报纸里抖出一个信封,里面还藏着100美元呢。“这不是我预料的结果。”弗罗斯特写道。

强迫性囤积癖太可怕 你有这种不良心理吗

美国人当中有600万到1500万人是囤积狂,与流行的观点相反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是很老。弗罗斯特和斯特凯蒂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仅刚刚超过50岁,其中一些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囤积癖的症状,甚至有些在小学时就有。囤积癖的病理特征有很多,而且经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加重,其中包括OCD(强迫囤积行为的发生),缺乏注意力(阻碍思维的集中),过分的完美主义(标准设立过高,一旦达不到就完全抛弃),还有一种儿童似的逃避行为,不愿接受和丢东西有关的不适感。

然而,这并不是病理的全部。

囤积狂的消费模式和追求面子的人不同:“那些东西成为囤积狂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向外界显摆的外表。” 这种对物品的留恋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某些囤积狂被迫清理垃圾后竟然不忍割爱之痛自杀身亡。对物品的珍藏源于它们所代表的实用性和可能性;比如一个漏水的水桶,只要拉尔夫能想象到它的其他用途,就不会把它丢掉。作者还观察到,极多数的囤积狂自认为是艺术家,作者补充说“也许囤积行为是因为创作力在胡作非为。”

现代世界趋向于将物体抽象化。

比如文件不再储存在柜子里了,而是储存在信息“云”当中。以前靠手工制作东西谋生的人都找不到工作了。在这种背景下,囤积狂那种不由自主的拾荒精神确实有种英雄气慨,他们正好跟那些喜新厌旧的拜物教相反。确实,囤积狂深知,一块使用得当的垃圾在恰当的时机会向主人伸出雪中送炭的援助之手——它可以是一个破水桶,一根针,一个刀片,或者一块土豆上还没腐烂的部分。

Darcy Courteau是《美国学者》杂志的助理编辑。她的小说和散文曾在《新奥尔良评论》和《牛津美国人》上刊登。

《STUFF: 强迫囤积症和物品的意义》

作者:兰迪·弗罗斯特,盖尔·斯特凯蒂

强迫性囤积癖太可怕 你有这种不良心理吗

译者:cutecobra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白癜风病人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白癜风病人怎样克服不良心理
白癜风病人可通过积极接受治疗、学会面对现实以及培养兴趣爱好等来克服不良心理。1、积极接受医生治疗白癜风一旦发生,患者应当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工作,并且要面对自身的病情,还要学会接受治疗。如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等情绪障碍时,可咨询心理科医生,并且进行心理疏导治疗,这样才能消除心理方面...[详细]
发布于 2023-07-31

最新推荐

测一测自己的异性照
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可以初步了解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特征。异性照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中的投射原理,通过分析个人对图像、颜色、场景等元素的偏好,推测潜在的性格特质和社交吸引力。1、色彩偏好测试选择喜欢的颜色组合能反映性格倾向。暖色调偏好者常被认为...[详细]
2025-07-04 08:51
大五人格有什么用
大五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用于描述人格特质的核心模型,主要包含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维度,可用于职业规划、人际关系优化、心理健康评估及个人成长指导。1、职业规划开放性高的人适合创意类工作,如艺术设计或科研领域,能快速适应新环...[详细]
2025-07-04 08:25
测一测自己的事业运
事业运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人格特质评估、职业价值观分析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影响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匹配度、职场适应力、机遇把握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心理韧性等。1、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能帮助识别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包括现...[详细]
2025-07-04 06:42
意志和人格的关系
意志和人格是心理学中两个相互关联但独立的概念,意志通常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人格则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内在特质的总和。一、意志对人格的影响意志力强弱直接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发展。高意志力个体更容易培养出尽责性、自律性等人格...[详细]
2025-07-04 06:17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专业
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可以初步判断个人适合的专业方向,常见的测评维度包括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能力倾向、价值观匹配等。专业选择需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多元智能理论等工具综合评估,同时考虑个人学科基础、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等现...[详细]
2025-07-03 17:00
强迫思维怎么缓解
强迫思维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认知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缓解。强迫思维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脑功能异常、性格特质、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缓解强迫思维的核心方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认知来减少焦虑。暴露...[详细]
2025-07-03 16:34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职业
职业倾向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初步评估,常用的测评维度包括性格特质、能力优势、兴趣偏好、价值观匹配等。职业测评能帮助个体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与职业环境的适配性,但实际选择仍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判断。1、性格特质MBTI性格类型指标从外向内...[详细]
2025-07-03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