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家庭群里辟谣,你不能这么说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类似的谣言,是不是常出现在你的微信家庭群呢?

家庭群里辟谣,你不能这么说

很多年轻网友表示,长辈们的分享,让家庭群已经成为谣言重灾区。一些看不下去的年轻人积极辟谣,结果却铩羽而归:有的被移出群聊,有的则是发现其他家庭成员另建小群,继续分享这些不实信息。

为何谣言在家庭群里传播这么迅速?面对不同意见,为何有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倾向于信谣而不是去了解真相呢?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中老年人群心理特质容易信谣传谣

2016年微信官方后台的统计显示,每个月转发5条以上谣言的,80%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用户。中老年人群既是谣言传播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受害者。曾有媒体报道,湖北一位86岁的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因听信洋葱泡红酒可以治病的谣言而停止用药,导致脑中风发作。

为保护家里老人不受谣言危害,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中老年人信谣传谣的心理。

首先,受教育因素影响,中老年人群谣言鉴别能力弱、更迷信权威。

一代人特有的认知特点,让中老年人易被谣言俘获。比如这样的谣言——“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配上几个生动详细的图文故事,再加上“某某权威专家说”,更有甚者,还配上很像那么回事的视频。谣言的以假乱真程度,很考验中老年人群的分辨能力。

老一辈人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也比较少。让他们从极具迷惑性的信息里科学论证、鉴别真伪,难度比较大。

其次,中老年人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让他们对谣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人到成年晚期面对衰老和疾病,对死亡的恐惧体验更直接更深刻。中老年群体对类似“花生芽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等事关生死的信息更敏感。

很多谣言制造者正是利用中老年人的死亡恐惧心理,用各种手段诱导他们信谣传谣,比如危言耸听式“出现XX症状要警惕,说明你离猝死不远了!”,贴心关怀式“天天吃这个,保证不得癌”……家庭群就这样被谣言攻陷了。

最后,中老年人群的利他心理,让他们乐于分享转发谣言。

很多中老年人表示,转发的初心是为了家人好。比如这样的谣言,“味精高温致癌,为了家人必须转!转一次就是救人一命!”,便是利用了中老年人关心家人的利他心理。家庭群里的谣言贴,是长辈表达关心和建立情感联结的一种方式。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派克提出,人到老年期,会通过社会互动和为他人做贡献等方式来应对衰老和死亡危机。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以此来缓解“老了不被人需要”的角色失落感。

怎样辟谣更有效?委婉的方式更易被接受

了解了中老年人群信谣传谣的心理,我们才能知道怎样辟谣更有效。

很多年轻人辟谣的方式较简单粗暴,譬如“都辟谣了,别再发这些”。这样辟谣不仅最无效,还最容易被踢出群。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伤家人自尊。本来长辈会用微信转发文章还蛮有优越感的,一句“都辟谣了”,便否定了他们。且在那么多人的家庭群里,让长辈很没面子。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宁可坚信谣言也不要了解什么真相。

家庭群里辟谣,你不能这么说

第二,引发家人的认知冲突。家人原本信以为真,你一辟谣,让他们内心不安起来:如果是谣言,那转发岂不是会害了别人?是信自己的经验还是信年轻人的一句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认知失调理论中指出,当新旧认知出现冲突时,会给人带来紧张不适感。为了消除紧张恢复平衡,人们或者极力否认新认知,或者论证新认知的正确性接受新认知。对家人而言,了解真相显然更困难,不如继续信谣更心安。

所以说,辟谣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比如,要照顾长辈的自尊和权威,辟谣私聊;注意语气态度,先共情,感谢家人的关心,然后再用委婉的语气去质疑,比如“真的吗?好恐怖!我好像在哪看到的不是这样子哦”,然后给出你详尽真实的辟谣依据。当你照顾家人面子,建立起情感联结,这时再去辟谣,他们的接受程度更好些。

综上所述,家庭群里谣言泛滥,离不开中老年群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跟诱导分享从而逐利的谣言制造者有很大关系。我们无法完全杜绝谣言,但可以用更温情更有效的方式辟谣,帮助家人免受谣言祸害。

家庭群里辟谣,你不能这么说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房颤可能比想象中的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
房颤可能比想象中的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到房颤的问题,想必大家都是比较困惑的,因为对于这样的症状大家了解的还是比较少的,想要做好预防,大家应该注意多加了解。说起来这个好像是一种症状,其实这样的症状可能还是比较...[详细]
发布于 2021-09-08

最新推荐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紧张
缓解压力和紧张可以适量吃香蕉、牛奶、燕麦、深海鱼、黑巧克力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谷维素片、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等药物。建议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一、食物1、香蕉香蕉富含色氨酸...[详细]
2025-11-28 16:10
心智包括哪些方面
心智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绪调节、意志行为、社会功能和自我意识五个方面。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涉及信息处理的核心功能,包括注意力集中程度、记忆存储与提取效率、逻辑推理水平以及问题解决策略。个体通过感知系统接收外部刺激后,大脑会进...[详细]
2025-11-28 15:45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最有效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最有效
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可以适量吃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丁...[详细]
2025-11-28 14:06
掩护细菌的“防空洞”——前列腺炎
近一年多来,除尿痛外,还出现排尿困难,尿拉不干净,小腹及大腿常出现一阵阵疼痛或发热,小便后或大便时常有白色黏液自尿道流出,性欲明显下降,失眠多梦,精神压力非常大患者焦急地问:“医生,我的性病为什么治不好?”检查时我发现,他的...[详细]
2020-11-30 11:53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呢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呢
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可以适量吃香蕉、深海鱼、坚果、全谷物、酸奶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丁螺环酮、劳拉西泮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详细]
2025-11-28 12:02
什么是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指个体在思维和行为上表现出持续创新倾向的心理特质,通常具备开放性、冒险性、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特征。这类人格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相关。1、开放性开放性高的个体对新鲜事物...[详细]
2025-11-28 11:37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吃什么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可以适量吃香蕉、牛奶、深海鱼、燕麦、黑巧克力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帕罗西汀、舍曲林、劳拉西泮、丁螺环酮、氟西汀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详细]
2025-11-28 09:5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