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季节性情感障碍——伤春悲秋原来如此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最近,各地气温持续下降,“今天你穿秋裤了吗?”也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热词。除了要不要穿秋裤的纠结,恐怕这个季节很多人都莫名多了一些情绪上的变化,今天跟大家一起谈谈季节性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伤春悲秋原来如此

秋,一直都是能够引起无尽愁思的季节。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再到孟浩然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这些正应了刘禹锡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许多人也都有同感,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入深秋初冬的日子就心态低落、情绪烦闷、意志消沉。聚会,不想去;社交,不参加;工作,好烦闷;心情,好低落。自己还暗暗奇怪呢,寻思着:平时也不是个感性的人儿,咋还悲秋了呢?难道……难道这是爱情的力量?

不,你错了,这不是爱情的力量,这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力量……

你得了SAD吗,都有哪些表现?

季节性情感障碍属于抑郁症的一种,最早在1984年由Rosenthal等人命名为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简称SAD,主要指每年在同一时期反复发作的抑郁性情感精神疾病。

根据2012年KurlansikSL发表于AmericanFamilyPhysician杂志上的调查报告,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SAD患病率接近10%。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SAD在美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8%;在欧洲,成年人SAD发病率为2%,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4:1;而在日本,男女的发病率几乎相同。

研究证实,老年人SAD发病率相比较低;根据6~18岁儿童父母的报告,与6~15岁的未成年人相比,16~18岁的青少年发生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SAD患者的症状与抑郁症的某些形式相似。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且与季节性相关,那就要考虑SAD的可能性的。

SAD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焦虑、易怒、兴趣丧失、排斥社交、注意力减退、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等等。另外,爱吃甜食和体重增加是SAD常见的伴发症状,但并非其他抑郁症的特异型标准。

SAD患者可能没有表现出医生所述症状,或者表现的症状更加严重。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人群会在夏季表现出SAD,可能是因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所引发的。

情感障碍咋还有了“季节性”?

这种“季节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目前有几种假说可以对其进行解释,最主要的一种“时相转换假说”,认为昼夜时相后移或前移是造成这种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

其他生物机制还包括视网膜光敏感度、神经递质功能障碍、遗传变异对昼夜节律的影响、褪黑素与5-羟色胺水平等。因此,有学者认为该病应被视为由混合因素所致的复杂障碍。

虽然成因尚未最终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日照等环境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纬度较高、冬季持续时间较长、气候寒冷、光照时间减少都与SAD的发病率正相关。

其中,光照时间减少应该是SAD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坂本于1993年进行的研究发现,SAD的发病率与日照时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仅呈弱相关。

由此可见,进入秋季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居民接受光照时间会缩短得更加明显,因此诱发了一系列生物机制,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所谓的“季节性”。

褪黑素与SAD:不得不说的密切关系

1980年,科学家们发现高强度的光线可以影响人类松果体释放褪黑素,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人类的生理功能受到了光照的影响。同时,临床研究发现经由视网膜的光线信息十分重要,而照射到人体其他部位的光线则没有临床效果。

褪黑素是由5-羟色胺在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成的由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作为一种时间信号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这种激素在黑暗环境下产生,有助于引起睡眠。

大量研究表明,松果体可以根据光照产生分泌调节,外界光照长短或强弱的改变可以通过视觉器官引起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发生节律性震荡,并因此促使松果体节律性分泌褪黑素,并进而作用于各器官上的褪黑素受体,显示出人体机能昼夜和季节性的不同。

人类的自有持续节律周期约为25h,生物钟SCN每天都要和外界的时间线索(如自然光照)等因素进行对时,并使自身节律缩短1h,产生24h的节律变化。

有学者认为,褪黑素水平的增高是SAD发病的直接因素。高纬度地区及秋冬季节光照时间减少,褪黑素分泌量增加。另外,与对照组相比,SAD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褪黑素的水平降低。

SAD的治疗:照照日光就解决

季节性情感障碍——伤春悲秋原来如此

根据美国DSM-IV-TR抑郁症诊断标准,有许多测量工具可以检查并确定患者是否患有SAD以及患病的严重程度,比如贝克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根据美国诊断手册,SAD的诊断标准如下:

季节性情感障碍——伤春悲秋原来如此

●目前将SAD归类于严重抑郁症、反复发作,也见于双相Ⅰ型或Ⅱ型情感障碍;

●如果严重抑郁发作在年度某特定季节,呈规律性复发,此障碍便具有季节模式特征;

●与特定季节关联的心理应激源导致的严重抑郁发作不具有季节模式特征;

●完全缓解,或从严重抑郁至躁狂或轻躁狂也须发生在年度特定季节为了确定与季节相关,前2年至少有过2次严重抑郁发作;

●同期内无非季节性严重抑郁发作;

●病史中季节相关的严重抑郁发作次数必须超过非季节性严重抑郁发作次数。

对于SAD的治疗也有一个很奇特的疗法:“日光灯疗法”。多元系统研究和荟萃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的评价显示,日光灯疗法是SAD的有效治疗方法。

患者距离白色荧光光源30~45厘米,用10000LUX无紫外线的白色荧光光源照射30min。由于前文谈到,射入眼中的光线非常重要,因此虽然患者无需凝视灯光,但应当睁开眼睛。缓解症状后,患者可因个人状况适当调整剂量;次年,为了防止复发,可于初秋再次进行治疗。

当然作为抑郁症,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都能提高缓解率。

作者简介:

宋岩已帮助过9779人入驻年限11.5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什么 季节性情感障碍有何危害
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什么 季节性情感障碍有何危害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最近,各地气温持续下降,“今天你穿秋裤了吗?”也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热词。除了要不要穿秋裤的纠结,恐怕这个季节很多人都莫名多了一些情绪上的变化,今天跟大家一起谈谈季节性情感障碍。秋,一直都是能够引起无尽愁思的季节。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详细]
发布于 2021-12-15

最新推荐

成年巨婴的十三个特征有哪些
成年巨婴通常指生理成熟但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主要特征有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情绪失控、自我中心、逃避现实、推卸责任、无法延迟满足、人际关系障碍、抗压能力差、习惯性抱怨、过度索取、非黑即白思维、难以接受批评。1、过度依赖成年巨婴在生活...[详细]
2025-07-25 16:10
癔症的10个前兆
癔症的10个前兆
癔症的前兆主要有情绪波动大、躯体不适感、记忆缺失、行为异常、感觉障碍、言语混乱、过度依赖、模仿他人、短暂意识丧失、人际关系敏感等表现。癔症属于分离转换性障碍,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1、情绪波动大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强烈情绪反应,如无故大哭大笑...[详细]
2025-07-25 15:45
成年巨婴的十三个特征是什么
成年巨婴通常指生理成熟但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主要有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情绪失控、自我中心、逃避现实、无法延迟满足、人际关系障碍、习惯性抱怨、抗压能力差、过度索取、推卸责任、非黑即白思维、生活能力低下等十三个特征。1、过度依赖成年巨...[详细]
2025-07-25 14:06
妄想症可以痊愈吗
妄想症可以痊愈吗
妄想症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可能达到临床痊愈。妄想症的治疗效果与发病原因、治疗时机、个体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需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综合管理。妄想症患者若早期接受系统治疗,症状缓解概率较高。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详细]
2025-07-25 13:41
成年巨婴的十三个特征 成年巨婴怎样治疗
成年巨婴通常指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的成年人,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等行为模式。这类人群可能存在自我中心化、情绪控制能力差、逃避现实等十三个典型特征,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与行为矫正。1、自我中心化成年巨婴常以自我需求为绝对优先,难以理...[详细]
2025-07-25 12:02
16型人格最多的
16型人格测试中占比最多的类型通常是ISFJ守卫者型。MBTI人格类型分布受文化、样本来源等因素影响,但全球多项调查显示ISFJ、ESFJ、ISTJ等务实型人格出现频率较高,主要与社会协作需求高传统教育影响职业适应性广等因素相关。1、社会协...[详细]
2025-07-25 11:37
成年孩子不工作我该怎么办
成年孩子不工作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设定明确界限、提供职业指导、寻求专业帮助、改善家庭氛围等方式干预。长期不就业可能与心理障碍、社会适应困难、家庭依赖模式等因素有关。1、调整沟通方式避免指责性语言,采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表达担忧。可定期安排家庭会...[详细]
2025-07-25 09:5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