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90%的人都有的“错失恐惧症”,你能幸免吗?

发布时间: 2024-08-19 11:4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丽捧着iPad,窝在床上打游戏,打发着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但这份悠闲自在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她的手机开始不断闪烁来自社交网站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向。几个朋友正在K厅里唱歌聊天玩骰子,小丽开始感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周末时光是多么的无聊孤单,她错过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精彩……是继续跟自己独处,还是去参加朋友们的聚会?小丽开始纠结起来,这份纠结渐渐地开始让她烦躁不安、患得患失……原本平静的时光也变成了一团乱麻。小丽的这种状况,便是典型的“错失恐惧症”。

90%的人都有的“错失恐惧症”,你能幸免吗?

名词解释:错失恐惧症(FearofMissingOut,简称FOMO),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也称“局外人困境”。具体表现为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面对“错失恐惧症”,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近两成网民自认患有“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尔使用,后美国《商业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广为传播。错失恐惧症像一种传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价,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

如今在国内,随着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络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铺天盖地到你无法逃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错失恐惧症。某媒体在新浪微博进行的微调查显示:

有15.2%的人认为自己拥有严重的错失恐惧症,不会拒绝牌局、饭局、K歌等各种邀约;

有32.6%的人会频繁刷新微博等社交网络,以免错过各种最新话题,还有过半的人严重依赖手机,忘带或没电时都会心烦意乱,因为担心错过什么重要联络。

  1. 患有严重的“错失恐惧症”15.2%

  2. 与“错失恐惧症”不沾边儿21.7%

  3. 不会拒绝牌局、饭局、K歌等各种邀约17.4%

  4. 依赖手机,忘带或没电时都会心烦意乱58.7%。

  5. QQ会一直保持在线状态19.6%。

  6. 频繁登陆邮箱查看邮件8.7%

  7. 频繁刷新微博,以免错过各种最新话题32.6%

过度依赖社交网络是主因

在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情绪及情感极易受其影响,尤其是当浏览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时,那些不断闪烁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向,潜伏于心底的惶恐与焦虑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恶性膨胀。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及心理学教授丹?阿雷利如此解释诱发错失恐惧症的心理机制。

人们总是怀疑自己错过了什么,害怕自己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此刻,平静的心很容易变为犹豫,既而转变成恐惧、焦虑、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烦躁不安、不合时宜等诸多复杂情绪。

这就像是现实生活中一次令人扼腕的擦肩而过。“当你错过一趟航班时,迟到两小时和迟到两分钟,哪个更令你难过?”阿雷利认为,答案显然是后者。这种失之毫厘的深切遗憾使得现代人的举止开始发生奇怪的转变。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尔克勒则表示,处于社交网络中的人们,已经不习惯以现在进行时来注视这个世界,也忽略了一件事——作为人类,我们所能处理的数据是有限的,“随着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人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后者被赋予更多权利,从而得以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及情感。”

学会偶尔对手机说再见

“社交网络既是引发错失恐惧症的根源,也是治愈错失恐惧症的药方。”照片共享服务应用Flickr及推荐引擎Hunch的联合创始人卡特里纳?费科认为,错失恐惧症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社交网络总是致力于提高用户的回头率,根据其发布内容的新颖度、创造力或受欢迎程度予以奖励,并允许其他用户对照片等发表评论,因为“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结果可想而知,成千上万的用户对社交网站上了瘾,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觉自己正沦为他人幸福时光的旁观者或者“总是迟到一步的局外人”。

不难理解,当庞大的数据流一股脑儿地涌进你的浏览器或手机时,当微博消息24小时全天候地渗透你的生活时,潜伏于心底的惶恐与焦虑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恶性膨胀。无可否认,互联网提供的“24小时在线”服务使得人类的活动空间大为开阔,个体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在瞬间消弭于无形。然而,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如何限制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局面。

结语:那么,怎样才能走出所谓的“局外人困境”?其实,你应该也明白,答案其实很简单: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学会偶尔对手机说再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错失恐惧症"90%的人都有的 你幸免了吗?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丽捧着iPad,窝在床上打游戏,打发着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但这份悠闲自在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她的手机开始不断闪烁来自社交网站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向。几个朋友正在K厅里唱歌聊天玩骰子,小丽开始感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周末时光是多么的无聊孤单,她错过...[详细]
发布于 2021-11-25

最新推荐

成人磨牙最怕三个药
成人磨牙最怕三个药
成人磨牙通常无须药物治疗,但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氯硝西泮、肉毒杆菌毒素、肌松药等。磨牙症可能与心理压力、咬合异常、神经系统紊乱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行为干预和病因治疗。1、氯硝西泮氯硝西泮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磨牙症状。...[详细]
2025-07-30 15:45
逃避型人格的表现
逃避型人格的主要表现为害怕被拒绝、回避社交活动、自我评价过低、对批评过度敏感、抗拒亲密关系等。这类人群往往因过度担忧负面评价而主动回避可能引发焦虑的情境,形成长期的行为模式。1、害怕被拒绝逃避型人格者对拒绝信号异常警觉,常将中性行为误解为排...[详细]
2025-07-30 15:20
成人磨牙是精神病的前兆
成人磨牙是精神病的前兆
成人磨牙通常不是精神病的前兆,但可能与心理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有关。磨牙症主要分为清醒时磨牙和睡眠时磨牙两种类型,常见诱因有情绪紧张、咬合异常、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以及睡眠障碍等。长期磨牙可能导致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建议通过心理...[详细]
2025-07-30 13:41
16种人格最好的
16种人格类型中不存在绝对最好的类型,每种人格都有独特的优势与适配场景。MBTI人格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分析家、外交家、守护者、探险家四大类,职业适配性、人际关系表现、压力应对方式等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1、分析家类型INTJ建筑师型人格擅长战...[详细]
2025-07-30 13:16
成人口吃怎么能治好
成人口吃怎么能治好
成人口吃可通过言语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呼吸训练、辅助技术等方式改善。成人口吃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心理压力、语言环境、脑损伤等原因有关。1、言语训练言语训练是改善口吃的核心方法,通过慢速说话、音节延长、节奏控制等技巧,帮助患者...[详细]
2025-07-30 11:37
最厉害的人格类型
人格类型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INTJ型人格在特定领域常被认为具有显著优势。INTJ型人格的核心特质包括战略思维、独立决策、目标导向和高效执行力,这类人群在科学研究、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等需要高度逻辑与远见的领域表现突出。INTJ型人格的典型特...[详细]
2025-07-30 11:12
成人口吃结巴矫正最简单方法
成人口吃结巴矫正最简单方法
成人口吃结巴矫正可通过呼吸训练、语言节奏练习、心理干预、发音器官锻炼及专业言语治疗改善。口吃多与紧张、语言习惯或神经调节异常有关,需针对性调整。1、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能帮助稳定发声气流,减少言语中断。每天平躺时单手轻放腹部,吸气时感受腹部隆起...[详细]
2025-07-30 09:3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