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亲爱的家人们: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你们好

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叫什么名字,然而我知道,你们定洒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渴望着阳光。现在的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而几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被称为有“抑郁症”的人,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到底有多么黑暗,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到底有多向往光明,也只有真正向往过的人才懂得。从最开始的间断性抑郁到后面的长期抑郁,到最后走出来,获得新生的感觉特好特好的美好,特别的充满阳光。

一个人不是活在爱中,就是活在恐惧中,而爱就是光明,恐惧就是黑暗。因为我“获救”了,所以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这个行业,希望通过我能够点燃更多家人的希望。

在最近接触的许多咨询者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咨询者都是因为抑郁而来,各种新闻也越来越多地透露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抛开明星,这些看得见的人不说,更多的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人,他们有些是成功的商人,有老师,有各行各业,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甚至包括了十几岁的孩子。。。。。。而这也是为什么写这封信的原因,一对一的咨询真的很有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宽广地让更多的家人们走出这样的黑暗,看到光明与希望。我知道,这样星星点点的火苗很微弱,很弱小,因为我也确实没有啥名气,也不知道如何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然而只要哪怕有一个人,能够多让一个家人过得更加幸福,那也是这封信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抑郁症”,很多人听到这个词就如同听到“癌症”一样,对它充满了恐惧,并且还充满了鄙视。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与歧视,让本已在黑暗里的人更加黑暗。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谁谁谁看起来每天都那么乐观,每天都在笑,怎么会自杀了呢?海子,张国荣,乔任梁,还有去年9月份发生的香港教育局副局长的儿子等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而人是唯一会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因此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本来或许只是简单的情绪累计,结果一做个测试,说是抑郁,到最后就真的走向了所谓的“抑郁”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我们之所以对抑郁症充满了恐惧,因为我们不懂它,对它心理没有底。就如我们为什么不会恐惧一点小感冒,也不担心?因为我们心理有底,什么底呢?就是小感冒过两天自己就会好,我们有这个自愈的能力。而抑郁症,大家对它的认知是一点底也没有,很多的负面宣传就更加加重了我们对它的恐惧。 所以,我们都需要对“抑郁症”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顾名思义,“抑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压抑的东西没有得到释放,时间久了郁结在那里,就形成了我们看到抑郁症。

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所以我们会看到抑郁症都有的共性,不爱笑,不爱说话,低头,沉闷,对生活失去感觉,生命的花朵在那里一点一点的枯萎。。。。。。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抑郁症的恐惧其实只是个假象,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任何事物本身不会伤害到我们,而是我们对它的看法伤害了自己。抑郁这个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基因,只不过有些显现了出来,有的是隐藏了起来而已。它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看法。黑暗本身并不存在,因为光一直都在的,就如在飞机上:不管下面阴天还是雨天,飞到空中,你会发现,阳光依然在那里,不离不弃。

我们能够接受情绪,却没有办法去接受情绪久一点的抑郁。任何一位想要从中走出来的伙伴第一步就是要接纳自己这样的情绪,或者说这样的抑郁,我知道这个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现在我都很清楚地记得在我承认自己是抑郁症的时候,是特别地害怕的,怕被周围的人不接受,怕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而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开始成长了,开始蜕变了,开始按照导师的方法去做了,开始对生活有了感觉,对生命有了感觉。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没有希望,人就会消失。在漫漫的人生中,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什么都不能去确定,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死亡。我们的情绪,和生命,如同我们心脏跳动的频率一样,时高时低,有高必有低,有低也必有高,如果想一想,只有高,没有低,或者只有低没有高,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所以亲爱的们,生命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我们眼前所现在所看到的那么一点点,只是这一点点刚好在低处,而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经过了低处,你将迎来新的高度,那里有你的渴望,你的梦想,你的光明,你的向往。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刚好你又是这里的主角,你是完完全全可以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你是完完全全可以去选择的,选择黑暗,还是光明;选择快乐,还是悲伤;选择喜剧,还是悲剧?我们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都活在自编自导自演的世界里,这个抑郁的角色演够了,就让我们换个剧本,换个角色,去演生命的喜剧。

最后

亲爱的们,你们知道知道“活”的与“死”的区别吗?

活的人:会动的,身体柔软的,有温度的 ,有感觉的;

死的人:不会动,身体僵硬的,冰冷的,没有感觉的。

所以要想重新活出生命的状态,只需要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做:

走出去吧,去动起来,去运动,去舞蹈,去握手,去拥抱,去亲吻,去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链接。只要去链接了,你就能找回生命的感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活着的乐趣和希望。而当你踏出这一步的时候,黑暗就已经开始不存在了,因为阳光已经照了进来。

祝福亲爱的们,在阳光里遇见不压抑、最绽放的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沐芯

作者简介:

蒋秀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775人入驻年限3.5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通过致“抑郁症患者家属”的一封信,了解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通过致“抑郁症患者家属”的一封信,了解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亲爱的抑郁症家属:您好。首先对于您遭受的不幸深表同情,也谢谢您对抑郁症患者的无微不至和理解包容。整日面对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还要想进尽各种办法照顾他/她的情绪,帮助他/她脱离困境,您真的辛苦了。最近看到太多抑郁症家属,有的因为对方患了抑郁症而想要离婚,也有的拼命想把正在承受痛...[详细]
发布于 2020-12-01

最新推荐

手掌真的可以看相吗
手掌真的可以看相吗
手掌看相属于伪科学范畴,其准确性缺乏实证支持,但掌纹变化可能反映部分生理或心理状态。1、遗传因素:掌纹形态受遗传基因影响,胎儿期3-4个月形成后基本固定。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会出现特殊掌纹通贯掌,但这属于医学体征观察而非命理预测。临床...[详细]
2025-05-23 14:07
都不觉得饿怎么回事
长期不觉得饿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或慢性疾病有关。1、胃肠问题:胃炎、胃轻瘫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延缓胃排空速度,导致饥饿感减弱。胃酸分泌不足或胃肠动力异常直接影响食物消化效率。治疗需针对病因:胃轻瘫可用多潘立酮促进...[详细]
2025-05-23 14:05
突然间暴饮暴食是什么原因呢
突然间暴饮暴食可能与情绪波动、压力触发、生理失衡、饮食紊乱或环境诱因有关。1、情绪波动: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或孤独感可能引发情绪性进食。大脑通过食物刺激多巴胺分泌暂时缓解不适,形成依赖循环。改善方法包括正念训练识别情绪信号,记录饮食情绪日记...[详细]
2025-05-23 14:04
一天都感觉饿是怎么回事
一天都感觉饿可能与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睡眠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1、血糖波动:高糖饮食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血糖骤升骤降触发饥饿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搭配蛋白质如鸡蛋、希腊酸奶稳定血糖,避免空腹摄入甜食。2、饮...[详细]
2025-05-23 14:03
突然暴饮暴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突然暴饮暴食可能由情绪压力、激素失衡、节食反弹、睡眠不足、神经性贪食症等原因引起。1、情绪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刺激大脑释放皮质醇,触发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长期压力可能导致情绪化进食形成习惯。应对方法包括正念呼吸训练、记录饮食情绪日...[详细]
2025-05-23 14:01
暴饮暴食的是什么病
暴饮暴食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压力、神经内分泌失调、饮食环境刺激或进食障碍疾病引起,需结合心理干预、药物调节及行为矫正综合治疗。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进食障碍病史者暴饮暴食风险增加3-4倍,与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治疗需基因检测结合...[详细]
2025-05-23 14:00
暴饮暴食是什么现象造成的
暴饮暴食现象由遗传易感性、情绪压力、节食反弹、社会环境刺激、多巴胺分泌失调等因素共同导致。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进食障碍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4倍,特定基因如FTO基因变异会影响饱腹感信号传递。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识别自动进食冲动,药物干预可...[详细]
2025-05-23 13:5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