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相处?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对精神病患者是避而远之,不敢接近,甚至是鄙视,视之为“异类”。正因如此,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而广大精神疾病患者饱受着疾病痛苦和偏见歧视的双重折磨,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这最终会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甚至造成恶性循环。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相处?

其实,精神疾病患者是否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又或者能否得到更好的康复,很大程度上与你对他们的态度有关,特别是家人,以及周围的人,如邻居、朋友等的态度。社会关爱帮助患者、才能达到和谐相处。

家,是最温暖、安全的港湾,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家,以及家人的支持、理解、陪伴对于其治疗康复非常重要。那么,作为与精神疾病患者最亲近的家人,或者邻居、朋友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属在与患者相处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区别对待,才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参考:

1.兴奋躁动的病人。

对这类患者语气要平和,以安抚为主。不要对患者施加压力,否则会更加激怒患者,正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患者也会产生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另外,对患者进行批评或指责也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也是无效的。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相处?

2.幻觉妄想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既不能过分关心,又不能冷眼视之,要防止患者提出极端要求,如:某女性患者存在言语性幻听,称邻居骂她是“破鞋”,对此患者非常气愤,家人为了显示对其关心,也表示气愤,结果患者反复要求家人找邻居打架。

3.抑郁自责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要态度和蔼,耐心解释以减轻心理压力。家属在了解病情询问患者时可以用问候或提问性的语言,如“你今天心情好吗?”或“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尽量避免暗示性提问:如“你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这样会产生误导,不能得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如果病人对疾病过分担心、忧虑,要淡化“病”字,以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谈话时多鼓励少打断,尽其宣泄,适时表示同情和理解。

4.反复要求自杀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除态度和蔼外,语言表达也要明确,要敢于和病人讨论自杀,主动涉及症状,不要怕刺激患者。让病人知道家人非常理解患者目前的心情,告诉病人采取自杀行为结束生命将会给家人留下更大的痛苦,是自私的表现。同时,还要加强看护、检查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相处?

5.敏感多疑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要以反复劝说、反复解释或给予适当的保证为主。由于敏感多疑属于一种人格特征,是能够接受劝说的,但不会持久,类似的疑心还会反复出现。因此,要对患者不厌其烦地解释。同时,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讲话时应尽量不要回避患者,甚至要有意识的让患者听清楚,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误解。

6.易激惹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要注意谨言慎行,不要激惹病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常常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影响,使其心烦焦虑,从而继发出现易激惹,家属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让病人知道他的感受是真实的,对此表示关心理解,对症状本身不予反驳,也不予辩解,家属在与病人相处时应采取主动回避,投其所好,连哄带夸的原则。

作者简介:

周瑞玲心理学研究生已帮助过4.4万人入驻年限8.9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精神病患者能喝酒吗
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精神病患者能喝酒吗
精神疾病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率混乱,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活动障碍,如理解、情感、行为和意志。致病因素有很多: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和身体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患者都有妄想、幻觉、幻觉、情感障碍、哭笑、自言自语、行为奇怪、意志丧失,绝大多数患者缺乏自我意识,不承认自己...[详细]
发布于 2022-02-23

最新推荐

测一测自己的异性照
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可以初步了解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特征。异性照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中的投射原理,通过分析个人对图像、颜色、场景等元素的偏好,推测潜在的性格特质和社交吸引力。1、色彩偏好测试选择喜欢的颜色组合能反映性格倾向。暖色调偏好者常被认为...[详细]
2025-07-04 08:51
大五人格有什么用
大五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用于描述人格特质的核心模型,主要包含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维度,可用于职业规划、人际关系优化、心理健康评估及个人成长指导。1、职业规划开放性高的人适合创意类工作,如艺术设计或科研领域,能快速适应新环...[详细]
2025-07-04 08:25
测一测自己的事业运
事业运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人格特质评估、职业价值观分析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影响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匹配度、职场适应力、机遇把握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心理韧性等。1、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能帮助识别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包括现...[详细]
2025-07-04 06:42
意志和人格的关系
意志和人格是心理学中两个相互关联但独立的概念,意志通常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人格则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内在特质的总和。一、意志对人格的影响意志力强弱直接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发展。高意志力个体更容易培养出尽责性、自律性等人格...[详细]
2025-07-04 06:17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专业
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可以初步判断个人适合的专业方向,常见的测评维度包括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能力倾向、价值观匹配等。专业选择需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多元智能理论等工具综合评估,同时考虑个人学科基础、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等现...[详细]
2025-07-03 17:00
强迫思维怎么缓解
强迫思维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认知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缓解。强迫思维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脑功能异常、性格特质、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缓解强迫思维的核心方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认知来减少焦虑。暴露...[详细]
2025-07-03 16:34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职业
职业倾向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初步评估,常用的测评维度包括性格特质、能力优势、兴趣偏好、价值观匹配等。职业测评能帮助个体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与职业环境的适配性,但实际选择仍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判断。1、性格特质MBTI性格类型指标从外向内...[详细]
2025-07-03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