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阳阳是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本应该参加中考的他已经休学半年。一年前,妈妈给阳阳买了手机。一次偶然的机会,阳阳接触到一款手机游戏,逐渐地玩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发展到每天都得玩8个小时以上。由于晚上玩游戏的时间太长,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脾气也一改往日的温和,变得非常暴躁,与同学关系也疏远了,并且经常与父母起冲突。半年前,他不得不休学。阳阳的父母非常困惑:阳阳到底怎么了?小小年纪的他该怎么办呢?

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玩游戏已成为了青少年和年轻人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特别是网络游戏给游戏的体验者以深深的代入感。某种程度上游戏可以缓解压力,带来愉悦感,但游戏成瘾造成的悲剧屡见不鲜,如猝死、辍学、自杀、暴力犯罪……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深深地警醒我们,游戏成瘾正威胁着我们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简称ICD-11),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列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也就是说,游戏成瘾已经是一种精神障碍。许多人可能会因此而恐慌,怀疑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是否得了游戏障碍,是否需要治疗。为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游戏障碍。

什么是游戏障碍?

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游戏障碍的患病率为5%,以儿童青少年人群男性为主,亚洲国家患病率可能高于欧美国家。

游戏障碍的核心特征有哪些?

ICD-11中提出游戏障碍的核心特征为:

1.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为失控性游戏行为(如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终止时间等),游戏行为成为生活优先事项,尽管游戏造成负面后果(如人际关系破裂、职业或学业受影响、健康损害等)仍然无法停止。

2.游戏行为模式可以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并持续12个月以上,但如果症状足够严重且满足其它诊断要点,持续时间可短于12个月。

3.游戏行为模式导致明显的个人、家庭、人际关系、学业、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领域损伤。

游戏障碍将产生哪些不良的影响?

1.躯体问题

游戏障碍导致的躯体问题主要有:营养不良、睡眠问题、胃溃疡、癫痫发作、因久坐导致形成下肢静脉栓塞,甚至引发肺栓塞而猝死等。

2.精神行为问题

游戏障碍导致的精神问题主要有易怒、焦虑抑郁攻击言行、负罪感等;

3.社会功能损害

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游戏障碍导致的社会功能损害包括:拒绝上学、对社交活动回避、学业和职业成就受损、重要关系的丧失等。

对于游戏障碍,我们有哪些应对的措施?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共同完成的关于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中指出:

1.预防

对公众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游戏障碍的相关知识,减少引发游戏障碍的诱因。针对游戏障碍的高发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人群,需要科普知识,使其认识到沉迷游戏的危害,并且要科普心理保健知识,如:调节情绪的方法、人际沟通的技巧、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等。家属需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异常情况,改善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的能力,关注青少年心理需求。提高儿童青少年、家长与学校早期识别游戏障碍的能力,早发现早治疗。

2.治疗措施

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游戏障碍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社会心理干预是治疗游戏障碍的重要手段。专家认为,认知行为治疗、动机激励访谈、家庭治疗等对游戏障碍者的失控行为有效。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没有针对游戏障碍具有临床适应症的药物,但游戏障碍患者可能存在精神、躯体等健康问题以及共病,需要药物对症治疗。在物理治疗方面,有少量研究对游戏障碍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干预,以增强大脑控制功能或降低玩游戏的冲动,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一致性研究。

3.康复措施

经过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应继续接受巩固性的心理治疗,必要情况下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疾病复发。医疗机构做好出院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使患者能够接受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指导和服务。患者家属应支持和参与患者的康复活动,医疗机构应指导家庭成员为患者制定生活计划,努力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护师魏薇萍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游戏上瘾属于精神疾病  如何诊断游戏成瘾精神病呢
游戏上瘾属于精神疾病 如何诊断游戏成瘾精神病呢
游戏成瘾精神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专业评估,主要依据包括过度游戏行为、社会功能损害、戒断反应、耐受性增加及持续超过12个月。诊断方法有临床访谈、心理量表评估、行为观察、家庭反馈收集及排除其他精神疾病。[详细]
发布于 2025-05-31

最新推荐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成年巨婴的危害
成年巨婴症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干预,长期未干预可能对个人发展、亲密关系和职场适应产生负面影响。成年巨婴症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困难、责任回避、依赖行为等特征,危害涉及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成长停滞、社会功能受损等方面。1、情绪调节困难成年巨婴常因情绪管...[详细]
2025-07-26 16:10
依赖人格怎么纠正
依赖人格的纠正需要通过心理干预与行为训练逐步建立独立性,主要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自我效能感培养、界限设定练习、渐进式独立任务。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自动化依赖思维如我必须依靠他人才能生存,用行为实验验证其不合理性。记录日常决...[详细]
2025-07-26 15:45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成年巨婴症通常需要结合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进行改善。成年巨婴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正念训练、心理动力疗法等。建议在专业心理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的认...[详细]
2025-07-26 14:06
人格不完整的表现
人格不完整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模糊、情感调节障碍、人际关系失调、行为模式矛盾及价值观念混乱等特征。人格不完整可能由童年创伤、长期压力、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脑功能异常或人格障碍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评估。1、自我认知模糊个体对自身身份、能...[详细]
2025-07-26 13:41
学会睡美容觉 让脸上痘痘快速消
休息不足,睡眠不够,肌肤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诱发各种的肌肤问题,特别是青春痘问题更是烦人。由此得到启发,保证充足睡眠是十分重要。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美容觉,绝对是你护理肌肤的好帮手。睡好美容觉,烦人痘痘不见了。什么是美容觉呢?美容觉其实是指晚...[详细]
2020-12-03 17:35
人格不成熟怎么办
人格不成熟可通过自我觉察训练、心理咨询、社交实践、情绪管理学习、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方式改善。人格不成熟通常与成长环境、心理创伤、认知偏差、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认知缺陷等因素有关。1、自我觉察训练通过日记记录或冥想等方式增强对自身行为模式的认知...[详细]
2025-07-26 11:37
成年巨婴形成的原因
成年巨婴的形成通常与过度保护、情感忽视、家庭代际传递、社会压力适应不良以及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有关。这类心理现象表现为情绪调节困难、责任回避和人际依赖,需通过系统性心理干预改善。1、过度保护童年时期父母过度介入决策,剥夺个体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详细]
2025-07-26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