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请放下手中的“小电影”,它会让你的大脑回到青少年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过往研究发现,看“小电影”会让人的大脑回到年轻状态,只是,结果是负面的。

请放下手中的“小电影”,它会让你的大脑回到青少年

“小电影”会重塑大脑,改变人的行为习惯 | krivitskiy @Unsplash

作者 | 陈书蕊 [日]名古屋大学医学博士

食色,性也。

色情,是一直存在于历史文化中,随着媒介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古人用绘画和雕像记录,而现在演变成了照片和电影。

有数据显示,2019年色情网站Pornbub的点击量达到420亿次。而神经学研究结果表明,色情消费会对受众的心理健康和性功能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抑郁症和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请放下手中的“小电影”,它会让你的大脑回到青少年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人类学习和记忆功能的神经连接,发现“小电影”可以激发大脑产生改变,以适应观影的这种经历。在看“小电影”时,我们很容易受到过度刺激。

大脑奖励机制,导致神经可塑性变化

观看“小电影”会造成性功能障碍,在面对现实中的伴侣时,可能无法勃起或达到性高潮。这和大脑的改变有关。

人类的大脑会通过多巴胺(一种可以影响个人情绪的大脑分泌物)飙升来响应性刺激,而这种神经递质最常与奖赏回路相联系,并形成记忆(让大脑神经细胞连接变强)。也就是说,当身体有需求时,大脑会调动记忆,促使人们返回上次做的事情,以体验相同的快感。

因此,习惯性观看“小电影”的用户不会向伴侣寻求性快感,而是在有需求时本能地打开性爱短片,达到大脑习惯的快感程度。

与此同时,出品人不断推出更新、更猛的主题,以冲击用户对内容的耐受。在这方面,“小电影”与成瘾物质相似。它们都是超级刺激触发因子,可以导致多巴胺的分泌异常增高。

自然的性爱无法带来这样的快感,加上多巴胺的奖赏系统被破坏,导致用户在接触伴侣时难以产生性唤起。

像成瘾物质一样,“小电影”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改变 | 图虫创意

奖赏回路失调,导致不喜欢但想看

除了影响性功能之外,多巴胺传递的变化还会诱发抑郁焦虑。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疾控中心的研究者们发现,依赖于“小电影”的用户与其他人相比,抑郁症状更严重,生活质量更低,心理健康水平也更差。

请放下手中的“小电影”,它会让你的大脑回到青少年

奖赏回路的失调,会导致用户陷入“欲罢不能”的怪圈,即使并不喜欢,但越看越想看,欲望和喜欢断联。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高频率观影会影响大脑活动,导致用户不再满足于传统色情场景,而是口味越来越重,开始看乱伦、暴力等主题的视频。

而“小电影”中的性暴力尤为可怕,因为这可能会增高此类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频率。

一些科学家指出,镜像神经元的活跃是发生这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所谓镜像神经元,是指在个体做出某一动作时发放冲动,在观察其他人做出同样动作时也会发放冲动的神经元。也就是,在观看“小电影”时,大脑活跃的区域与实际发生性行为时相同。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教授马可拉科博尼(MarcoIacoboni)推测,大脑的镜像系统会不自觉地受到感知事物的影响,导致观影者将片中的暴力行为(向现实世界)扩散。

尽管只是推测,但也表明,大量消费色情内容即使不让观影者陷入心理痛苦,也很有可能改变其行为方式,增加社会风险。

镜像神经元可以让人感受和模仿他人行为,就像“镜像”了别人一样 | curology @Unsplash

色情片损伤成人大脑,与“初衷”完全相反

研究证明,色情内容消费还与大脑前额叶皮层损伤相关,大脑的这片区域具备执行功能,包括对道德、意志力和冲动的控制。关于这一结构对行为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儿童和大人的行为而得知。

在人类的儿童时期,这一区域并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儿童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而成年人前额叶皮层损伤后,会表现出强迫性行为,并做出糟糕的决定。也就是说,看“小电影”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回到青少年状态,从而使人变得冲动、幼稚。

总而言之,“小电影”可能会重塑我们大脑中的连接,使其重返年轻状态,只是,作用是负面的。成人娱乐却将人幼稚化,实在可笑!并且,“小电影”打着提供性快感、满足生理需求的旗号,却对真实的性体验、精神健康和生活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与其“初衷”完全相反。

所以,为了心理健康,还是适可而止吧!

(责编 高佩雯)

参考信息:

Watching pornography rewires the brain to a more juvenile state. November 28, 2019 4.22am AEDT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家长请跟青少年大胆谈性
家长请跟青少年大胆谈性
青少年"吃禁果"已经形成一股"歪风邪气",甚至有的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发生过性行为很丢人。如此荒唐的现象令家长和老师大跌眼镜。可是,又要怎样去解决、遏制呢?此现象的出现绝对是性教育极度缺失造成的,可家长们...[详细]
发布于 2013-12-12

最新推荐

思考型孩子的特点
思考型孩子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逻辑分析能力、深度思考倾向和独立判断意识,这类儿童在认知和行为模式上与同龄人存在明显差异。1、逻辑严密思考型孩子习惯用因果链条分析问题,对事物运行规律有天然好奇心。他们常提出为什么类问题,并执着于寻找合理答案。这类...[详细]
2025-08-09 16:35
吃饭细节看出教养女人
吃饭细节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教养水平,女性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往往能体现其家庭教育和社交素养。主要观察点包括用餐礼仪、对食物的态度、与他人互动方式、餐桌卫生习惯以及时间观念五个维度。一、用餐礼仪使用餐具的规范程度能直接反映教养水平。正确握筷姿势...[详细]
2025-08-09 14:55
四种恋爱人格类型
四种恋爱人格类型
恋爱人格类型通常包括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四种,不同人格类型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明显差异。一、安全型安全型人格在恋爱中表现出稳定和健康的依恋模式。这类人群能够平衡亲密与独立,既不会过度依赖伴侣,也不会刻意疏远。他们通常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详细]
2025-08-09 14:31
吃饭细节看出教养 如何从吃饭看人品
从吃饭细节确实能观察一个人的部分性格特征和教养水平,但需避免以偏概全。餐桌礼仪、食物选择、互动方式等行为可反映个体的自我约束力、共情能力和成长环境。1、用餐礼仪咀嚼声音控制体现对他人感受的敏感度,频繁发出声响可能暗示缺乏环境适应力。餐具使用...[详细]
2025-08-09 12:51
九型人格三大中心
九型人格理论将人格类型划分为三大中心,分别是情感中心、思维中心和本能中心。情感中心包含第二型、第三型和第四型人格,思维中心包含第五型、第六型和第七型人格,本能中心包含第八型、第九型和第一型人格。每个中心反映了人格的核心驱动力和行为模式,情感...[详细]
2025-08-09 12:26
吃饭细节看出教养 吃饭细节看人品
吃饭细节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餐桌礼仪、食物分享、用餐速度、餐具使用、交谈方式等行为习惯都可能透露出个体的性格特征和社交素养。1、餐桌礼仪遵守基本餐桌礼仪的人通常表现出对他人感受的重视。保持端正坐姿、避免大声咀嚼、不随意...[详细]
2025-08-09 10:47
压抑型人格的特征
压抑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情感抑制、过度自我控制以及回避冲突等特征。这类人群往往习惯隐藏真实情绪,倾向于通过理性化或逃避的方式处理压力,长期压抑可能导致心理耗竭或躯体化症状。压抑型人格的形成与童年情感忽视、高压教育环境、创伤经历等因素有关,其特征...[详细]
2025-08-09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