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中餐厅的黄教主 为何如此遭人嫌?

发布时间: 2021-12-10 09:1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黄晓明在中餐厅的表现被大家拿出来反复调侃,在中餐厅节目中,黄晓明完美的诠释了一个“霸道总裁”型的店长,不听取他人意见,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强调“听我的”“按我说的去做。”网友称看到这样的人,气得头皮发麻。之后全网开始调侃黄晓明的霸道总裁梗,挖出了不少黄晓明在不同节目中的相同表现的片段。“都听我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语录也被做成表情包逗乐了网民。在霸道总裁黄晓明身上我看到了自恋型人格。01“自恋”一词源于希拉神话中,想必大家在小时候都有听过关于水仙花的故事:俊美少年Narcissus看到水中的倒影,爱上了自己的美貌,不愿离去。最终,因无法满足自己而死,化作水仙,守护自己的影子。自恋型人格指的是,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McWilliams, 2011),心理学家们对自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学界。研究者(Drew Westen等人)又把自恋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1、 浮夸型自恋2、 脆弱型自恋3、 爱表现型自恋他们都自负、傲慢、夸大自己、只考虑自己的需求、无法共情,但表现形式不同。我们的晓明哥应该更偏向于爱表现自恋,过度自负,喜欢表现自己,但是没办法听取他人的意见。自恋人格的来源当然离不开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不知道大家记得不记得,黄晓明在很早的时候接过一条英语广告,当时他生涩的英语也被网名嘲笑了很久,遭到了大众的嘲讽。后来回忆时,黄晓明坦言当时一方面是自己刚刚学习英文,一方面是周围人没有对自己讲实话,他也曾提出过质疑,但得到的全是一味的夸奖与赞赏,没有人替他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充满了赞扬和褒奖的环境下是黄晓明“自恋”原始的来源。02从某种角度看,自恋也有积极的一面。自恋者通常会认为自己是命中注定的胜利者。他们生来就比别人更优秀,更富有天赋。黄晓明自己在康熙上表露到:从小到大,无论是家人或者路人都称赞他的长相。他的出道也是一帆风顺,一开始拍戏就担任了男主角,当然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抱持着自己比别人更优越更有天赋这样强大的信念,他们往往能超长发挥。BrainBlogger的Veronica Pamoukaghlian指出,“妄自尊大感驱使着他们向全世界展示他们是如此的重要。”因此,自恋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的比其他人更有冒险精神,更具有驱动力和领导能力。即使他们的共情能力低、鲁莽、无趣是那么的不讨人喜欢。03自恋型人格对于情感的体验都是很极端的,甚至有心理学教授Elsa Ronningstam和Arielle Baskin-Sommers指出自恋与恐惧相关。事实上,恐惧被认为是NPD病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自恋型人格的激发因素。这些恐惧来源于自恋者在情感体验中,比较突出的两种体验:羞耻和嫉妒。在某综艺节目上,黄晓明跟王俊凯pk,在轮到黄晓明的时候,他突然说这把我故意输,让王一局(实际上他的表现难以超越王)。这不是黄晓明有这样的表现,在另一档综艺中,黄也做过这样的事。这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尬的视频。他们的内心里充满了对于遭受羞辱的羞愧感和恐惧感,这使得他们保持着非常顽强的防御机制。在之前的文章我们写到自恋与自卑不可分离,而这两种情绪体验背后的核心也就是自卑。自恋者需要通过外界不断的赞赏、每一次大众眼下的胜利来肯定自己。他们生怕一次失败,自尊就支离破碎。自卑、脆弱也是自恋者的表现形式。写在最后黄晓明的演技其实不算太差,比如中国合伙人、无问西东里的表现还是让人很满意的,还有最近的烈火英雄也获得了好评,他很努力,在娱乐圈里面的口碑也一向谦卑。不知道是不是人到中年之后,自恋油腻不断放大,而自身没有发现。不过,自恋者往往很难改变,因为他们难以发现自己的自恋,往往身边的人才能感受出来。

中餐厅的黄教主 为何如此遭人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都听我的”的黄晓明为什么这么遭人嫌?
“都听我的”的黄晓明为什么这么遭人嫌?
最近,黄晓明在中餐厅的表现被大家拿出来反复调侃,在中餐厅节目中,黄晓明完美的诠释了一个“霸道总裁”型的店长,不听取他人意见,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强调“听我的”“按我说的去做。”网友称看到这样的人,气得头皮发麻。之后全网开始调侃黄晓明的霸道总裁梗,挖出了不少黄晓明在不同节目中的相同表...[详细]
发布于 2021-10-18

最新推荐

刺猬法则之距离产生美
刺猬法则指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有助于维持和谐关系,过近或过远均可能引发矛盾。这一心理学概念源于叔本华的寓言,强调边界感对情感联结的平衡作用。一、边界保护刺猬法则的核心在于建立清晰的个人边界。当他人过度侵入私人空间时,个体会产生防御反应,表...[详细]
2025-08-11 15:45
刺猬法则在管理学的运用
刺猬法则在管理学中主要用于指导人际距离的平衡,通过保持适度距离提升团队效率。这一法则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领导与下属关系、团队协作、冲突管理、员工激励以及企业文化塑造。一、领导与下属关系管理者需要与下属保持专业且友好的距离,既不过度干涉日常事务...[详细]
2025-08-11 14:06
刺猬法则与人相处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的社交距离
刺猬法则揭示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适度的社交距离有助于减少摩擦并维持关系和谐。社交距离的调整需考虑亲密程度、文化背景、性格差异、情境需求和心理舒适度五个核心因素。一、亲密程度关系亲密度直接影响双方可接受的物理与心理距离。家人或伴...[详细]
2025-08-11 12:26
刺猬法则与人相处距离产生美
刺猬法则是指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有助于维持和谐关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可能引发矛盾。这一心理学概念源自叔本华的寓言,强调人际边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空间距离、情感投入、隐私保护、需求表达和冲突处理五个维度。一、空间距离物理空间的适度分隔能减...[详细]
2025-08-11 10:47
刺猬法则有什么含义
刺猬法则是指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距离的心理现象,源于叔本华寓言中刺猬取暖的比喻。这一法则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的边界需求,主要有心理安全需求、独立人格保护、关系可持续性、冲突缓冲机制、情感舒适度调节五个核心含义。一、心理安全需求当个体与他人距离过近...[详细]
2025-08-11 09:08
刺猬法则体现的哲理
刺猬法则体现的哲理是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避免孤独又防止相互伤害。这一概念源自叔本华的寓言,揭示亲密关系中的边界平衡。1、心理距离刺猬法则的核心在于心理安全空间的建立。当个体距离过近时,可能产生被侵犯感或压力;距离过远则导致情感...[详细]
2025-08-11 07:28
刺猬法则说明了什么
刺猬法则说明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的心理边界需求。这一心理学概念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通过刺猬在寒冷中取暖的比喻,形象描述了人类在情感联结与自我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1、心理边界保护刺猬法则的核心在于强调每个人都...[详细]
2025-08-11 05:4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