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亲爱的家人们: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你们好

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叫什么名字,然而我知道,你们定洒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渴望着阳光。现在的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而几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被称为有“抑郁症”的人,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到底有多么黑暗,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到底有多向往光明,也只有真正向往过的人才懂得。从最开始的间断性抑郁到后面的长期抑郁,到最后走出来,获得新生的感觉特好特好的美好,特别的充满阳光。

一个人不是活在爱中,就是活在恐惧中,而爱就是光明,恐惧就是黑暗。因为我“获救”了,所以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这个行业,希望通过我能够点燃更多家人的希望。

在最近接触的许多咨询者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咨询者都是因为抑郁而来,各种新闻也越来越多地透露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抛开明星,这些看得见的人不说,更多的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人,他们有些是成功的商人,有老师,有各行各业,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甚至包括了十几岁的孩子。。。。。。而这也是为什么写这封信的原因,一对一的咨询真的很有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宽广地让更多的家人们走出这样的黑暗,看到光明与希望。我知道,这样星星点点的火苗很微弱,很弱小,因为我也确实没有啥名气,也不知道如何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然而只要哪怕有一个人,能够多让一个家人过得更加幸福,那也是这封信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抑郁症”,很多人听到这个词就如同听到“癌症”一样,对它充满了恐惧,并且还充满了鄙视。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与歧视,让本已在黑暗里的人更加黑暗。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谁谁谁看起来每天都那么乐观,每天都在笑,怎么会自杀了呢?海子,张国荣,乔任梁,还有去年9月份发生的香港教育局副局长的儿子等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而人是唯一会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因此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本来或许只是简单的情绪累计,结果一做个测试,说是抑郁,到最后就真的走向了所谓的“抑郁”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我们之所以对抑郁症充满了恐惧,因为我们不懂它,对它心理没有底。就如我们为什么不会恐惧一点小感冒,也不担心?因为我们心理有底,什么底呢?就是小感冒过两天自己就会好,我们有这个自愈的能力。而抑郁症,大家对它的认知是一点底也没有,很多的负面宣传就更加加重了我们对它的恐惧。 所以,我们都需要对“抑郁症”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顾名思义,“抑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压抑的东西没有得到释放,时间久了郁结在那里,就形成了我们看到抑郁症。

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所以我们会看到抑郁症都有的共性,不爱笑,不爱说话,低头,沉闷,对生活失去感觉,生命的花朵在那里一点一点的枯萎。。。。。。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抑郁症的恐惧其实只是个假象,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任何事物本身不会伤害到我们,而是我们对它的看法伤害了自己。抑郁这个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基因,只不过有些显现了出来,有的是隐藏了起来而已。它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看法。黑暗本身并不存在,因为光一直都在的,就如在飞机上:不管下面阴天还是雨天,飞到空中,你会发现,阳光依然在那里,不离不弃。

我们能够接受情绪,却没有办法去接受情绪久一点的抑郁。任何一位想要从中走出来的伙伴第一步就是要接纳自己这样的情绪,或者说这样的抑郁,我知道这个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现在我都很清楚地记得在我承认自己是抑郁症的时候,是特别地害怕的,怕被周围的人不接受,怕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而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开始成长了,开始蜕变了,开始按照导师的方法去做了,开始对生活有了感觉,对生命有了感觉。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没有希望,人就会消失。在漫漫的人生中,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什么都不能去确定,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死亡。我们的情绪,和生命,如同我们心脏跳动的频率一样,时高时低,有高必有低,有低也必有高,如果想一想,只有高,没有低,或者只有低没有高,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所以亲爱的们,生命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我们眼前所现在所看到的那么一点点,只是这一点点刚好在低处,而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经过了低处,你将迎来新的高度,那里有你的渴望,你的梦想,你的光明,你的向往。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刚好你又是这里的主角,你是完完全全可以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你是完完全全可以去选择的,选择黑暗,还是光明;选择快乐,还是悲伤;选择喜剧,还是悲剧?我们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都活在自编自导自演的世界里,这个抑郁的角色演够了,就让我们换个剧本,换个角色,去演生命的喜剧。

最后

亲爱的们,你们知道知道“活”的与“死”的区别吗?

活的人:会动的,身体柔软的,有温度的 ,有感觉的;

死的人:不会动,身体僵硬的,冰冷的,没有感觉的。

所以要想重新活出生命的状态,只需要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做:

走出去吧,去动起来,去运动,去舞蹈,去握手,去拥抱,去亲吻,去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链接。只要去链接了,你就能找回生命的感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活着的乐趣和希望。而当你踏出这一步的时候,黑暗就已经开始不存在了,因为阳光已经照了进来。

祝福亲爱的们,在阳光里遇见不压抑、最绽放的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致“抑郁症”家人们的一封信:我们与你同在

沐芯

作者简介:

蒋秀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775人入驻年限3.5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致抑郁症患者的一封信 关于抑郁你必须知道的事
致抑郁症患者的一封信 关于抑郁你必须知道的事
01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为了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为了色,一将成名万骨枯是为了权。没有需要的人,要么是抑郁严重生不如死的人,要么是成佛成道的高人。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有需要,而且在不断的追寻和满足自己的需要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我...[详细]
发布于 2021-12-31

最新推荐

产生了误会如何化解
化解误会需要及时沟通与换位思考,具体可通过主动澄清、倾听对方、表达感受、寻求共识、第三方调解等方式实现。1、主动澄清误会产生后应第一时间用平和语气说明事实原委,避免使用指责性语言。选择合适时机当面解释,若条件不允许可通过文字补充细节。澄清时...[详细]
2025-07-11 09:17
保守和开放的区别
保守和开放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上。保守倾向稳定和传统,开放倾向创新和变化,两者在心理特征、社交方式和生活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保守型人格通常更注重规则和秩序,倾向于遵循已有的社会规范,对变化持谨慎态度。这...[详细]
2025-07-11 08:51
产后焦虑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产后焦虑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产后焦虑症可通过心理调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社交支持和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产后焦虑症可能与激素变化、睡眠不足、角色适应困难、家庭矛盾、既往心理病史等因素有关。1、心理调适通过正念冥想帮助稳定情绪,每天抽出时间进行呼吸练习,专注于当下感受。...[详细]
2025-07-11 07:08
什么是保守型性格
保守型性格通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倾向于维持现状、规避风险、遵循传统规范的心理特征。这类人群往往表现出谨慎决策、稳定偏好、对变化适应较慢等特点。1、风险规避保守型性格的核心特征是风险厌恶。这类人群在决策时会优先考虑安全性,对不确定性容...[详细]
2025-07-11 06:42
缠着你的男人说明什么
男人持续纠缠的行为通常反映其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存在人格特质问题,可能涉及过度依赖、控制欲或情感认知偏差。常见诱因包括焦虑型依恋、低自尊、未完成情结等心理机制,极端情况下可能与偏执型人格倾向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类行为往往源于深层次的不安全...[详细]
2025-07-11 05:00
知识型女性的特征
知识型女性通常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习惯、专业领域深耕、跨学科视野和情绪管理素养等核心特征。这类女性在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社会角色中展现出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模式。1、持续学习能力知识型女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系统化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课...[详细]
2025-07-10 17:00
拆散两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拆散他人关系属于不道德行为,心理学上任何主动破坏他人亲密关系的行为都可能对双方造成长期心理伤害。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建立在尊重与自愿基础上,若存在强迫控制或情感虐待等情况,建议通过专业途径解决而非采取对抗性手段。亲密关系破裂通常源于内在矛盾激化...[详细]
2025-07-10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