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长期焦虑到底会不会“疯掉”?真的会!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长时间让自己处于心理问题中,就会产生身体上的反应,所以长时间在高强度的压力中,真的会“疯掉”哦!

长期焦虑到底会不会“疯掉”?真的会!

“医生,我好像得了焦虑症…”

“我的论文写不出来,压力好大,又特别着急,我是不是得了焦虑症了。”

“哎呀,我一焦虑了就开始着急,着急了脾气就不好,我周围的人也跟着受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那一阵上来了怎么也控制不住”。

以上形式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候突然面对生活和工作内容的变化,我们都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有研究表示,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所以当出现焦虑情绪时不必太过担心,只要能够及时进行调节,这种情绪就能烟消云散,如反之,情绪得不到缓解,还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或是出现一些躯体症状,那就要考虑可能患上焦虑症了。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由于与普通的焦虑情绪难以区分,焦虑症的治疗经常被患者忽视。如果发展成为长期慢性焦虑,可能会对身心均造成巨大影响。

患者看病往往去错科室

很多人认为焦虑就是一种不良情绪,只是情绪问题,但其实人的身体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情绪表达器官,当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表达这种不良情绪,出现身体的症状。临床上很多焦虑症的患者除了有紧张坐立不安心慌等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身体的不适感,比如说不清楚的疼痛、酸胀,部位不定的不适感等等。

很多焦虑症患者最开始没有或者很少有情绪的症状,而是以身体上的症状为主。所以这些患者最开始去的不是心理科也不是精神科,而是各个内、外科,很多患者反复检查都没有查出一个具体病症,这时候就要小心是不是焦虑的问题。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焦虑的急性发作,医学上又叫“惊恐发作”。病人会突然出现心慌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有人在那一刻有马上就要死去的感觉,这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怀疑心脏病发作了,立刻打急救电话。但一般在路上或者到了医院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很多这样的患者在接受了抗焦虑的治疗后,躯体的不适就自然缓解了。

长期焦虑危害身体各个器官

焦虑症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影响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在焦虑症初期,很多患者会出现腹泻、消化不良或者便秘;有一些急性惊恐发作的患者会心脏不舒服;还有的患者会感觉到各种疼痛,可能这段时间是这个地方不舒服,过一段时间就变成另外一个地方,疼痛的性质也很难描述,患者往往说不清楚这种疼痛究竟是像针扎一样疼还是胀痛

如果变为长期焦虑,对身体健康影响会更大。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病都与长期的焦虑情绪有关,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甚至是癌症。长期焦虑还可能会影响到血压、血糖等指标。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焦虑,可能同时吃着好几种降压药都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压,这时如果加上抗焦虑的治疗,很可能让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比较好的水平,而且也不需要吃那么多的降压药物了。

长期焦虑到底会不会“疯掉”?真的会!

长期焦虑会不会“疯掉”?

很多患者担心长期焦虑下去会不会“疯掉”?会不会转变成为精神分裂症或者更严重的疾病?

长期焦虑到底会不会“疯掉”?真的会!

答案是可能会的,因为焦虑症在精神科属于功能性障碍,不属于重性疾病的范畴,如果只是单纯的焦虑症,不管它造成多么大的精神上的痛苦,都不会转化为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当然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的疾病就另当别论了。

治疗焦虑症能不能不吃药?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调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有其他一些自我调控方法,比如出去度假、做冥想、游泳、爬山、做瑜伽等等。如果患者是轻度的焦虑,也就是说这种焦虑不太影响工作、生活,就可以先不吃药,通过一些放松的训练、活动来缓解焦虑,比如出去度假或者参加体育活动(瑜伽、健身)。还有就是可以针对焦虑做一些心理治疗。

一般到医院来看病的焦虑患者都已经是中、重度焦虑了,多数都已经出现了身体上的不适,明显地影响到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这时如果让患者出去活动或者爬山、游泳,往往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用药物治疗迅速纠正这些问题。

比如一些急性焦虑的患者,可能每天都不能出门,一出门就担心发作,通过药物治疗一到两个星期,很多患者都能够出门了。当药物治疗能够控制住患者的症状时,患者能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从焦虑中走出来的速度会更快,恢复的情形会更好。所以药物治疗是抗焦虑治疗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长期焦虑到底会不会疯掉? 治疗焦虑症能不能不吃药?
长期焦虑到底会不会疯掉? 治疗焦虑症能不能不吃药?
长时间让自己处于心理问题中,就会产生身体上的反应,所以长时间在高强度的压力中,真的会“疯掉”哦!“医生,我好像得了焦虑症…”“我的论文写不出来,压力好大,又特别着急,我是不是得了焦虑症了。”“哎呀,我一焦虑了就开始着急,着急了脾气就不好,我周围的人也跟着受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详细]
发布于 2022-03-18

最新推荐

从凹坑到今天的眼睛+眼睛如何进化
从凹坑到今天的眼睛+眼睛如何进化
眼睛的进化是一个从简单感光细胞到复杂视觉器官的漫长过程,主要经历了感光细胞聚集、凹陷结构形成、晶状体出现、双眼协调四个关键阶段。这一过程与生物生存需求、环境适应及基因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1、感光细胞起源最原始的眼睛结构出现在约6亿年前,由单...[详细]
2025-08-20 15:20
从《以家人之名》看原生家庭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通过三个重组家庭孩子的成长故事,直观呈现了原生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特质的深远影响。原生家庭主要通过情感互动模式、冲突处理方式、角色定位强化三个核心机制塑造子女人格,这种影响可能伴随个体终身,但通过心理干预和认知重构可得到改善。...[详细]
2025-08-20 13:41
聪明人为什么喜欢坐在后排呢
聪明人喜欢坐在后排通常与心理安全感和观察需求有关,后排位置能提供更宽松的私人空间和全局视角。这一行为可能受到性格特征、环境适应策略以及认知习惯的共同影响。后排座位能帮助个体减少被直接关注的压力,尤其对于内向或高敏感人群而言,后排的物理距离可...[详细]
2025-08-20 12:02
聪明人为什么喜欢坐在后排 为什么喜欢坐后面
聪明人喜欢坐在后排或靠后位置,通常与心理安全感、观察需求和社交压力调节有关。这种行为可能受到个人性格、环境适应性和认知习惯的影响。后排位置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便于观察全场动态而不被过度关注。这种位置选择往往反映出个体对环境控制的隐性需求,通...[详细]
2025-08-20 10:22
聪明人面对误解怎么处理
聪明人面对误解通常会采取主动沟通与情绪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矛盾。误解可能由信息不对称、表达方式差异、认知偏差、情绪干扰、立场冲突等因素引起。1、信息核实遇到误解时优先确认事实细节,通过查阅记录、询问第三方等方式还原事件全貌。避免基于片面信息...[详细]
2025-08-20 08:43
聪明人和心机人谁最厉害 怎么测自己的智商
聪明人与心机人的能力比较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智商可通过标准化测试初步评估。聪明人通常指认知能力突出者,擅长逻辑推理、学习创新和问题解决,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更具优势。心机人更侧重人际策略运用,善于洞察动机、操控关系,在权力博弈或资源竞...[详细]
2025-08-20 07:04
聪明人和心机人谁最厉害 心机深的人聪明吗
聪明人和心机人各有优势,具体谁更厉害取决于所处环境和目标需求。聪明通常指认知能力强、学习速度快、解决问题高效,心机深则侧重策略性隐藏意图、操控局面。两者本质是不同维度的能力,不存在绝对优劣。聪明人更擅长通过逻辑分析快速抓住问题核心,在需要创...[详细]
2025-08-20 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