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开学季到了,如何帮助孩子“收起心来”好好学习?

发布时间: 2021-10-29 10:3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开学季到了,很多家长忧心忡忡:经历了一整个假期的“疯玩”模式,孩子“野”了不少,如何能让孩子“收起心来”好好学习便成了大问题。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孩子“收起心来”,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呢?

给孩子设置学习时段

人的大脑很聪明,它会记得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时间段。家长可以给孩子在每天上午和晚上设置学习时段,即让孩子在早上八点开始学习,开启“学习模式”,晚上吃完晚饭后开始学习,开启“写作业模式”。如果能让孩子在这两个时间养成学习的习惯,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开学后的时间安排,在“该学习的时间”更容易、更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仅仅进入学习状态并不足以算作好好学习,孩子还应该做到有效学习。要想让学习更有效,孩子在新学期开始就要设置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然而,由于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在电子游戏、电视节目、外出游玩等因素的干扰下,孩子给自己制定的计划往往无法实现。

如果反复出现“制定计划无法实现”的情况,孩子就有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该心理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它指“如果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无能感,那么其在以后的其它情境中也很难从这种感觉中摆脱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经常无法实现自己的计划,那么其在实行计划之前就会认定自己必然失败。

因此,不恰当的学习计划不仅会导致孩子在开学之初“破罐子破摔”,还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于是,家长是否能帮助孩子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计划中涉及的目标要恰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理,但帮助孩子成长不可操之过急,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一定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当孩子达到目标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正向反馈,比如对孩子进行夸奖和鼓励等。

2.计划中涉及的目标要“少而小”。家长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制定过多目标,过多的目标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消耗自制力。同时,目标要具体一些,比如目标可以是“做完20道数学题”等。

为孩子营造“开学氛围”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为孩子营造“开学氛围”,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购买学习文具,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文具店,购买新学期可能用到的学习文具,或去书店购买新学期需要阅读的课外书籍等。

2.转移话题,让孩子感受“学习气息”。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聊与学校、同学有关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愉快的事情等。

3.调整生活习惯。寒假期间,有些孩子吃得比较油腻,在开学后,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以免孩子在上课期间容易饿的情况发生。

作者: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河北省三河市第八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马帅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开学季到了 如何帮助孩子“收起心来”好好学习?
开学季到了 如何帮助孩子“收起心来”好好学习?
开学季到了,很多家长忧心忡忡:经历了一整个假期的“疯玩”模式,孩子“野”了不少,如何能让孩子“收起心来”好好学习便成了大问题。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孩子“收起心来”,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呢?给孩子设置学习时段人的大脑很聪明,它会记得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时间段。家...[详细]
发布于 2021-11-08

最新推荐

不想工作是什么心理
不想工作可能由职业倦怠、抑郁情绪、价值感缺失、适应障碍、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引起。1、职业倦怠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情感耗竭,表现为对工作内容麻木冷漠。常见于教师、医护等高压行业,个体常伴随睡眠紊乱和慢性疲劳。可通过调整工作节奏、培养兴趣爱好缓解...[详细]
2025-07-04 05:51
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是强迫症
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是强迫症
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可能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但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伴有强烈的焦虑感。强迫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反复检查、过度清洁、强迫计数、强迫性怀疑等。强迫性怀疑是强迫症的常见症...[详细]
2025-07-03 16:08
不喜欢与人社交是心理疾病吗
不喜欢与人社交不一定是心理疾病,可能是性格内向的表现,也可能与社交焦虑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心理问题有关。1、性格内向性格内向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表现为更倾向于独处、在社交中消耗能量而非获取能量。内向者通常有少量深...[详细]
2025-07-03 14:00
不喜欢异性是心理疾病吗 不喜欢异性正常吗
不喜欢异性不属于心理疾病,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性取向差异。性取向包含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多种类型,不喜欢异性可能与先天因素、心理发展、社会环境等有关。若伴随自我认同困扰或情绪问题,建议寻求专业评估。性取向是人类情感与性吸引力的自然表现,不...[详细]
2025-07-03 11:51
不喜欢异性是心理疾病吗 不喜欢异性恋原因
不喜欢异性不属于心理疾病,可能是个人性取向的自然表现或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性取向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先天生理因素、成长环境影响、情感经历差异、自我认知发展、文化社会压力等原因。一、先天生理因素部分研究表明性取向可能与遗传基因、胎儿期激素水平等...[详细]
2025-07-03 09:42
不喜欢异性是什么心理
不喜欢异性可能是个人性取向的自然表现,也可能与心理发展、环境因素或情感经历有关。性取向的多样性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等,均属于正常心理现象。一、性取向多样性性取向是情感与性吸引的指向,同性恋、双性恋或无性恋等非异性恋倾向是人类正常的心理...[详细]
2025-07-03 07:34
不喜欢异性是什么病
不喜欢异性本身不是疾病,可能是个人性取向的体现或心理状态的暂时表现。性取向具有多样性,包括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均属于正常心理现象。若伴随自我认同困扰或情绪问题,可能与性别认同障碍、抑郁倾向等因素有关。1、性取向多样性人类性取向存在自然...[详细]
2025-07-03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