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父母因教育孩子产生冲突?良好的教养方式是这样的

发布时间: 2021-11-03 09:1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有很多关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新闻,让读者触目惊心,也给为人父母的我们敲响了警钟。父母也曾是孩子,而未曾经过任何学习和考试,就成为了父母。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做更好的父母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良好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夫妻教养方式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养方式是指家长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在心理学界,被普遍认可的教养方式有四种类型:

1.专制型。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要求孩子的行为服从,认为管教不严会惯坏孩子,不能忍受孩子对规则提出异议,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会采取惩罚的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采取这样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可能会恐惧、胆小、自卑、冷漠、懦弱、缺乏自信。

2.权威型。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同样对孩子有期望和高要求,但是与专制性不同的是,权威型的父母会以温和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要求,尊重孩子的意见,乐于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参与讨论,会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则表现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这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独立、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喜欢和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溺爱型。采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规则和要求非常少,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的教养方式培养的孩子会依赖、任性、冲动、自私、做事没有恒心和耐心,形成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4.忽视型。采用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排斥孩子,他们不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准则,对孩子缺少爱和教育。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自控能力差、消极、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这样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发生不良的行为问题。

很多的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一致甚至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的时候,作为孩子会非常自责、恐惧,认为自己不好才让父母吵架。所以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夫妻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会起冲突。因为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不同的原生家庭也会塑造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夫妻生活在一起久了,交集非常多,难免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还需要双方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此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夫妻要了解彼此的教养方式和行为习惯。例如,如果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回家后向父母哭诉,你可能会事先知道,你的爱人会说你的孩子胆小不争气,那么在他生气训斥孩子之前,你要想办法阻止爱人的行为。

2.夫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控制情绪,并做到事后沟通。当着孩子的面,如果因为教育观念不一致而发生冲突,需要双方克制自己的情绪,事后再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商量和沟通。

3.父母不要让孩子判断大人的观点,让孩子判断父母谁对谁错,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父母和孩子是一对一的关系,需要保持清晰的界限。

4.找到爱人教育孩子中优点,并且当面说出,这样不仅鼓励了爱人,还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受到尊重的。用前文提到的例子来讲,孩子在学校受欺负,爱人训斥孩子胆小,其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想培养孩子的勇气,和更有效的人际处理方式,当看到了爱人情绪背后的积极面,就要用更恰达的方式传递出来。这样,爱人就可能会意识到自己行为中不恰当的地方。

夫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夫妻双方教养方式不一致并不是严重的问题,如何应对才是更重要的。在孩子面前,能处理好问题的父母,可以培养人际关系良好的孩子。做更好的父母需要爱心和耐心,更需要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去尊重。

作者: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医院(长春市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桑红

“达医晓护”供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亲子教育的4个误区 防止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亲子教育的4个误区 防止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如果你想看一个人的品味,你可以从很多方面知道。我们来看看如何从你喜欢的宠物中看到你的品味。生活中你是一个有品味的人吗?你喜欢养宠物吗?你喜欢狗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狗?如果让你选择下面的狗,你会选择哪个品种?心理测试题:下面有五种狗。你最喜欢哪个品种?a,圣伯纳亚犬b,VIP狗或博美...[详细]
发布于 2022-02-27

最新推荐

不允许别人反驳心理
不允许别人反驳的心理通常与防御型自尊或控制欲过强有关,可能表现为固执、过度自我防卫或人际冲突加剧。这类心理的形成主要有成长环境压抑、完美主义倾向、低自我认同感、焦虑型人格特质、曾经历权威打压等诱因。1、成长环境压抑童年时期长期处于高压控制型...[详细]
2025-07-08 05:25
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是什么心理疾病
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可能是社交恐惧症、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表现。具体表现包括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持续情绪低落、社交互动障碍、刻意回避人际关系或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需要结合具体行为特征和持续时间综合判断...[详细]
2025-07-07 15:42
不愿意跟人交流是怎么回事
不愿意跟人交流可能由性格内向、社交焦虑、抑郁情绪、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咨询、社交训练、药物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支持等方式改善。1、性格内向性格内向是常见原因,这类人群更倾向于独处,在社交中消耗能量而非获取能量...[详细]
2025-07-07 13:34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
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通常存在心理防御机制或认知固化问题,可能由安全感缺失、完美主义倾向、自我认同冲突、低自我效能感、创伤经历等因素导致。这类行为模式既可能保护个体免受短期焦虑困扰,也可能阻碍长期成长发展。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往往将现状与安全感深...[详细]
2025-07-07 11:25
不愿接触任何人是什么病
不愿接触任何人可能是社交恐惧症、抑郁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表现。这类行为通常与心理因素、环境压力、性格特质、神经发育异常、创伤经历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寻求心理评估与专业干预,避免症状持续恶化。1、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对人际互动存在过度焦虑...[详细]
2025-07-07 09:17
不愿和人交流是不是病
不愿和人交流不一定是病,可能是性格内向或短期情绪波动导致的正常现象。但若伴随社交恐惧、持续情绪低落或功能受损,则需警惕抑郁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心理疾病。性格内向者往往更享受独处,对社交需求较低,这是正常的人格特质差异。短期压力事件如工作挫折、...[详细]
2025-07-07 07:08
不用亲子鉴定就能知道的方法
通过观察外貌相似度、行为习惯遗传、血型匹配、孕期时间推算、家族遗传病史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亲子关系,但准确性远低于亲子鉴定。这些方法仅能作为参考,无法替代医学鉴定。1、外貌相似度子女与父母的外貌特征存在遗传规律,如脸型、五官比例、发...[详细]
2025-07-07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