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如果孩子患上抑郁症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如果孩子患上抑郁症

孩子每次结束咨询离开咨询室,约莫五分钟后,我就能收到那位妈妈的信息:你们谈得怎么样了呀?

几乎每次都是这样。

这些言行的背后就是:她不能接受孩子休学,她不能接受所有的事情不按她的设定去走,这种急转而下的走向,让她感到惶恐。

她不敢催孩子,虽然想催。但她一定会不停地催咨询师。

即便我在首次访谈中已经告知家长:心理咨询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快些,有的慢些,都是正常的,但家长很难将焦虑放下。

这些焦虑,长得太结实了。她们日积月累,坚不可摧。除非家长也做咨询,通过高频次的咨询才有可能将它们一砖一瓦地卸掉,否则,很难。

家长不做,咨询师也没办法。而她的焦虑,是要找到一个转嫁对象的。既然不能跟孩子传递,那这个转嫁对象,就只能是咨询师。因为她向咨询师付了费用的,咨询师有义务接纳她的焦虑。这是很多家长的逻辑。

他们不去想,如果不是他们如此的焦虑,孩子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吗?即便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病不是因果关系,但也是高相关的吧。

02

如果孩子患上抑郁症

父母总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自认为对孩子挺好的啊,没什么亏欠的啊,这孩子怎么这样呢!

我曾给很多家长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你只是想吃那种长得丑丑的、小小的2块钱的苹果,但别人非得给你整个贵的水果,比如是榴莲,而你并不喜欢吃榴莲,那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我们自认为对孩子挺好的,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的,而非从孩子的角度。孩子需要的,是否是那个榴莲呢?

如果想要获得自己最终要的那个结果,首先,必须接纳孩子患上抑郁症这个事实,这不是商量,是你不想接纳也得接纳。

躯体患病的人,我们自然认可他们是病人,可对抑郁症患者,因为他们能走能动,看起来跟一般人无二,我们就都拿他们当正常人待,会依然对他们提各种要求,试图去改变他们。

比如“晨重晚轻”的症状,夜里精神好睡不着,但家人就是喜欢催着你去睡,早上睡着,家人又催着按时起床吃早饭。他们很难获得一个安宁的、不被打扰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休学的孩子,家长依然会追着孩子的学习进度,要求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去完成各种作业。

对于一个怀疑活着的意义的人,学习,作业,你觉得可能吗?

工作中,让我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家长的不配合,他们知道,但做不到。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欠下的债,是债,就是要还的。

03

如果你家里有抑郁症的孩子,你要做到:

1、在确保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不要过多去打扰

孩子不想说话,不要总要找孩子说话,孩子不想有肢体接触,不要去拉手去拥抱等。让孩子有个踏实、不被打扰的空间。

孩子“不需要”的,硬给,就是打扰。

如果孩子患上抑郁症

父母以陪伴为主就好,家庭气氛如果做不到融洽、和谐,那么做到平静,也可以。

生病,需要整合,就好比一堆零件比较乱,孩子需要重新组装,达到一个有序的状态。

孩子在进行内在整合时,必须要提供给他安静的环境。如果家庭成员总是有纷争,孩子的病只会加重。

2、要做心理治疗

重度抑郁症,可能要用药,中度以下,一般可以不用药。无论用不用药,心理治疗都是要的。

这关乎人格的成长,任何药物都无法取代。

给孩子找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做长期的心理治疗。家长应和咨询师结成治疗联盟,不要过多去干扰咨询师的工作,如果是像上文提到的那个家长,就是在干扰咨询师的工作,这就不是联盟了。

总是干扰咨询师的后果是,咨询师只能放弃这个个案了,咨询师需要家长的支持,而非催促。

咨询师会和家长做交流的,家长不必担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孩子需要很长时间的治疗,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几个月,是最起码的,一般都在一年以上。

如果孩子和这个咨询师的匹配性好,即孩子愿意和这个咨询师做咨询,家长务必不要以自己的主观好恶去评价咨询师,只要咨询师具备专业背景以及人格正直就足够了。在心理咨询中,匹配性好,是非常难得的事,可遇而不可求的。

心理咨询是门学问,隔行如隔山,也请家长要明白这样简单的道理。

尊重你孩子的咨询师,就是尊重孩子。

我甚至认为,一个家长对咨询师的真实态度,就是这个家长对待孩子的真实态度。

3、家长必须接纳这个事实

如果医院诊断是抑郁症,心理咨询师评估是抑郁症,家长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接受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有效治疗,事态依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接受,事态的发展就会背道而驰。甚至,会发生更大的悲剧。

我们一定要知道,抑郁较重的孩子,是想自杀的。

他们所有表现出来的言行,不是矫情,不是对着干,不是不懂事,而是他们生病了,是真实的。

04

写到这,我比较压抑。

昨天还接到一个电话,家长打来的,孩子割腕自残,并且已经割了很久了。我让家长过来做访谈,家长不愿意,临了还嘟囔一句:不就是矫情嘛!

那不是矫情!孩子在发出求救的信号,他们渴望被听见被看见!

挂了电话,我想扇人的心都有。

虽然见过一桩又一桩类似的事件,但我内心依然五味杂陈。

请家长重视起来吧,这样的病,比身体生病还要严重。

去看见他们,去帮助他们,他们毕竟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力量有限,他们需要成年人托一把。

(原创文字,拒绝被复制和粘贴,盗用必究)

作者简介:

何向群心理学研究生已帮助过3059人入驻年限3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抑郁症是如何引起的   哪些人群会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是如何引起的 哪些人群会患上抑郁症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有人因为患有抑郁症自杀,这个平时对于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导致自杀的倾向,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那么抑郁症是如何发生的呢?哪些人更容易患有抑郁症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抑郁症如何引起的1、抑郁症可能是遗传造成的。抑郁有一定...[详细]
发布于 2021-11-28

最新推荐

聪明的领导如何对待下属
聪明的领导通常通过尊重信任、合理授权、有效沟通、公平激励和持续培养等方式对待下属,既能提升团队效率,也能促进下属成长。一、尊重信任尊重是领导力的基础。聪明的领导会重视下属的独立人格与专业能力,避免公开批评或贬低。通过倾听意见、采纳合理建议,...[详细]
2025-08-17 16:10
聪明的老实人是怎样的
聪明的老实人通常指兼具诚实品质与高情商的个体,能在保持原则的同时灵活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他人情绪和需求。他们选择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观点,但会通过调整沟通策略来提升信息接受度。比如面对冲突时,他们既不会违心附和...[详细]
2025-08-17 14:31
聪明的老板怎么对待员工
聪明的老板通常会通过尊重员工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提供发展机会、营造积极氛围和公平分配资源等方式管理团队。1、尊重需求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关注工作与健康的平衡。避免过度加班文化,主动了解不同岗位的生理心理负荷,例如为技术岗提供护眼设备,为客服岗...[详细]
2025-08-17 12:51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揭示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不过分疏离也不过度亲密,才能建立健康持久的关系。刺猬原理源自哲学家叔本华的寓言,描述一群刺猬在寒冷中试图靠近取暖,却因身上尖刺互相伤害,最终找到既能取暖又不被刺伤的最佳距离。这...[详细]
2025-08-17 11:12
刺猬性格一般人驾驭不了吗
刺猬性格的人并非完全无法被他人理解和相处,但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包容度和沟通技巧。这类人群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敏感多疑、情感内敛等特征,容易在社交中产生距离感。刺猬性格的形成往往与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或长期缺乏安全感有关。他们可能经历过被...[详细]
2025-08-17 09:33
刺猬型人格有多可怕
刺猬型人格并不一定可怕,但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刺猬型人格通常表现为对外界保持高度警惕,内心敏感多疑,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与童年经历、心理创伤或长期压力有关。刺猬型人格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显...[详细]
2025-08-17 07:53
刺猬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刺猬型人格是一种以敏感防御、情感疏离为核心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式,常表现为外在冷漠与内在脆弱的矛盾状态。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与早期情感忽视、创伤经历、高敏感特质、社交挫折、防御机制过度激活等因素有关。1、敏感防御刺猬型人格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习惯...[详细]
2025-08-17 0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