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6条建议,帮助你不再焦虑成瘾!

发布时间: 2020-12-01 17:2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具有“年末焦虑”,网友还票选出了过年最纠结的八件事,分别是:过年花销大、春运票难求、家人逼婚或催生、混得一般压力大、害怕聚会的攀比、年夜饭怕被宰、不知回自己家还是婆婆家、亲朋多忙于奔场……

6条建议,帮助你不再焦虑成瘾!

新年伊始,身边的人们还在继续忙碌,有人忙工作,有人在立flag,有人忙着年终报表,被各种速度的要求推着走。每个人心里多少会因未知产生一种焦虑:新的一年里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要走向何方、我会走到何处……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当它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这或许是我们能对抗焦虑的最本质的方法。

当拖延症和忧郁症成为流行关键词的时候,焦虑(anxiety)似乎还没被真正地讨论过。这是个讲求“拼”的时代。从小孩到大人,各个年龄段的人,各行各业的人,不知道为什么,都在拼效率拼速度。大家都打着鸡血和灌着正能量在拼,这固然是好,有了passion和goal才有可能让自我价值实现。可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平衡好自己的内心。太执着于一个目标,反而让人提心吊胆地活着。

事实上,我也很久没有在生活中见过一个焦虑感比较低的人了。你的身边也肯定会有这样的人群——因为担忧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而长期活在恐慌和焦虑当中。也许这些人里面还包括了你自己。

6条建议,帮助你不再焦虑成瘾!

01

6条建议,帮助你不再焦虑成瘾!

Rememberthatgoodenoughisthenewperfect

记住“足够好”就是新的完美

很多完美主义者总是试着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自我设定的目标,但这很容易导致压力和气愤。告诉自己,我不必每场考试都紧张,我不必一直要赢。试着让自己学会letgo。

通过这种认知暗示,人们也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如果用“我要赢得一切”的态度,会把任何人都转移到敌人的角色,得不偿失。

当你不再过多关注“做到最好”的时候,你就能够释放存留的焦虑感。

02

Stop multitasking

停止一心多用

这条来自于我的真实体会。看起来一心多用和焦虑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它确实关系到一个人的焦虑感。我曾经试着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工作,查看手机,回复邮件,和别人交谈,等等。这些干扰使我毫无头绪到不知道自己进行到了哪一步,而这些毫无头绪是滋生焦虑的最好温床。

在一段时间里,学习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焦虑感自然而然减少。

03

Focusonthethingsthatyoucancontrol

关注你可以控制的事物

教授Harry分享了一段他的体验。他说,“在过去,我经常因为感觉不舒服而抱怨。我坚信我生病了,即使所有的身体测试都显示我是健康的,但我总感觉晕眩,头疼和紧张。不停地问自己,'我现在有没有感觉好一些?'与此同时,我变得越来越恐慌。当我终于意识到,我只是对这种担忧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时,我不得不开始控制我的胡思乱想。”

时常担忧自己会不会犯病,就会变成真实的。

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身体,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想法。想法又往往能直接反映到身体症状上。所以当你感到头晕,紧张的时候,就问问自己,“这是因为我的担忧造成的吗?”

04

Stop avoidingthingsthatyoudon’tlike

不要逃避你不喜欢的事情

大脑有时候会给我们的直接经验编故事。比如,你害怕去人多的社交场合。偶尔公司有聚会,你就告诉自己:“这次不去聚会没有关系。下次我就会去了。"比如,你是早起困难户。设定好明天早起做运动,但是第二天被7点的闹钟吵醒的时候,大脑中的直接经验第一反应会反射出:“今天不起来也没什么,我明天就会起来了。”

但这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当你第二次重新面临这些状况时候,你的身体已经知道上一次“设定”好的情景,身体会让你的恐惧和抗拒再次战胜想要做出改变的想法。

所以,为了不再逃避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在改变初期始终给自己强调:“这一次我一定能战胜我的恐惧!我一定会做到。”

不要去躲避那些令你焦虑的情形。尝试让你的身体直面焦虑,慢慢地改变大脑中的直接经验。

05

Turnyourattentiontodoerrands

转移注意力做点闲事

你已经为一件事情反复纠结,找不到办法时,如果还是死磕这件事,持续上涨的焦虑感就会让你对这件事情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选择做一些轻松的闲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编程序卡死在某一阶段的时候,可以试着打一盘游戏;写不出报告论文,可以去看点搞笑视频或者做个饭。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是在浪费时间。当你重新回归到之前让你纠结的问题时,竟然会发现大脑中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思路会更加活跃。

不妨尝试一下。

06

Seeanxietyasanopportunity

把焦虑视作一种机会

焦虑并不都是负面的。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辨识出周围的处境,也能使的我们的表现更好。所谓的表现更好是指我们能更全面有效地接受讯息,然后做出选择和反应。

据最新研究表明(byTailSharotatUniversityCollegeLondon),当人们焦虑时,一种“不现实的乐观主义(unrealisticoptimism)”就会消失。这种不现实的乐观有点类似于阿Q精神:忽略负面信息,而偏爱对自己有好处的反馈。通常人们会不理性地忽略那些对自己造成负面作用的信息,倾向于接受满足自己需求的反馈。

结语:不过,当人体感受到焦虑时,大脑中的杏仁体开始作用,带动下丘脑垂体中的“理性”激素分泌,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客观地接受讯息,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给焦虑者的6条建议 助你不再焦虑成瘾!
给焦虑者的6条建议 助你不再焦虑成瘾!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具有“年末焦虑”,网友还票选出了过年最纠结的八件事,分别是:过年花销大、春运票难求、家人逼婚或催生、混得一般压力大、害怕聚会的攀比、年夜饭怕被宰、不知回自己家还是婆婆家、亲朋多忙于...[详细]
发布于 2021-11-24

最新推荐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职场上总有那么一些人,话不多,活最多,加班不喊累,委屈不声张。有人说他们是“好同事”“好员工”,但真实的结局往往是:升职无份,功劳被抢,背锅常客。越是老实,越是忍让,越容易被当成软柿子捏。不是善良出...[详细]
2025-04-21 17:14
婚外情男人走心表现
婚外情男人走心的表现包括情感投入、行为异常和对原配关系的疏远,这些表现通常源于情感需求、婚姻问题或个人心理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婚姻咨询和个人成长来应对。1、情感投入婚外情男人走心的表现之一是对婚外对象产生深厚的情感依赖。他...[详细]
2025-04-18 22:40
婚外情可以原谅吗
婚外情是否可以原谅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双方的意愿、关系的修复能力以及事件对彼此的影响。婚外情的发生通常涉及信任破裂、情感疏离、沟通不畅等因素,修复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包括坦诚沟通、寻求专业帮助以及重建信任。1、婚外情的原因可能包括情感需求...[详细]
2025-04-18 22:37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这一行为背后可能涉及情感疏离、婚姻关系破裂以及个人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处理方式包括情感咨询、法律程序和心理调适,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1、情感疏离是导致出轨的常见原因之一。婚姻中,双方可能因工作压力、生活琐事或沟通不畅...[详细]
2025-04-18 22:29
测测你现在的状态
测测你现在的状态
通过简单的自我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自我观察、情绪记录和心理测试是常用的方法。心理状态的变化可能源于压力、情绪波动或生活事件,及时调整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1、自我观察是了解心理状态的第一步。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关注自己的情绪、思维...[详细]
2025-04-18 22:12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这个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测试得出结论,但可以通过分析婚姻中的问题来评估关系状况。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沟通、信任、情感需求、价值观差异等。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帮助改善婚姻质量,减少离婚的可能性。1...[详细]
2025-04-18 22:09
父亲出轨母亲抑郁
父亲出轨母亲抑郁
父亲出轨可能导致母亲陷入抑郁状态,这种抑郁通常源于情感创伤、信任危机以及家庭关系失衡。应对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家庭治疗以及自我调节,帮助母亲逐步恢复心理健康。1、情感创伤:父亲出轨对母亲的情感打击巨大,可能导致她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愤怒和悲伤。...[详细]
2025-04-18 21:3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