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超限效应: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

发布时间: 2021-11-10 18:3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无力吐槽:“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

“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

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

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01

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

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

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02

孩子听话要这样做:

1.一天内批评不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

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批评孩子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

“叫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

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也不可能全改,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

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3.用表扬代替批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

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

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

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

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该孩子承担的,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作者简介:

孙彩群已帮助过1万人入驻年限8.9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说了100遍的事情孩子仍不听?让孩子听话要用4个技巧
说了100遍的事情孩子仍不听?让孩子听话要用4个技巧
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无力吐槽:“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孩子“不听话”的原因。01什么是超限效应?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详细]
发布于 2022-01-25

最新推荐

不喜欢妈妈是什么心理
不喜欢妈妈是什么心理
不喜欢妈妈可能源于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冲突或未满足的心理需求,常见原因有童年创伤、控制型教养方式、价值观冲突、情感忽视、代际沟通障碍。1、童年创伤早期经历中的身体或情感伤害可能形成持久心理印记。若母亲曾长期采用贬低、体罚等不当教育手段,子女易产...[详细]
2025-07-02 05:00
不喜欢的人一直纠缠你怎么办
面对不喜欢的人纠缠,建议明确拒绝并保持距离,必要时寻求外界帮助。处理方式主要有直接沟通、设定界限、保留证据、寻求调解、法律途径等。1、直接沟通清晰表达拒绝态度是首要步骤。选择私下场合用平和但坚定的语气说明感受,避免使用模糊或委婉的措辞。对话...[详细]
2025-07-01 15:17
不喜欢别人反驳自己,什么性格
不喜欢别人反驳自己可能与控制型人格或偏执型人格特质有关,这类性格通常表现为过度追求主导权、缺乏安全感、低包容性、高防御性、对批评敏感等特征。1、控制型人格倾向习惯性否定他人意见往往源于对失控感的恐惧。这类人群常通过压制反对声音来维持心理安全...[详细]
2025-07-01 13:08
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逻辑记忆。3-6岁儿童记忆以无意识记忆、形象记忆、机械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此时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难以通过逻辑关系形成系统性记忆。1、无意识记忆3-6岁儿童记忆多为无目的性,在游戏或生活场景中自然记...[详细]
2025-07-01 11:00
不适合学车的人的特征
不适合学车的人通常存在注意力缺陷、空间感知障碍、情绪控制困难、肢体协调性差或严重交通恐惧等特征。这些特征可能影响驾驶安全,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评估。1、注意力缺陷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人群不适合学车。驾驶需要持续观察路况、仪表盘和周边环境,注...[详细]
2025-07-01 08:51
不社恐的人怎么看社恐
不社恐的人怎么看社恐
不社恐的人通常难以完全理解社恐者的心理状态,但可以通过观察行为差异和换位思考来建立认知。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被评价或拒绝,而不社恐的人往往能自然应对这些情境。不社恐的人看待社恐行为时,容易将对方的回避误解为冷漠或不...[详细]
2025-07-01 06:42
不社恐但是讨厌社交
不社恐但是讨厌社交
讨厌社交但不社恐的人通常对社交活动有选择性排斥,这类心理状态可能与性格特质、环境适应、认知模式、情感消耗、价值取向等因素有关。这类人群往往能正常社交,但主观上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互动。1、性格特质内向型人格更容易产生社交厌恶感,这类人通过独处恢...[详细]
2025-06-30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