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界限感,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0-12-01 17:2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界限不清是中国式家庭最大的问题之一,父母总是很容易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帜,过度干涉和控制。想要家庭关系和谐,我们就必须学会划清界限,与父母保持一定距离。

界限感,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01

最大的心累,往往来自最亲的人

读者小A是家里的独子,肩负着父母的厚望。尤其他的母亲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所以从小打大,小A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母亲说了算。

小时候,小A想学画画,母亲觉得学这个没用,就帮他报了英语班;中学时,学校有机会送他去法国读书,母亲不同意,他就没去;高中时,他想去北京上大学,母亲觉得太远,他最终留在省内,去了母亲决定的大学,报了母亲选择的专业;

界限感,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大学的时候,小A找了一个女朋友,母亲认为她的条件配不上自己儿子,硬生生以死相逼,拆散了两人;毕业后,他又按照母亲的心意,找好工作,然后不断地相亲……

好不容易,他找到一个符合母亲的要求,而自己又真心喜欢的人,并且两个人结了婚,眼看着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他的母亲又因为两人不愿意马上要孩子而发脾气,甚至各种挑剔儿媳妇,明着暗着不知道说了多少难听的。

小A实在没有办法,就决定和妻子一起搬出去,结果这下捅了马蜂窝,老太太又哭又闹,一个劲儿地骂他不孝,说他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只是这一次,小A不想再妥协了。他说:“其实我真的不想让我妈难过,可是,我更不想再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毁了我的生活。”

02

我是为你好,是最大的傲慢

其实生活中像小A这样,因为亲人而感到心累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有的人天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却被父母逼着应付各种亲戚,不做就是不懂事;

有的人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却因为父母重男轻女,而被迫担起哥哥或弟弟的生活重任;

以及被无数人吐槽的,高中大学时不让谈恋爱,大学一毕业就叫你马上找个人结婚、生小孩……

中国式家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界限不清。尤其是亲子之间,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觉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是我的孩子就应该听我的,从而造成过度干涉和控制。

中国式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个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为你好。”或者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要多,听我的才不会有错。”

可是在我看来,这些话语是何等地傲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谁又有资格替他人做出决定呢?

当一个父母以这样话语来逼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决定的时候,不过是把自己的幸福标准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在他们的心中,你过得好不好的标准,并不在于你自己的感受,而在于你过得是否符合他们的标准。就像有的父母觉得女生过了24就一定要嫁人,要是女儿到了年龄还没结婚,那么哪怕她过得再好,也还是会疯狂地逼着她嫁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会让父母在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标准的时候,采取批评、辱骂、贬低、惩罚等方式,让孩子顺从自己。无形中,从一个保护者,变成了迫害者。

03

模糊的家庭界限,会让所有人都痛苦

心理学认为,每个家庭之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部门,包括夫妻、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这些部门应该是各司其职,又能互相合作的。

一旦有人想要插手其它部门的事宜,那么这个家庭就必然会出现问题。而且最终受伤的,往往不只是一个人。

就像小A的例子。他的母亲从小控制自己的儿子,现在还想控制他的妻子乃至他未来的孩子,他和他的妻子显然是受害者。但是在他母亲的心中,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儿子好,现在儿子还为了个女人违背自己的心意,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于是,在这个界限模糊不清的家庭里,最终会出现的结果往往是,所有人都在痛苦。

去年的时候,微博上曾有一个很热的话题。一位26岁的女孩,父母疯狂逼婚,甚至连条件非常差的对象也逼着她去。每次相亲失败就骂她没用,甚至说如果她三十岁以前嫁不出去,他们俩就不活了。

最终,这个姑娘留下一封信,“既然你们这么想让我结婚,那就准备冥婚吧。我不会再反抗了。”然后从17楼跳了下去。她以这种最决绝的方式,来选择和父母抗争。

在那条微博下面,有一个姑娘的回复,我至今印象深刻。

那位姑娘说她也26岁的姑娘,也是父母逼婚,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妥协,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生一个自己还不想要的孩子,过完自己的后半生。她说:“我相信这辈子很快就可以过去,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更可笑的是,有人竟然在她的留言下说:“孝顺的姑娘,为你点赞。”

是啊,中国人推崇孝顺,所以她选择了顺从父母的意愿,可是却搭进了自己的一生。

无论是前一种决绝,还是后一种的妥协,越界就是越界,遗憾就是遗憾,痛苦从不会因为披上了亲情的外衣就减淡。

04

成年人的亲情,就是与父母保持距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顺,也就是要子女孝敬父母、顺从父母,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孩子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要听话。

界限感,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也因此,很多人一听到家庭界限,一听到要与父母保持距离,就会觉得这是不孝,是大逆不道,甚至心中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和罪恶感。

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父母和自己就是站在对立面上的,只不过是自己一直在压抑本性而已。

其实,界限这个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得那么无情。与父母保持距离,也并不是意味着要彻底斩断情意,与父母为敌,而是以一种更加成熟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亲情。

在这种态度里,孩子和父母是完全平等的,是彼此尊重,互相宽容的。

父母不再随心所欲地干预孩子的生活,而孩子也能够在保留独立自我的同时,给父母更加理智的爱和关怀。

这样的态度意味着: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我爱你,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当然,身为孩子,如果想要和父母保持距离,这必然会让家长倍感受伤,就像小A的母亲那样。

但就像你小时候再不愿意去学校上学,父母也会狠着心把你送去一样。任何一种成长,都必然伴随着痛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界限感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看4方面教你与人保持界限
界限感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看4方面教你与人保持界限
界限不清是中国式家庭最大的问题之一,父母总是很容易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帜,过度干涉和控制。想要家庭关系和谐,我们就必须学会划清界限,与父母保持一定距离。01最大的心累,往往来自最亲的人读者小A是家里的独子,肩负着父母的厚望。尤其他的母亲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所以从小打大,小A所...[详细]
发布于 2022-05-02

最新推荐

早恋到底会不会影响成绩
早恋对成绩的影响因人而异,关键因素包括时间管理能力、情感成熟度、家庭支持、学校环境以及个人心理调节能力。1、时间分配:青春期情感投入可能挤占学习时间,部分学生因约会或情绪波动减少有效学习时长。建议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将学习任务优先安排在精力充...[详细]
2025-05-18 15:59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可以送去教育局吗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可以送去教育局吗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需通过科学引导解决,直接送教育局不符合教育规律,关键方法包括家庭沟通、学校协作、心理疏导、兴趣转移、规则建立。1、家庭沟通:早恋行为往往源于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家长应避免强硬干涉。建议采用非批判性对话了解孩子真实想法,每周安排...[详细]
2025-05-18 15:58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吗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吗
孩子早恋可能影响学习成绩,主要涉及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时间管理失衡、社交压力增加、自我认知冲突五个方面。1、注意力分散:早恋关系容易占据青少年大量心理资源,导致上课走神、作业敷衍。大脑前额叶发育未完善时,难以平衡情感与学业需求。建议通过番...[详细]
2025-05-18 15:57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该怎么和对方谈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该怎么和对方谈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需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关键点包括理解青春期心理、建立信任关系、明确学业优先级、设定合理边界、提供情感支持。1、理解心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是正常心理发展过程,荷尔蒙变化和同伴压力可能促使早恋行为。沟通时避免批判性语言,用"我注...[详细]
2025-05-18 15:55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不听家长怎么办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不听家长怎么办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且抗拒家长干预,需从青春期心理特点、家庭沟通模式、学业压力管理、社交边界建立及专业支持五个维度综合应对。1、理解青春期:青春期性心理发育导致对异性的好奇属于正常现象,但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使孩子难以理性平衡情感与学业。建议通...[详细]
2025-05-18 15:54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下滑了怎么办
孩子早恋导致成绩下滑需关注心理需求与学习平衡,解决方法包括沟通引导、时间管理、兴趣转移、家校合作、专业干预。1、沟通引导:早恋往往源于青春期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家长需避免指责,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可每周安排固定谈心时间,用开放式提问...[详细]
2025-05-18 15:53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该怎么办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该怎么办
孩子早恋影响成绩需要从心理疏导、时间管理、家校合作、兴趣转移、专业干预五个方面综合干预。1、心理疏导:青春期情感萌动是正常心理发展现象,粗暴压制可能引发逆反。建议通过平等对话了解孩子情感需求,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成长变化,再讨论学业重要...[详细]
2025-05-18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