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你是不是总是手机不离身,摆脱手机依赖该这么做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友们的调侃之言正是“手机族”的真实写照。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3%的受访者自认是“低头族”,48.6%的受访者忍不住看手机的原因是担心错过电话或信息,47.1%的受访者表示过分依赖手机会降低工作学习的效率,70.5%的受访者希望改变自己是“低头族”的现状。当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那么,人们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对手机产生依赖后应如何摆脱?

你是不是总是手机不离身,摆脱手机依赖该这么做

人们为何会对手机产生依赖呢?荆楚网指出,患上“手机依赖症”原因的,无非有以下几种:有的人是缺乏独处的能力,需要从手机中寻找心理上的慰藉和踏实感;有的人是精神生活贫乏,需要手机的各种功能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有的人则是缺乏安全感,对手机产生一种相当高的依赖。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对手机产生依赖了呢?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博士徐治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介绍道,是否对手机有依赖症要看两种“症状”,一是除了睡觉,不分时间、地点都想玩手机,想刷微博、刷微信、玩游戏、看影视剧;二是看不到手机心里难受。如果这两条“症状”都有,说明对手机依赖比较严重。那么,有“手机依赖症”要不要治疗呢?徐治表示,这要看程度,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你是不是总是手机不离身,摆脱手机依赖该这么做

如果症状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的程度,那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呢?

1.多参与“线下”活动,转移生活重心。新蓝网建议,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贵阳晚报》也建议,要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运动,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外边的世界远比方寸之间的手机更有趣。

2.强制隔断手机,严格要求自己。《贵阳晚报》建议,将手机“请”出卧室,严格要求自己,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起床的时候起床。另外,环球网还建议,可关闭手机提醒,让自己不要分心,也可以给手机省省电。为了专注做自己的事,最好把手机放在自己视线之外的地方。

3.学会甄别信息,过滤掉无用信息。环球网指出,我们总是密切关注着很多自己不认识的人,这种密切关注相当于在网上监视着别人的生活,这似乎有点病态。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关注到名人的“私生活”,就好像卡戴珊一家成了我们的邻居一样。 因此,环球网建议,从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筛选一下,只保留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以及那些值得贡献自己时间的人。

4.手机功能简单化,减少手机的诱惑性。《南方日报》指出,很多人的手机里都有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应用软件,每个应用软件都玩一遍下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南方日报》称,日常要用到的应用软件其实也就是固定的那些,所以在面对海量应用时,应该要有所克制,仅下载日常工作生活必须的应用,当面对同一个类别项目有多个应用推荐时,选择下载那些下载量最大、评价最好的热门应用。另外,对手机里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也相当必要。(肖雨)

你是不是总是手机不离身,摆脱手机依赖该这么做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研究领域为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手机不离身眼疲劳 该如何缓解
手机不离身眼疲劳 该如何缓解
现在很多人都是低头族,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总是喜欢拿着手机刷,长时间存在这种习惯,对个人的眼睛损害是很大的,眼疲劳就是比较常见的眼睛不适症状。出现眼疲劳的症状以后,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法缓解,可能会诱发近视、散光等眼科疾病出现。哪些人群眼睛最容易受累1、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2、...[详细]
发布于 2021-12-09

最新推荐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刺猬法则描述的是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心理现象,源于叔本华的寓言故事。这一法则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性,主要有相互吸引与排斥并存、安全距离需求、个体边界意识、关系动态平衡、情境适应性等核心表现。1、吸引与排斥刺猬在寒冷时需要靠近取暖,但过...[详细]
2025-08-10 16:35
刺猬法则生活中的例子
刺猬法则在人际关系中的典型例子包括同事间保持适当工作距离、伴侣保留个人空间、亲子关系避免过度干涉等。刺猬法则由心理学家提出,指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适度距离以避免互相伤害,如同刺猬取暖时既不能太远无法御寒,也不能太近刺伤彼此。同事间保持工作距离...[详细]
2025-08-10 14:55
刺猬法则如何运用到管理实践中
刺猬法则可以运用到管理实践中,通过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来平衡团队协作与个人空间。刺猬法则源于心理学中的心理距离理论,强调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避免过度亲密导致效率下降,又防止疏远影响团队凝聚力。在管理团队时,领导者需要根据员工性格和...[详细]
2025-08-10 13:16
刺猬法则如何运用到工作中去
刺猬法则可以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刺猬法则源自心理学,描述的是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适度距离以避免伤害或过度依赖的现象。工作中运用刺猬法则主要有明确职责边界、保持适度沟通、尊重个人空间、避免过度干涉...[详细]
2025-08-10 11:37
职场人的困惑,何时意识到职场奋斗失去了意义?
职场人的困惑,何时意识到职场奋斗失去了意义?
每天加班到深夜,却发现工资条上的数字纹丝不动;拼命完成KPI,升职机会却总落在“关系户”头上。当奋斗变成机械重复,多少职场人会在深夜emo时突然惊醒:我到底在为什么拼命?一、职场倦怠的5个危险信号1、生理警.报连续三个月出现失眠、脱发、肠胃...[详细]
2025-08-10 11:15
吃啥可以缓解焦虑不安
吃啥可以缓解焦虑不安
缓解焦虑不安可以适量吃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帕罗西汀、舍曲林、丁螺环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结合饮食调理与药物...[详细]
2025-08-10 10:47
治愈者是什么人格
治愈者人格通常指INFJ型人格,属于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中的一种,以理想主义、共情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特征。INFJ人格的形成与先天倾向、成长环境、认知模式、情感体验、自我整合等因素有关。1、理想主义INFJ人格对世界有深刻的理想化愿景,常...[详细]
2025-08-10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