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职场心理 > 正文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自我暴露的艺术

发布时间: 2021-12-20 14:3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自我暴露的艺术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自我暴露。

随着我们跟他人的交往逐步增多,信任感和亲密感程度提高,交往双方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心理学家奥特曼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和亲密起来的。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自我暴露的艺术

然而我们发现,要从“点头之交”变为推心置腹的好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无论关系是浪漫的还是柏拉图式的,似乎总有无数个理由去解释为何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关系会如此困难重重。

然而,很多时候关系的瓦解并不总是因为某一方犯了什么大错,而是因为两个人渐渐的疏远了。社交关系好像很难维持,尤其当关系没有坚实的日常基础(如工作、婚姻或其他活动)则显得更为艰难。

有关自我暴露的重要及深刻研究不仅数量庞大,且范围广泛。从着眼于人们何时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原因到自我暴露是否有效,数不尽数。

自我暴露可激发心灵上的碰撞,表达内心最真挚、最深处的希望与恐惧。但自我暴露也可以指我们分享对于音乐、食物、书籍方面的偏好。两种自我暴露在关系建立和加强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2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

很多人根据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来判断人与人之间关系“铁不铁”、“亲不亲”。自我暴露的增加并不是只停留在数量上,而是跟哲学上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

因而,研究人员将自我暴露分为四个层次。人际交往由低水平的信任和自我暴露开始,随着双方的程度越深,感情越好越亲密,自我暴露的层次也就越高。这就是自我暴露的“贴近效应”。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关于情趣喜好方面,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

第二层次:是关于态度方面,如对政府的看法,对某人、某机构的态度或看法等等。

第三层次:是关于自我意识和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社会关系情况,自己的情绪,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等等。

第四层次:是关于隐私方面,比如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一些态度、想法和行为等等

不同的场合揭示了自我暴露的不同模式。热恋期的双方通常会在关系伊始时进行大量的自我暴露,而相对的,随着关系逐渐稳定和发展,长期关系中的双方往往会有意识地降低自我暴露的程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暴露都是好的。早期研究表明,过早过多的自我暴露会使人感到反感。一个你上一秒才刚认识,下一秒就开始对你大吐心声的人,会让你想立马遁地逃跑。

03

自我暴露的有效性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自我暴露,是因为它深刻影响着人们如何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喜欢我们,所以我们会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他们。但这个方法是否真的奏效,还是说这只是肥皂剧和电影里头剧情发展需要而已?

回顾之前的研究,Collins and Miller (1994) 的研究发现自我暴露偏好主要有三种:

1. 相比守口如瓶,人们更喜欢那些会暴露自己私密的人;

2. 人们下意识对自己喜爱的人会暴露更多(这是个不能再明显的结论);

3. 人们下意识更喜欢那些他们曾对其暴露过小秘密的人(这倒没那么明显);

04

对他人的暴露,我们如何反应?

关系会通过双方的自我暴露而不断加强、变深,这似乎看起来是件好事。但当别人对你袒露内心真实的想法时,如果反应不当,则可能会破坏两人的关系

再次强调,在任何关系中,不要过早自我暴露太多(以免吓跑对方)。

更重要的是,自我暴露并不只是将你内心最黑暗的秘密“pia”地就全甩对方脸上,而是学会如何在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念头。

心理学研究中的自我暴露过程模型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在不同关系中如何回应不同的自我暴露——如何回应他人的自我暴露是极其重要的。人们在倾诉的时候总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而不是仅仅是听。倾听者的肢体语言、专注程度、神态神情以及回应的时机都能表现出对倾诉者自我暴露的理解,而直接影响了一段关系是得以开花结果,还是疏远凋零。

05

网络上的自我暴露

近期的若干研究将关注聚焦于网络约会的人们如何自我暴露。他们发现,网络渠道的聊天要比现实面对面聊天容易一些,因为面对面聊天时,除了语言,还有大量信息通过非言语方式进行交流。

在网络上要“塑造”一种身份则相对简单。名字可以随意改,照片可以随意美化,因此印象管理也就更为容易(因为网络有更多机会可以撒谎而不必担心被拆穿)。

经过调查数据统计,在网络约会中,喜欢使用大量积极的自我暴露、说话更直率,不拐弯抹角的人的成功率更高。所以,即使是隔着个电子屏幕,我们在网上与人沟通时保持真诚,清晰,总是会有好处的。

06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自我暴露的艺术

自我暴露的艺术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双方进行自我暴露对建立和维持关系尤其重要,这个说法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可是尽管自我暴露的原则看起来很简单,可真正要实践操作的时候却显得困难重重。

所以说自我暴露是一门艺术。当别人和你袒露心扉的时候,我们需要语言和非语言上的技巧去进行回应,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放下手中的手机,眼睛保持关注不要东张西望;如上半身微微向前倾等)。

网络这个渠道实在很方便我们对有关自己的事情撒撒谎,但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真诚和喜欢,自我暴露的真诚原则在网络和现实并没什么两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情侣间如何拉近彼此的距离
情侣间如何拉近彼此的距离
刚恋爱的小情侣们都想要拉近彼此的距离感,让那些尴尬和陌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消除。除了依靠时间来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的小细节帮你完成心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情侣间如何拉近彼此的距离感。1、安全感很重要在一段感情里,安全感是非常重...[详细]
发布于 2014-06-10

最新推荐

第五人格如何验号
第五人格验号主要通过检查账号安全状态、角色数据完整性和交易记录真实性等方式进行。游戏账号交易前需重点验证绑定信息是否可修改,包括手机号、邮箱及实名认证状态。角色数据需核对时装数量、角色解锁程度、段位历史等核心指标,可通过游戏内个人主页及战绩...[详细]
2025-07-03 10:08
测一测你以后的样子
心理测试可以作为一种趣味工具帮助人们探索潜在的性格特征或未来可能性,但无法准确预测个人未来的具体样貌或发展轨迹。这类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理论设计,通过分析当前行为模式、价值观或情绪倾向,推测可能的发展方向。标准化心理测试如大五人格测试、霍兰德...[详细]
2025-07-03 08:25
大五人格五个因素
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归纳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核心因素。这一模型通过量化评估个体在五个维度的表现,帮助理解人格差异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一、开放性开放性反映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和创造力水平。高分者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详细]
2025-07-03 08:00
测一测你未来的身份
通过心理测试可以大致推测个体未来可能发展的身份倾向,常见的潜在身份类型有职业型、家庭型、创造型、服务型、自由型等。测试结果受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需结合现实条件理性看待。1、职业型职业型身份以专业能力和社会角色为核心,表...[详细]
2025-07-03 06:17
npd是精神病吗
npd是精神病吗
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精神障碍范畴,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共情、需要持续赞美等特征,通常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身重要性的夸大认知,对无限成功和权力的幻想,...[详细]
2025-07-03 05:51
测一测你适合什么职业
职业倾向测试可以帮助您了解自身性格、兴趣与能力的匹配方向,但具体职业选择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常见的职业测评维度主要有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能力优势、价值观倾向、工作环境偏好五种。一、职业兴趣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将职业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详细]
2025-07-02 16:34
创造性人格的作用
创造性人格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创新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强适应性和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质包括开放性、好奇心、冒险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特质有助于个体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创造性人格能够显...[详细]
2025-07-02 16:0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