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从小学到大学,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一个月我参加了北京两所大学的新生心理访谈,接触的孩子年龄在16-26岁之间,包括了大一和博一的学生。虽然近五年我每年都会参加这项工作,可是今年发现曾有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孩子,比例非常高。

从小学到大学,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这些状况会集中在初、高中时期,大多表现为抑郁焦虑状态,到了大学,一部分会获得缓解,有的孩子却会变得更加严重。

我相信一定有人会想: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不愁吃穿,环境优越,怎么竟会这样?

01

一般我们会认为进入大学是新的开始,要比高中轻松自由,孩子们应该也会更开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大学生活伴随很多的迷茫、自我管理失控、人际交往等困扰,加上如果在之前出现过情绪问题,则可能发展为抑郁症患者,精神疾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从小学到大学,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有位同行会经常找我做案例督导,因为她是大学的咨询师,所以主要处理的是抑郁和精神病性的问题。最近有个案例令她非常困扰,一位研一的学生,成绩很不错,就是总有自杀的念头,理由是想以此报复父母。

她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是父母让她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她牢牢的记得小学时候妈妈逼迫学习到凌晨的场景,她也不能原谅中学时爸爸劈头盖脸的辱骂……她最多的念头就是如何让父母痛苦,所以就不断的想到死。

这一类的案例在我看来是多么的熟悉,因为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从小学生到博士生,对父母极端的恨,即使已经成年仍然无法释怀,其中导致精神疾病的也不在少数。

在以往处理的青少年抑郁案例中,都会发现一个极为明显的因素,即亲子关系,这一点会非常直接的决定孩子在青春期的情绪表现。

有一位十七岁的女孩告诉我,她从小学开始就觉得活着没意思,因为父母的管教方式非打即骂。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事也不会跟父母讲,因为她认为他们不可能理解她。她决定一辈子都要单身,绝对不结婚不要孩子,这样才有可能等父母死了,自己获得自由。

后来跟孩子父母沟通的时候,他们说从来不知道孩子会有这些想法。之前以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没想到孩子体验到了这么多痛苦。

所以说我们国家太需要教育了,但这个教育并不是给孩子,而是应该给予做父母的。过度的控制,极强的目的性,对孩子的内心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02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当中,与亲子关系并驾齐驱的是父母的关系,很多发生过自残的孩子,仅仅是因为父母经常吵架。

我曾问过很多孩子,成长经历中对内心冲击最大的事件是什么,不少孩子把父母吵架当作最大的创伤。这可能是很多家长没有想到的,因为大人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些情绪失控,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自己应接不暇,根本是顾不上考虑孩子当时的感受。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夫妻关系必然在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亲子关系,最后才是学习。如果反过来就非常可怕了,更可怕的是有太多家庭是这样,所以才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抑郁

很多家长因为教育观念不同,经常为孩子而吵架,这会带给孩子内心撕裂的痛苦。曾经有个初二的男孩,内心极度冲突,情绪压抑到快要崩溃。他说爸妈动不动就吵架,还总是让他评理,任何事情上父母都达不成一致。他回到家里就会特别烦,多次想要离家出走,在学校根本学不进去。妈妈发现孩子不对劲才带过来咨询,而她并不清楚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小学到大学,为什么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一个人内心成长的好,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的一切。成长的好与不好,情感是最关键的环境。很多家长忽视家庭关系,将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样结果大多不好。即使孩子压抑的获得好成绩,人格方面也会造成缺陷。毕竟将来走去社会,婚恋与事业拼的都是内在的一切,而不是单纯的学历。

03

我接触过很多闷闷不乐的中小学生,他们看起来缺乏活力,容易发呆;到了中学,压抑的情绪往往容易爆发出来,极端的自我攻击或者对他人的敌意;大学时期常常面临更多压力,很多极端的行为会在这个时期获得实施。

曾经有一位26岁的博士,因为觉得活得太累而选择了自杀,他留下的文字里写着:我不太适应这个世界,不想再假装,只想做我自己。

有人说,好像看不出什么大不了的事,怎么就寻了短见?

其实这一切都是抑郁的表现,当一个人活不出自我,被他人的期待和社会标准过度捆绑,潜意识成长的动力就被彻底阻断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特别是从父母这边无法获得支持,又不曾寻求专业的帮助,就可能陷入绝境,造成悲剧。

对于过去年代的父母来说,关于教育常常是很有局限性的,学校对于学生心理知识的科普也只是近些年才开始重视。

有很多孩子对于“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表示困惑,父母和老师也难给出答案,会觉得这全都是胡思乱想。但有一部分孩子形成明显的自杀意图,正是卡在了这个问题上。

其实每个人的心都会给出答案,人活着就是为了成为自己,为了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爱。这些都无法继续的时候,心就会生病,就会抑郁,就会不自觉的想要结束生命。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有能力创造更多的乐趣,尊重和接纳孩子的天性,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自我,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将为孩子受到抑郁伤害,提供第一道坚强的防御。

简单说来,为孩子活出他自己保驾护航,就能够让孩子远离抑郁。

作者简介:

叶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1350人入驻年限5.8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焦虑抑郁越来越多
为什么焦虑抑郁越来越多
焦虑抑郁增多的原因与治疗方法需从遗传、环境、生理等角度分析,同时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改善症状。1、遗传因素在焦虑抑郁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焦虑或抑郁病史的人...[详细]
发布于 2025-02-06

最新推荐

当领导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当领导需要具备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1、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素质之一,需要快速分析复杂信息并做出合理判断。领导者需权衡利弊,考虑短期与长期影响,避免优柔寡断。面对不确定性时,...[详细]
2025-11-26 16:35
当领导需要具备的能力
当领导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构成领导力的核心,帮助领导者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带领团队。1、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素质之一,涉及对信息的快速分析、风险评...[详细]
2025-11-26 14:55
当领导需具备的能力
当领导需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构成领导力的核心,帮助领导者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带领团队。1、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素质之一,体现在对复杂问题时能快速分析信...[详细]
2025-11-26 13:16
当领导问你愿意不愿意调岗
当领导询问是否愿意调岗时,建议根据个人职业规划与岗位匹配度综合判断。调岗可能涉及工作内容变化、团队适应、薪资调整等因素,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公司战略方向评估。调岗通常是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方式,可能因业务调整、员工能力匹配...[详细]
2025-11-26 11:37
当领导瞧不起你怎么圆滑对待
当领导表现出瞧不起的态度时,可以通过调整沟通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和保持情绪稳定来圆滑应对。关键在于避免正面冲突,同时用行动证明自身价值。1、调整沟通方式主动观察领导的偏好和沟通习惯,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汇报工作。例如领导...[详细]
2025-11-26 09:57
当领导具备的五个特质
优秀的领导通常具备目标清晰、善于沟通、决策果断、同理心强、持续学习五个核心特质。这些特质能帮助团队明确方向、提升凝聚力、高效解决问题,同时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一、目标清晰目标清晰的领导能为团队描绘具体可行的发展路径。这类...[详细]
2025-11-26 08:18
当领导具备的几要素
优秀的领导通常具备目标清晰、善于沟通、决策果断、团队激励和持续学习等核心要素。这些特质共同构成领导力的基础,帮助团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效运转。1、目标清晰明确的目标导向是领导者的首要特质。能够将组织愿景转化为可执行计划,通过...[详细]
2025-11-26 06:3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