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心理专家科学舆论的碰撞,人类第6感被证实?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日前,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研究成果,证实人脑能感应到磁场——受试者在实验磁场和环境磁场方向一致时大脑会作出反应。

心理专家科学舆论的碰撞,人类第6感被证实?

截至记者发稿时,被打上“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标签的微博内容,阅读量达3.8亿,讨论超过5.5万条。

“第六感”和“磁感”是不是一回事?这项研究是否是突破性进展?研究大脑磁感有什么用?中国的大脑科学研究进展如何?带着以上问题,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员和王征研究员。

方法并不新鲜,设计颇有新意

事实上,对磁场的感知,在一些动物身上已经有所体现,鸽子或者特定种类的海豚,都可以通过对地球磁场的感应,辨别方向或者实现“导航”。

对人体磁场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前无古人”?它究竟如何证实了人类大脑能感应到磁场变化?

心理专家科学舆论的碰撞,人类第6感被证实?

王征解释说,加州理工学院两位教授检测所谓“第六感”的研究方法,并非全新技术,而是用脑电图描记器(EEG)检测脑电信号读出大脑活动的常规方法,新颖之处在于,他们使用了法拉第屏蔽笼,这种屏蔽笼是一种射频屏蔽三轴正交实验装置,能让科学家人为操控其内磁场的变化,进而评测人脑对外界的反应。

“实验证明,在施加特定方向磁场的时候,人脑会产生特定输出的信号,以此证明人类具有处理磁场信号的能力。”王征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加州实验采取的是阳性对照实验,从本质上来说,得到的是相关性实验结果,并非直接测量人类磁场感应信号,只是间接测量到磁场变化与人脑信号变化的关系。

磁感存在与否,缺乏直接证据

现实世界中,磁场无处不在,大到地球本身,小到仪器设备,连人体都会发出微弱的磁场。研究人类对磁场的感应能力,到底有什么用?

王征认同一种“大脑中存在一种磁感应蛋白/分子”的理论设想,并认为,如果没有这种蛋白或分子作为传感器来处理脑电信号,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机制能处理海量大脑信号、将其转换成神经元电活动信号,并形成完整的电信号通路。

仇子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的研究成果中, 从未报告过人脑中发现此类蛋白/分子。”

王征所在的实验室,重点使用超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大脑功能活动,“我个人希望未来能找到这种磁感应蛋白/分子,因为人脑磁感研究一定要到更微观或直接的层面上去寻找证据,仅靠此次实验中的宏观方法间接推测人脑磁感存在,仍是隔靴搔痒”。

磁感并非公众理解的第六感

磁场感应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感觉处理的能力。

心理专家科学舆论的碰撞,人类第6感被证实?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是认知、决策和信息处理层面的能力,这与磁感能力完全不同。从脑科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十分容易区分。”王征解释道,“但也不排除一些场合作出的决策,也需与磁感能力有关联性。”

如果能研究明白并使用一些方法去加强磁感,或许人类能借助它来帮助决策,达到公众所认为的第六感的效果。“我个人倒觉得,人体磁感不要太敏感,否则身处复杂磁场环境中,会时刻受到干扰。”王征笑道。

中国的脑科学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去年,中国“脑计划“已经正式开始,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以及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

据王征介绍,科技部重大科技设施专项中,计划在哈尔滨建设绝对零磁场空间,这是一种非常密闭、等级相当高的法拉第屏蔽笼,在其中研究包括大脑科学在内的生物学现象,已经有所部署。届时,在这种极端“干净”的环境中,人体器官包括大脑在内的磁场分布情况将被看得一清二楚。

专家 点评

马宁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原创性、探索性研究需要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但不宜过分解读。因为科学讲求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特别是突破性发现,更需要进一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操作重复验证,以得到系统性的稳定结果。

磁感研究之前主要是集中于鸟类研究,对于人体的研究尚属首次,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利用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可重复性测试。原文作者在文中提到,研究是在个体没有处理任何认知或行为任务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该结果能够解释或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并不明显。只能说,从脑功能的角度研究人体磁感才刚刚起步。

媒体有责任搞清楚科学进步中的基本概念,公众也要秉承科学精神看待科技成果,避免冠以科学名头的舆论狂欢,带偏了人类对自身的基本认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心理专家支招:预防“婚姻出轨”
心理专家支招:预防“婚姻出轨”
有相关专家介绍,在广州,婚姻出轨的人数量一直在迅速增长,并形成了一股持续的潮流。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约有50%以上的已婚妇女和70%以上的已婚男子至少有一次不忠的意愿。 ...[详细]
发布于 2019-02-22

最新推荐

当领导怀疑你的能力
领导怀疑员工能力时,员工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提升工作表现、主动寻求反馈、展示专业成果、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应对。这种情况通常由信息不对称、过往失误、性格差异、团队竞争、领导管理风格等因素引起。1、调整沟通方式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详细]
2025-11-25 15:45
当领导给你安排你不想干的工作
当领导安排您不想做的工作时,建议先评估任务合理性再选择沟通或调整心态的方式应对。职场中被动接受任务可能引发抵触情绪,但通过策略性处理能转化为职业发展机会。面对不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可尝试从项目价值或技能提升角度重新理解其意义。...[详细]
2025-11-25 14:06
当领导发现你强大背景
当领导发现你强大背景
当领导发现您拥有强大背景时,通常会产生复杂心理反应,既可能带来机遇也可能引发职场关系微妙变化。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背景优势与专业能力的展现。领导对员工背景的认知往往分为两种典型场景...[详细]
2025-11-25 12:26
当领导对你有意见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当领导对您有意见时,建议先冷静分析原因,主动沟通调整工作方式,必要时寻求第三方协调。领导对下属产生意见通常源于工作目标未达成、沟通方式不当或价值观冲突。若因任务执行偏差,可整理工作记录与领导复盘目标,明确改进方向;若因沟通风...[详细]
2025-11-25 10:47
当领导不待见你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当领导不待见您时,建议先调整工作方式并主动沟通,同时保持专业态度。职场关系紧张可能由工作表现差异、沟通方式不当、性格冲突、团队定位模糊或外界因素干扰等原因引起。1、工作表现差异工作效率或成果未达预期容易引发领导不满。可重新梳...[详细]
2025-11-25 09:08
当领导必须具备的能力
当领导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战略思维、沟通协调、决策能力、团队激励、情绪管理。1、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领导者把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核心能力。具备战略思维的领导者能够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机会与威胁,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路径。他们不仅关注...[详细]
2025-11-25 07:28
当领导安排你不想干的工作怎么办
当领导安排您不想干的工作时,可以尝试沟通调整或寻找任务价值点,避免直接拒绝或消极应对。面对不情愿的工作任务,先冷静分析领导意图和任务必要性。理解任务背后的团队需求或战略目标,可能发现其潜在价值。若任务确实与职责严重偏离,选择...[详细]
2025-11-24 17: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