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家长做到这些,你的孩子不再沉迷手机游戏

发布时间: 2021-11-10 18:3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用过多的时间在手机上,尤其是手机游戏,他们担心孩子的这种做法耽误了学习,累坏了眼睛,影响了睡眠,手机成了父母与孩子抢夺的重要物件,无形当中也增加了手机的重要性。这也是当下父母与子女矛盾冲突的主要方面。那么如何让你的孩子不再沉迷手机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这是个社会问题。我们成年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2月,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5.69小时,比2017年增加1个小时。2020年是什么情况我没有看到新的数据,但是按照规律只会高于2018年的每天5.69小时这个数字。试想一下,一天24小时,除去睡眠8小时计算,上班8小时,剩余的8小时的71%我们都在上网,浏览信息,刷抖音,读网络小说,玩游戏等等。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影响的。

其次孩子的学习压力真的很大。先是课业压力,除了学校里的课程作业,还有课外的辅导班,一个个赶场,周末比平时还累;学业难度增加,家长和老师都要成绩,压力都落在了孩子身上。

再次孩子的人际关系压力。青少年是身份,同一性养成阶段,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于融入群体的需要很强烈,而孩子们又大多不善于解决人际困扰;有的孩子会遭遇校园暴力却不敢声张;有的孩子对授课老师不满而不愿上他的课等等,这些都成为学业压力之外主要压力之一。

另外孩子感受的家庭压力。孩子主要的成长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家庭氛围是紧张焦虑的,压抑的,还是和谐宽松的对孩子很重要。夫妻关系不合,父母一方缺位,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等会带给孩子很大压力。

还有就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累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差,抗挫折能力低,情绪方面的问题等等。青少年与父母的对抗也有其发展方面的特点,是自主权的争夺,有时只是为了对抗而对抗。

如此多方面的压力,孩子们不知如何应对,于是把手机当做出口。手机游戏能让孩子们暂时逃离现实,得到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成就感,归属感。有些孩子为了融入小群体寻找共同话题而打游戏。当父母们看到孩子的难处,感受到孩子的感受,那么当孩子迷恋手机时,做的不符合学校老师或父母意愿时不至于不给孩子留活路。

我们接下来说说如何让孩子不再迷恋手机。

1. 家长要改变观念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手机让孩子们获得了很多新知识,新信息,也是交友的一种方式,在孩子们缓解压力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要监督的是孩子用手机的时间。

2. 减少孩子的压力

如果辅导班太多要适当削减,多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人际关系状况,给孩子正确的指导而不是跟孩子说“你管好学习就行了,这些都不重要”,这是一种压制,只会让孩子更烦;要了解孩子是否遇到校园暴力等等,减少孩子在校压力。(通常这些问题也会导致孩子不愿上学)。《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心理扭曲甚至犯罪,跟他的学校人际关系压力,家庭缺少真心的关爱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3.改善和孩子的关系

要解决现有的问题就要先搞好和孩子的关系,可以设想一下你会接受一个和你关系不好的人的建议吗?改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内心理解孩子,共情孩子。所谓共情简单说就是能体会孩子的感受,并表达你的感受。

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不论是学业还是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4.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智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形成都非常重要。家长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一个焦虑的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远远大于没有焦虑的孩子。

5.家长要做好表率

如果你回家后就窝在沙发上看手机,那么你让孩子怎么拒绝手机的诱惑呢?

6.对于孩子成长中形成的问题,青春期恰是改正的机会,家长的改变会带来孩子的改变。

7.陪伴孩子一起运动,分享音乐,一起探讨人生,给孩子正向引导,放宽格局。但切忌唠叨,要学会倾听。

借用纪伯伦的话“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所以,爱我们的孩子吧,当他(她)感受到你的爱,内心充盈时他(她)自然不会从手机中寻找本该我们给他(她)的。

作者简介:

吕丽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5149人入驻年限9.5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
减少孩子对手机游戏的沉迷需要家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设定规则、转移兴趣、亲子互动、环境控制和榜样示范。1、设定规则明确每日使用时长和时段,建议学龄前儿童单次不超过2...[详细]
发布于 2025-11-07

最新推荐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对自己不自信可能由成长环境否定、过度完美主义、负面经历积累、社会比较压力、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引起。长期缺乏正向反馈或过度在意他人评价会强化这种心理状态,但通过系统性调整可以改善。1、成长环境否定童年时期长期遭受父母或老师的苛...[详细]
2025-11-27 05:24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病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性格特征。长期缺乏自信可能与自卑心理、童年创伤、社会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因素有关。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缺乏自信的核心表现,往往源于早期成长经历中的负面评价或挫折。这类...[详细]
2025-11-26 16:10
对自己不自信了怎么办
对自己不自信可以通过调整认知、设定小目标、练习自我肯定、寻求社会支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改善。不自信可能由过往失败经历、他人负面评价、完美主义倾向、焦虑情绪、童年创伤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识别并纠正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是重建...[详细]
2025-11-26 14:31
对自己不自信叫什么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被称为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回避挑战等行为特征。自卑心理的形成可能与童年经历、社会比较、负面反馈、性格特质、创伤事件等因素有关。1、童年经历早期家庭环境对自卑心理影响显著。父母过度批...[详细]
2025-11-26 12:51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被称为强迫性思维或反刍思维。这种现象可能由过度追求完美、焦虑倾向、缺乏安全感、过往负面经历、认知偏差等因素引起。1、过度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身要求极高,当面对不确定情...[详细]
2025-11-26 11:12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有些女性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高级感,不是靠名牌包堆砌,而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的独特气质。这种“贵气”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活智慧。一、体态管理是隐形名片1、优雅的颈部线条每天刷牙...[详细]
2025-11-26 10:07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怎么办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结合兴趣点引导、创造语言表达机会、调整学习方法和增强成就感等方式改善。缺乏兴趣可能与教学方法单一、学科认知偏差、语言基础薄弱、兴趣转移或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培养阅读习惯从漫画、科...[详细]
2025-11-26 09:3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