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疑病症 :无病找病的心理怪圈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现在的人们对健康很关注,报刊、电视、网络都在讲健康,看的多、知道的多了,难免有人“对号入座”,怀疑是不是哪里出了毛病。有些人甚至多次挂专家门诊、反复化验检查,虽然各项指标都正常,他们却很不满意,坚信自己有病。实际上,这些人是被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所困扰。

疑病症 :无病找病的心理怪圈

疑病症,是一种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由于预期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严重躯体疾病而痛苦、焦虑并到处寻求帮助,如屡次盲目就医等。他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特点

敏感固执

纠缠于身体细微症状

典型病例:小李,男,35岁,独生子女,生活平顺,做事认真,比较爱计较。两年前他曾感冒、发烧过一次,近一年来也没有什么明确原因,总是觉得身体有问题,说不出的难受,但单位体检、各种医学检查都很正常。小李不相信检查结果,多次往大医院里跑,还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他为看病请了不少假、花了不少钱,专家、家人都劝他放心,但他就是不相信自己没病。

纠缠于身体的细微症状,总觉得哪儿都不舒服,有可能得大病,这种对健康的过度忧虑,让小李感到痛苦却无法解脱。这是疑病性神经症的表现,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关。

一般来讲,疑病症患者人格特征更倾向于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要求十全十美。疑病症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身体功能的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使他们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集中于自身的健康问题,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

特点

疑病症 :无病找病的心理怪圈

老年病人

过度关注已有的疾病

疑病症 :无病找病的心理怪圈

典型病例:陈阿姨,女,56岁,退休老师,一年前因腹部不适被诊断为胆囊炎住院,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自此以后,陈阿姨总认为自己的病没有治好,经常感到头皮发麻,肝脏、胃肠道都有病。因为医生曾经说过,胆囊炎也会影响到肝、胃功能。她照镜子时脸色略有不好,就认为病重了,更加焦虑不安,反复就医、检查,均无让她满意的答案。

人进入老年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甚至患有躯体疾病。老年人面临的婚姻改变、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等,也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导致老人更加关注健康与疾病问题。而反复就医、过度检查、医源性暗示等,也会加重老人的疑虑。过度关注健康与躯体疾病,是老年人疑病症多发的软肋。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加,疑病症患病率近年来亦呈上升趋势。不过,另一个现象也值得注意,以往多在老年人中出现的疑病症,已悄悄蔓延到年轻人中,这与压力大、情绪焦虑、生活不规律等有关。

特点

对号入座

信息接受太多“逼”出病

典型病例:在大学任教的张老师,性格内向,不爱和人打交道,整天就是看书、上网。前不久,无意中一称体重,原本就消瘦的他比原先又瘦了几斤。他联想到自己有好几天吃不下东西,怀疑胃有毛病。后来觉得呼吸困难,又怀疑是不是得了肺癌。到医院做了癌症筛查、胃镜等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他不死心,到书店买了好几本医学类书籍,越看越觉得书上写的症状和自己的差不多,再看网上的健康信息,也感觉能“对号入座”,为此他忧心忡忡。

随着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健康信息越来越普及,难免有的人会自我对症。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身体出现一种症状,便对照医学书籍或科普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对医学的一知半解,他们通常是越比越像,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和紧张,周而复始地为莫须有的症状焦虑不安,由此而产生恐惧、悲观情绪,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疑病”就这样给“逼”出来了。

特点

心理脆弱

对未来感到不安恐惧死亡

有资料表明,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患者中,疑病症患者占近20%。这类患者到处求医问药,总想解决躯体疾病问题,结果却于事无补。其实,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到精神卫生机构。专业治疗的前提是确保病人是“疑病”,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免误诊。治疗一般有两种方式:

心理治疗:这是治疗疑病症的基本方法。疑病症产生的原因与患者对未来感到不安、恐惧死亡、总想使自己摆脱痛苦或得到补偿等心理活动有关,也与其夸大、灾难化等认知偏差有关。心理治疗过程中,会尽量少与病人讨论具体的疾病或症状,而是主要一起探讨他们存在的冲突、困惑或被压抑着的痛苦,发挥患者解决问题的潜能,让他们有勇气面对不愿面对的心理根源,并合理给予疏解。

药物治疗:疑病症病人感受到的是不安、焦虑沮丧抑郁等精神痛苦体验,这些情绪反过来又加重疑病色彩,导致恶性循环,属于焦虑问题范畴。临床工作中多采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等情绪稳定剂来改善病人情绪,减轻疑病程度,一般都有很好的效果。

延伸阅读

自我暗示 应对疑病

虽然医院的各项检查证明疑病症患者没有患某种疾病,但不能忽略其信而不疑、遭受困惑的那种真实感受。摆脱疑病困扰,除了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外,疑病症患者应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建立良好的应对策略:

1、培养正确的疾病与生命观,把精力、精神集中到与“病”无关的事上,渐渐打断固有思考习惯的干扰,使心理得到调整。

2、要相信世上没有万事通,每个人学有所长、业有所攻,疾病问题还是要听医生的。要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解释、劝告和结论,相信现代医学有很好的医疗设备可用于躯体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3、要学会思考,问一问为什么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上自己总与别人的观点不一致,并搞得自己焦头烂额。过分焦虑、严重的疑病倾向,就是一种心理病。

4、有疑病倾向或疑病症患者,最好少看点有关医学方面的书以减少“对号入座”。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医生。

5、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自我暗示语可以是:“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已被所有检查过的和化验过的结果所证实,医生也都说自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现在自己应该坚信这点了。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其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会很快过去的。我今后不去想它了,不舒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了。现在我已经感觉到舒适多了,也不再为此而烦恼了,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

使用暗示语一定要毫不犹豫、直截了当,内化自己“不必怀疑”的观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效果较佳。

作者简介:

张兰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4.5万人入驻年限10.9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疑病症心理:自己吓自己
疑病症心理:自己吓自己
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对健康的过虑,常夸大或曲解躯体的正常感觉,并错误地归因于严重的躯体疾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本病较少见,据流行病学的不完全...[详细]
发布于 2021-05-26

最新推荐

成年巨婴的十三个特征有哪些
成年巨婴通常指生理成熟但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主要特征有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情绪失控、自我中心、逃避现实、推卸责任、无法延迟满足、人际关系障碍、抗压能力差、习惯性抱怨、过度索取、非黑即白思维、难以接受批评。1、过度依赖成年巨婴在生活...[详细]
2025-07-25 16:10
癔症的10个前兆
癔症的10个前兆
癔症的前兆主要有情绪波动大、躯体不适感、记忆缺失、行为异常、感觉障碍、言语混乱、过度依赖、模仿他人、短暂意识丧失、人际关系敏感等表现。癔症属于分离转换性障碍,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1、情绪波动大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强烈情绪反应,如无故大哭大笑...[详细]
2025-07-25 15:45
成年巨婴的十三个特征是什么
成年巨婴通常指生理成熟但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主要有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情绪失控、自我中心、逃避现实、无法延迟满足、人际关系障碍、习惯性抱怨、抗压能力差、过度索取、推卸责任、非黑即白思维、生活能力低下等十三个特征。1、过度依赖成年巨...[详细]
2025-07-25 14:06
妄想症可以痊愈吗
妄想症可以痊愈吗
妄想症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可能达到临床痊愈。妄想症的治疗效果与发病原因、治疗时机、个体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需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综合管理。妄想症患者若早期接受系统治疗,症状缓解概率较高。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详细]
2025-07-25 13:41
成年巨婴的十三个特征 成年巨婴怎样治疗
成年巨婴通常指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等行为模式。这类人群可能存在自我中心化、情绪控制能力差、逃避现实等十三个典型特征,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与行为矫正。1、自我中心化成年巨婴常以自我需求为绝对优先,难以理...[详细]
2025-07-25 12:02
16型人格最多的
16型人格测试中占比最多的类型通常是ISFJ守卫者型。MBTI人格类型分布受文化、样本来源等因素影响,但全球多项调查显示ISFJ、ESFJ、ISTJ等务实型人格出现频率较高,主要与社会协作需求高传统教育影响职业适应性广等因素相关。1、社会协...[详细]
2025-07-25 11:37
成年孩子不工作我该怎么办
成年孩子不工作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设定明确界限、提供职业指导、寻求专业帮助、改善家庭氛围等方式干预。长期不就业可能与心理障碍、社会适应困难、家庭依赖模式等因素有关。1、调整沟通方式避免指责性语言,采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表达担忧。可定期安排家庭会...[详细]
2025-07-25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