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拥抱的力量:请每天给孩子多一个拥抱!

发布时间: 2021-11-10 18:3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记得日本有一个心理学家用拥抱来治疗很多孩子心理问题,效果超乎的好。事实上拥抱是一种带有疗愈性的肢体联结,当孩子接受妈妈、爸爸的拥抱时,她们内心会有一种感觉出现:“我是被爱的、我是重要的”。

拥抱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亲子联结,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经常给孩子拥抱,带着内心的爱的拥抱,孩子是很容易就接收到这份至关重要的感觉。而这份感觉给孩子积极向上、消除情绪化,让孩子得到一种家庭序位感和归属感。如果缺乏这种人性化的肢体联结,孩子会导致一种潜意识里的不安全感、孤独感、自私感,容易焦虑的希望获得爱和关怀,所以免疫能力会降低容易患病。

拥抱是一种家庭关系中的亲密联结,婴幼儿1-3尤其重要,这是第一个性格成长阶段,孩子特别需要安全感和关爱,这阶段呼吁家长应该多给予孩子拥抱、抚摸等肢体爱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受到惊吓,无助的时候父母需要及时用身体的温暖去安抚孩子心灵。同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事实爱的需要是不会减少的,而实际生活中父母会在孩子长大之后,这种亲密联结的爱的语言会降低,使得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被忽略的感觉,带着这份感觉活在充满学习压力等社会化问题中,是一种心理问题产生的漏洞。

很多妈妈会因为儿子长大青春期了,觉得孩子不需要这种亲昵关系,或是认为儿子长大了自己害羞、不好意思去触碰孩子的身体。事实上拥抱是两颗心连接在一起的肢体行为,比如正确的拥抱是双方心贴心的连接一起,这是一种不带任何瞎想的家庭关系中爱的语言,是很纯粹的爱的联结。所以,只要父母很勇敢和纯粹的爱去联结自己的孩子,去拥抱孩子,那只是一种亲情的互动。在我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及心理培训工作中看,拥抱是最好的家庭关系疗愈药物,只是带着爱是不分年龄的,每个孩子多是需要父母的拥抱。就如同在夫妻关系中彼此需要更亲密的联结一样,孩子与父母也是需要这些家庭中的亲密连接,这样会激活孩子内心爱的动力,对生命的动力,因为他是被爱给滋养着,这是一份能量。

在家庭中爱是需要表达的,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表达既可以让爱的能量流动起来。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对于一个大了的孩子用身体连接表达爱,是不好意思的。而实际上孩子不管多大了,他都和你一样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这样孩子会变得在爱中坚韧不拔,更加富有生命力。因为孩子在得到父母的拥抱的时候,就是被爱的一种深层体验,于是孩子内心的良知与归属感就会更加深刻。

自我人格模式也会在滋养的氛围中得到升华。当两颗心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这份感动会悄然进入孩子的内心,激励着孩子朝向一个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假如孩子受到了创伤,父母最好的疗伤圣药就是拥抱,此时无声胜有声,爱的能量就会疗愈孩子在成长阶段中受到的不同问题。

有一次一个孩子被母亲带到我的咨询室里,孩子看起来并不是很愿意来我这里,当了解到发生的问题之后,也了解了这个家庭是一个单亲母亲带着这个孩子,一直母亲给到孩子的是拼命的工作让孩子有好的教育和生活。她忽略了孩子需要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当我单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这位17岁的男孩子内心委屈的流露出自己的心声,于是我问他:“假如把这之前的一切问题都放下,现在你最需要什么?”那孩子说:“我只希望妈妈好好抱抱我,这是最好的礼物!”

我让男孩子妈妈进来,在引导下妈妈给了孩子15年来第一次那么用心的拥抱,孩子泪水涌出眼眶,我让妈妈保持无语,只是拥抱你的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家庭亲子关系被拥抱化解了,这种拥抱只是简单的肢体接触,却在彼此内心灌注纯爱的能量。

爱是简单的。伸出你的双手将他纳入你的心怀,爱就开始萌芽!

心是宽敞的。怀抱他的身体融入海洋般的世界,心就开始自由!

作者简介:

丁元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138人入驻年限6.3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每天给孩子多一个拥抱 她们内心会升腾
每天给孩子多一个拥抱 她们内心会升腾"爱"的力量
记得日本有一个心理学家用拥抱来治疗很多孩子心理问题,效果超乎的好。事实上拥抱是一种带有疗愈性的肢体联结,当孩子接受妈妈、爸爸的拥抱时,她们内心会有一种感觉出现:“我是被爱的、我是重要的”。拥抱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亲子联结,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经常给孩子拥抱,带着内心的爱的拥抱,孩...[详细]
发布于 2022-01-24

最新推荐

成绩好但是人品差的学生
成绩好但人品差的学生通常存在认知与行为不匹配的心理特征,主要与家庭教育缺失、共情能力不足、功利化价值观、社交技能缺陷、自我中心倾向等因素有关。一、家庭教育缺失部分高智商学生因早期家庭教育过度强调成绩排名,忽视品德培养,导致道德判断能力滞后。...[详细]
2025-07-27 05:00
成绩固然重要,人品更重要
成绩固然重要,但人品是决定个人长期发展的核心因素。良好的人品能够帮助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认可,并在关键时刻发挥超越成绩的作用。成绩体现的是短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在升学或求职初期可能成为重要参考指标。但过度追求成绩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详细]
2025-07-26 15:20
成绩差就该被歧视吗
成绩差不该被歧视,学习成绩只是个人能力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价值。歧视行为可能由认知偏差、教育评价单一、社会刻板印象、竞争压力、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引起。1、认知偏差部分人可能将成绩与个人价值错误关联,形成非理性评价标准。这种偏差容...[详细]
2025-07-26 13:16
成绩差的男孩子出路在哪
成绩差的男孩子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基层服务等多种途径实现人生价值。职业发展不局限于学历,关键在于发掘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职业教育是成绩不理想学生的重要选择方向。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院校提...[详细]
2025-07-26 11:12
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吗
成绩不好不等于坏学生,学习表现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维度。学生的品德、性格、社交能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同样重要,成绩差异可能由学习方法、兴趣倾向、心理状态、家庭环境、教育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评价标准多元性传统教育体系过度侧重分数导向...[详细]
2025-07-26 09:08
成功走出双相障碍的人
双相障碍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和科学管理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康复过程涉及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社会支持、自我调节和长期监测等关键环节。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交替循环。药物治疗是稳定情绪的基础,常用...[详细]
2025-07-26 07:04
成功者外向还是内向多
成功者外向还是内向多
成功者中外向和内向性格的比例取决于具体领域,外向者在需要社交互动的领域占比更高,内向者在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更具优势。外向性格在销售、公关、演艺等需要频繁人际互动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外向者通常精力充沛,善于表达,能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这...[详细]
2025-07-26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