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吗?

发布时间: 2021-11-05 17:1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中国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往往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父母经常干涉成年子女的家庭,新作父母则全心投入育儿之中,经常忽略彼此间的情感建设。事实上,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才是每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它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如何避免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呢?

(1)夫妻要脱离各自对原生家庭的依附。原生家庭对人们的影响如同遗传密码一般,刻进人们的人格、行为模式中。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如果不想重复父辈的轨迹,完成情感与经济上的独立。必须强调夫妻关系是第一位,这是家庭的基础。当孩子出生之后,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了,久而久之就会加剧夫妻之间的距离,导致亲密感、幸福感的缺失,会引发孩子的自我责备,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恋子情结”,除了很难接受另外的人闯入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外,在家庭中还表现为溺爱、替孩子包办一切等等,让孩子成为一个生活上的“婴儿”,甚至影响孩子未来婚姻生活不稳定.

(2)在日常生活中应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比如尽早与孩子分床分房而居,而不是与家长挤在一起。孩子大一些时要告诉孩子,爸爸最爱的人是妈妈,妈妈最爱的人是爸爸,然后爸爸妈妈一起来爱你。爱不会越用越少,反而越来越多,不但可以满足自己,还会溢出很多很多去滋润孩子和双方父母。有心理学研究显示,当父母彼此相爱时,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如、获得安全感。

(3)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与爸爸相比妈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越来越重要到作用,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观念下,我发现少数女性辞职,陪住、陪学、陪玩,当起了三陪妈妈,尤其溺爱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孩子巨大的鼓励之源,应该是耐心的陪伴,但不要放弃自己的成长之路。要给孩子灌输:你的时间你负责,避免小磨蹭,你的学习你负责,避免小马虎,你的错误你负责,避免小任性。注重的是培养爱心即情感智商,培养耐心即意志力,培养好奇心即兴趣等等。作为孩子母亲自身的行为是道德指南,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家庭如果能有序的生活自然夫妻就成为了核心,积极地影响着亲子关系。

作者:山西现代心理研究中心 林红

编辑:仝美玲

审核专家:山西现代心理研究中心 林红

山西现代心理研究中心 林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亲子关系应不应该超越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应不应该超越夫妻关系?
她看起来像一家之主,家里租什么等级的房子,放什么家具,孩子上什么小学,给老人的孩子准备什么礼物,都是她操纵的。看起来,她丈夫非常关心家庭,几乎所有的好朋友都羡慕她有个好丈夫,他每天抽出30分钟和孩子在一起,是女儿永远不会休息的故事机和创造性的玩家,还是品尝优秀的女孩时尚买家?但是...[详细]
发布于 2021-04-21

最新推荐

不想工作是什么心理
不想工作可能由职业倦怠、抑郁情绪、价值感缺失、适应障碍、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引起。1、职业倦怠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情感耗竭,表现为对工作内容麻木冷漠。常见于教师、医护等高压行业,个体常伴随睡眠紊乱和慢性疲劳。可通过调整工作节奏、培养兴趣爱好缓解...[详细]
2025-07-04 05:51
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是强迫症
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是强迫症
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可能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但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伴有强烈的焦虑感。强迫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反复检查、过度清洁、强迫计数、强迫性怀疑等。强迫性怀疑是强迫症的常见症...[详细]
2025-07-03 16:08
不喜欢与人社交是心理疾病吗
不喜欢与人社交不一定是心理疾病,可能是性格内向的表现,也可能与社交焦虑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心理问题有关。1、性格内向性格内向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表现为更倾向于独处、在社交中消耗能量而非获取能量。内向者通常有少量深...[详细]
2025-07-03 14:00
不喜欢异性是心理疾病吗 不喜欢异性正常吗
不喜欢异性不属于心理疾病,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性取向差异。性取向包含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多种类型,不喜欢异性可能与先天因素、心理发展、社会环境等有关。若伴随自我认同困扰或情绪问题,建议寻求专业评估。性取向是人类情感与性吸引力的自然表现,不...[详细]
2025-07-03 11:51
不喜欢异性是心理疾病吗 不喜欢异性恋原因
不喜欢异性不属于心理疾病,可能是个人性取向的自然表现或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性取向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先天生理因素、成长环境影响、情感经历差异、自我认知发展、文化社会压力等原因。一、先天生理因素部分研究表明性取向可能与遗传基因、胎儿期激素水平等...[详细]
2025-07-03 09:42
不喜欢异性是什么心理
不喜欢异性可能是个人性取向的自然表现,也可能与心理发展、环境因素或情感经历有关。性取向的多样性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均属于正常心理现象。一、性取向多样性性取向是情感与性吸引的指向,同性恋、双性恋或无性恋等非异性恋倾向是人类正常的心理...[详细]
2025-07-03 07:34
不喜欢异性是什么病
不喜欢异性本身不是疾病,可能是个人性取向的体现或心理状态的暂时表现。性取向具有多样性,包括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均属于正常心理现象。若伴随自我认同困扰或情绪问题,可能与性别认同障碍、抑郁倾向等因素有关。1、性取向多样性人类性取向存在自然...[详细]
2025-07-03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