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防控疫情期间,请关注身边孩子的状态

发布时间: 2021-11-08 09: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一家人在一起,安静地守住自己的家,守住自己的健康,为遏制疫情蔓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在精神紧张、心理紧绷的应激状态中,我们可能疏忽了身边的孩子,认为只要保护好他们就行,而没有意识到他们也是防控疫情的参与者。 因此,建议家长在关注疫情发展时,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及孩子对疫情的认识。

重视孩子的感受

疫情信息层层包围着孩子,家长要关注家中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感受,有针对性地做孩子身边的心理健康守护者。 避免孩子因过分紧张而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问题,通过简单直接的指导,如教孩子勤洗手、戴口罩、不扎人堆、室内多通风,让他们在可防可控中感到安全和安宁。

关注孩子的想法

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调整不恰当的认识,让孩子能够正确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机制,积极了解各地防控疫情的措施,避免孩子因为认识的偏差而导致心理压力与恐慌。

帮助孩子安排好日常生活

让生活正常化是帮助孩子在紧张的环境下调整心理的最佳方法。家长应该在关注疫情发展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安排好日常生活,让生活有序而丰富。

因为根据心理学理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的生活回归常态,帮助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是让孩子参与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来。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孩子做抵制谣言的宣讲员。孩子最容易接受新知识,获得新能力。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要引导孩子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孩子将这些科学知识向其他家庭成员宣讲,避免家庭成员受到各种谣言的“侵袭”。

2.让孩子做卫生习惯的指导员。可以请孩子将学到的洗手方法和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方法教给全家人,同时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每个人,如孩子监督爷爷奶奶出门买菜要戴口罩等。

3.让孩子做居家防控的监督员。作为成人,我们都可能会因为居家太久而产生不耐烦的心理,甚至会放松警惕,孩子可做家人严于自律的“监督员”,因此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丰富有趣,也可以让孩子监督家人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孩子的参与,让家更有力量。

面对疫情,认识它,应对它,最终战胜它,这整个过程应该成为每个孩子的“精神财富”。

本文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殷飞进行科学性把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疫情期间如何防控
疫情期间如何防控
天津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丁爱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对于每天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的上班族来说,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呢?这里的家庭防护知识不仅适用于上班族,对于...[详细]
发布于 2022-12-20

最新推荐

冲动型人格障碍是否是精神病
冲动型人格障碍是否是精神病
冲动型人格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冲动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难以控制愤怒等特征,属于人格障碍的范畴。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双相...[详细]
2025-11-28 05:00
冲动型人格障碍如何家庭治疗
冲动型人格障碍如何家庭治疗
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家庭治疗主要通过心理干预、环境调整和家庭支持等方式进行。家庭治疗的核心在于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减少冲突诱因、建立稳定的情感支持系统。1、心理干预家庭成员可学习认知...[详细]
2025-11-27 15:20
炎夏露额发型大比拼
时髦度:★★★★★清爽度:★★★★点评:简洁的中分,及肩的中长发,轻轻向后挽起的造型,将五官修饰更立体,额头也更加饱满,俏皮干练,清爽又优雅的露额时髦发型。${FDPageBreak}时髦度:★★★★清爽度:★★★★点评:梨...[详细]
2020-12-03 17:36
冲动型人格属于精神病吗
冲动型人格属于精神病吗
冲动型人格不属于精神病,但可能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冲动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等特征,与精神病的症状有明显区别。精神病通常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详细]
2025-11-27 11:12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对自己总是不自信
对自己不自信可能由成长环境、负面评价积累、过度比较、完美主义倾向、缺乏成功体验等原因引起。1、成长环境童年时期长期被父母或老师否定打压,会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核心信念会持续影响成年后的行为模式,表现为做事畏首...[详细]
2025-11-27 10:22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对自己特别不自信
对自己不自信可能由成长环境、负面评价积累、过度比较、完美主义倾向、缺乏成功体验等原因引起。长期的不自信会影响社交、职业发展及心理健康,需通过系统性调整改善。1、成长环境童年时期长期被父母或老师否定打压,或长期处于高压控制型教...[详细]
2025-11-27 08:43
家长该不该把自家财务经济情况告诉孩子?大多数家长都做错了
家长该不该把自家财务经济情况告诉孩子?大多数家长都做错了
当孩子睁着好奇的眼睛问"我们家有钱吗",你是选择含糊其辞还是全盘托出?最.新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家庭财务教育的黄金期在6-12岁,而90%的家长都错过了最.佳时机。一、为什么孩...[详细]
2025-11-27 08:3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