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二孩时代,如何帮家中老大面对“失位”危机?

发布时间: 2021-11-03 09:1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妈妈。二胎政策放开以后,要二胎的家庭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给家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家中的两个孩子,老大的变化尤为明显。我在咨询中发现因二孩到来而引发老大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1. 老大不接受老二。老二来了,老大的“皇帝位”不保了,老大的安全感、被关注度降低,引发他被抛弃的焦虑,表现出愤怒、不满,情绪多变,与父母对抗,家庭战争爆发。

2. 违纪、厌学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老大“地位不保”,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老大认为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家长百分百的肯定,对未来失去信心,导致行为发生改变,情绪反复无常,厌学、逃学直至辍学。有的甚至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惹是生非,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究其原因,老大不甘心失去多年的“小皇帝”生活,为了夺回父母的爱,在潜意识里他想尽办法制造各种麻烦,目的就是引起父母的关注,重回往日的“荣耀”。甚至把渴望得到关注的需求投向社会,从而结交闲杂人员,这是由家庭模式的改变,而老大心理没有得到相应的疏导和调适而造成的。

那么,二胎来了,究竟该如何调节老大的心态呢?

1. 建议父母要二胎之前先征求老大的意见。家长不要以为要二胎只要夫妻商量好就行,夫妻除了做好身体、经济上的准备之外,考虑老大的想法和心理也是重中之重。做通老大的思想工作,表明父母的态度,全家一块齐心协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这样做既凝聚了家庭的力量,又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2. 建议让老大参与老二的抚养和看护中。当老二到来时,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让老大照看自己的弟弟妹妹,同时听听他的意见,这样不仅不会让老大感到失落,反而增强他的责任心、价值感、存在感和自豪感。因为他成为了爸妈的好帮手,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自己在爸妈眼里是有价值的,在参与照看老二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过程的艰辛,更好地去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3. 父母切忌对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各的特色。说者无意,听着有心,父母或亲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造成伤害,父母和长辈要时刻注意,应呵护孩子的心灵,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4. 建议父母要及时表达对老大的感谢。感谢他的帮忙,发自内心地说:我们有你真好、你的弟弟或妹妹有你这样的哥哥真有福气、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父母。

要二胎不是问题,而要二胎前后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凝聚家庭力量,为老大、老二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需要爸妈的智慧和能力。

二胎时代,父母在照顾好老二的同时更要关注老大的心理,加强与老大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关注他的行为变化,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让老大不因“失位”而失落,充分发挥老大的引领作用,形成老大从容“让位”,与老二包容共生,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助力家庭良性发展。

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者联盟首批讲师曹志荣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内容把关人: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内容主编唐义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啥老二比老大聪明真相在这
为啥老二比老大聪明真相在这
老二为什么会比老大聪明,想知道真相吗?孩子智商高低是父母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你知道影响智商的因素有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测试智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智商的问题吧!排行老大的孩子:责任心强,具有领导能力、好胜。排行最小的孩子:富有...[详细]
发布于 2017-02-09

最新推荐

不允许别人反驳心理
不允许别人反驳的心理通常与防御型自尊或控制欲过强有关,可能表现为固执、过度自我防卫或人际冲突加剧。这类心理的形成主要有成长环境压抑、完美主义倾向、低自我认同感、焦虑型人格特质、曾经历权威打压等诱因。1、成长环境压抑童年时期长期处于高压控制型...[详细]
2025-07-08 05:25
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是什么心理疾病
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可能是社交恐惧症、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表现。具体表现包括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持续情绪低落、社交互动障碍、刻意回避人际关系或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需要结合具体行为特征和持续时间综合判断...[详细]
2025-07-07 15:42
不愿意跟人交流是怎么回事
不愿意跟人交流可能由性格内向、社交焦虑、抑郁情绪、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咨询、社交训练、药物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支持等方式改善。1、性格内向性格内向是常见原因,这类人群更倾向于独处,在社交中消耗能量而非获取能量...[详细]
2025-07-07 13:34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通常存在心理防御机制或认知固化问题,可能由安全感缺失、完美主义倾向、自我认同冲突、低自我效能感、创伤经历等因素导致。这类行为模式既可能保护个体免受短期焦虑困扰,也可能阻碍长期成长发展。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往往将现状与安全感深...[详细]
2025-07-07 11:25
不愿接触任何人是什么病
不愿接触任何人可能是社交恐惧症、抑郁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表现。这类行为通常与心理因素、环境压力、性格特质、神经发育异常、创伤经历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寻求心理评估与专业干预,避免症状持续恶化。1、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对人际互动存在过度焦虑...[详细]
2025-07-07 09:17
不愿和人交流是不是病
不愿和人交流不一定是病,可能是性格内向或短期情绪波动导致的正常现象。但若伴随社交恐惧、持续情绪低落或功能受损,则需警惕抑郁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心理疾病。性格内向者往往更享受独处,对社交需求较低,这是正常的人格特质差异。短期压力事件如工作挫折、...[详细]
2025-07-07 07:08
不用亲子鉴定就能知道的方法
通过观察外貌相似度、行为习惯遗传、血型匹配、孕期时间推算、家族遗传病史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亲子关系,但准确性远低于亲子鉴定。这些方法仅能作为参考,无法替代医学鉴定。1、外貌相似度子女与父母的外貌特征存在遗传规律,如脸型、五官比例、发...[详细]
2025-07-07 05:0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