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抑郁症是人类头号心理杀手 带你走近它的世界

发布时间: 2021-11-27 16: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压力舒缓之道的缺乏,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症的折磨,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抑郁症是人类头号心理杀手 带你走近它的世界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抑郁症不是普通的悲伤、失落,更不是矫情、故作姿态。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且现在有一大把的证据表明,它有器质性的基础,也可以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

如果按照抑郁症的定义来说,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也就是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持续的情绪低落,而且不论个人处境如何,这种情绪低落的表现不能得到改善;除了情绪低落外,患者还会出现快感缺失、动力丧失等一系列表现;这种情绪低落可能由各种原因引起,也可能找不到非常明确的诱因。

抑郁症是因为一个人太矫情、太软弱,凡事想不开引起的吗?

你觉得一个人情绪不好、性格软弱,或者犯矫情装病,这些能让他的大脑出现萎缩吗?

显然不能吧。可抑郁症患者大脑的海马区却会出现萎缩,虽然这种脑部萎缩在用药治疗后可以缓解、逆转,可它无疑从一个角度证明了,这是一种可以引起大脑功能改变,以及情绪低落的客观疾病,而不是人们一般所想的“想不开”、“闹情绪”。

所以请不要盲目对抑郁症患者说“想开点”、“坚强一点”,请理解他们。你会觉得一个心脏病患者说自己“没力气、情绪不好”是矫情吗?其实抑郁症患者和其他患者并没有不同,他们是生病了,而不是故意闹情绪给你看。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具体的原因还不明确,可是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却在不断深入,医生们也发现了一些相关的机制。

第一个就是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紊乱假说,通俗来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一次内分泌失调。我们大脑会分泌许多神经递质,它们不仅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起到调节情绪的效果,比如5-羟色胺就是让人感觉愉悦的一类神经递质。当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出现异常变化,你的大脑就可能因此丧失了“追寻快乐”的能力。这也是现在很关注的一个机制。

第二个是海马再生障碍假说。上面不是提到抑郁症患者大脑海马区会萎缩吗?这就是海马再生障碍可能的一个表现。海马区是参与情绪和认知调节的重要功能区,当它出现异常,你的情绪条件当然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则是营养假说。这个假说认为,我们大脑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当这种因子分泌减少,也可能会引起情绪调控方面的异常。

不过,按照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其实应该是同时具备个人的生理、心理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它往往是几个条件交互作用,最后导致发病。

性格内向悲观的人容易发生抑郁吗?开朗派是不是就安全过关?

一个人的性格和认知特点,对于抑郁发生的风险肯定是有影响的,同时,抑郁本身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模式。

举个例子,同样给一个人看“快乐”和“悲伤”的表情图,一个抑郁症患者对于“快乐”表情图往往无动于衷,对于“悲伤”表情图却感受深刻,这就是认知模式不同对于情绪的影响。

一个生性悲观、看事情总盯着负面影响看的人,他的情绪当然容易走向不好的一面,这无形中增加了他发生抑郁的风险。

性格内向本身倒不是坏事,也并不代表一定容易发生抑郁,但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和外界沟通减少,所以遇见一些大问题时,不容易寻求到外界帮助,这种情况下,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就会上升。

不过,性格和认知模式只是一个风险因素,并不代表性格内向、悲观的人一定会发生抑郁;反过来说,性格开朗的人也未必都安全。看看前一题里提到的3个假说,就算你性格再开朗,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吧?只能说,开朗乐天派相对风险小一些,但当抑郁真的找上门时,开朗派也可能中招。

抑郁到底有多少种类?

那要看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

比如对于女性来说,产后、更年期是两大容易出现抑郁的时间。因为此时女性体内内分泌水平变化剧烈,情绪也容易发生波动,加上生活上也处于应激、转变期,所以抑郁症发生风险增加。

老年抑郁是相对儿童、中青年来说,这个年龄段发生抑郁和老人身体衰弱、大脑功能衰退、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还可能和老年痴呆有一定关联。

现在抑郁症发病率到底有多高?

国际上认为一般人群中抑郁症比例在9%-15%,中国的患病率略低,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模式改变,患病率有所上升。

抑郁症有哪些治疗方法?“话疗”有效不?

对于抑郁症,很多人认为既然是心病,陪他多聊聊、散散心应该会有好处。

可是遗憾的是,心理疏导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帮助是有限的。那些有明确生活事件诱因、病情程度较轻,或者出于康复期的患者,心理咨询疏导效果较好,但对于诱因不明、程度较重的患者,单纯靠心理疏导不能解决问题。

抑郁症是人类头号心理杀手 带你走近它的世界

现在临床更倾向于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后者就是使用抗抑郁药。

抑郁症是人类头号心理杀手 带你走近它的世界

许多人对于药物治疗怀有恐惧,可你觉得高血压患者应该吃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应该吃降糖药吗?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同样也是合情合理的。

抑郁症和自杀到底有多远?

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而在抑郁症患者中,自杀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比如你能想到,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危险期,不是在他病情最重的时候,反而是他病情逐渐开始康复的时候吗?

这是因为抑郁症有一个特点,叫做“动力丧失”,换句话说就是做什么都没力气,提不起精神,这其中也包括自杀。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时候,可能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也无力自杀。

相反,当抑郁症患者进入康复期,体力上开始恢复,可是情绪并没有完全得到改善,仍旧可能出现冲动的自杀行为。更糟糕的是,此时许多家属觉得患者病情好转,松了口气,看管也不到位,悲剧就在此时发生了。

另外,抑郁同时伴有严重焦虑的患者,比单纯抑郁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比起下午和晚上,清晨是自杀的高风险期;有严重躯体疾病、慢性病,有自杀家族史的患者,也都是自杀的高危险人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抑郁症是缺失是忘记 带你走进抑郁症患者的世界
抑郁症是缺失是忘记 带你走进抑郁症患者的世界
抑郁是一种情绪,大多是突发、暂时的,使人情绪低落、内在产生冲突;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疾病,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还有自信。01两种抑郁有一些淡淡的忧郁,时常陪伴在我们左右。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趣味与意义。维克多?雨果很擅长描写这种抑郁:“悲伤是一种幸福”。但医学上的抑...[详细]
发布于 2021-12-17

最新推荐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有用吗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通常是有用的,能够帮助改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能力。成年巨婴症并非医学诊断术语,一般指心理年龄滞后于实际年龄的成年人,表现为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或情绪失控等。心理干预方式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详细]
2025-07-27 15:45
异类人聪明还是笨
异类人的智力水平不能简单用聪明或笨来定义,其认知特征往往与主流人群存在差异。这类人群可能在某些领域表现突出,而在其他方面存在适应困难,主要影响因素有神经发育差异、社会化程度、特殊天赋、环境适应性、认知偏好等。一、神经发育差异部分异类人群存在...[详细]
2025-07-27 15:20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费用
成年巨婴症的心理治疗费用一般在200元到800元每小时,实际费用受到治疗方式、地区差异、医生资历、疗程长度、机构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治疗方式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系统治疗是常见的干预手段,前者侧重调整患者非理性认知模式,后者需要家庭成员共...[详细]
2025-07-27 13:41
什么叫认知型孩子
认知型孩子通常指以逻辑分析、问题解决为核心认知风格的孩子,这类儿童更倾向于通过理性思考而非情感互动来理解世界。一、思维特征认知型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因果逻辑需求,习惯将事物分解为可量化的要素。这类儿童在数学、编程等需要结构化思维的领域往往展现优...[详细]
2025-07-27 13:16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方法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训练、自我成长训练等方式干预。成年巨婴症通常与童年过度保护、人格发展停滞、社会适应障碍、情感依赖、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相关。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并修正不...[详细]
2025-07-27 11:37
理想型有什么特质
理想型通常具备情绪稳定、共情力强、责任感明确、边界感清晰、成长型思维等特质。这些特质能帮助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但需注意理想型并非完美模板,真实关系需要双向磨合。1、情绪稳定情绪管理能力是理想型的核心特质。具备情绪稳定性的人能理性处理冲突,不...[详细]
2025-07-27 11:12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巨婴国二手书购买
成年巨婴症的心理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干预等方式进行,二手书巨婴国可作为辅助阅读材料帮助理解心理机制。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帮助患者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治疗重点在于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框架,训练延迟满足...[详细]
2025-07-27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