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摆脱“小我”控制的七个步骤

发布时间: 2021-10-20 17:1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摆脱“小我”控制的七个步骤:一、停止被人惹怒;二、放掉想赢的需要;三、放掉想要正确的需要;四、放掉想比别人优越的需要;五、放掉想得到更多的需要;六、放掉以成就感来获得身份认同的需要;七、放掉名声。

1. 停止被人惹怒 Stop being offended.

小我的最大的特征是固着于一个特定的身份,当这一身份受到威胁时,它就进入防御和反击,进入对立。这是一个没完没了的痛苦轮回,生命的能量大大耗费。在《新世界》中,埃克哈特?托利说:“痛苦的强度(程度)取决于你抵抗当下时刻的程度,而抵抗当下时刻的程度又取决于你和自己的大脑(mind)认同的程度。”

2. 放掉想要赢的需要 Let go of your need to win.

小我通常喜欢区分胜利者和失败者。但是我们并不是我们的胜绩,也不是一个“胜利者”这个角色。尝试不再从胜利与失败这种对立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这样,小我便会自我解构,感到恐慌了。

3. 放掉想要正确的需要 Let go of your need to be right.

小我思维总是可以迅速告诉我们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每个的小我意识都是如此!小我这样思维的人物角色来源于父母或权威人物。若我们没有察觉到这是父母亲的意愿,我们可能会毫无异议的相信和遵从,像孩子一样只能相信和遵从父母。但是父母一定是正确的吗?他们本身就是照他人的模式生活,大多数父母非常辛苦,有太多压力和不快乐。

4. 放掉想比别人优越的需要 Let go of your need to be superior.

小我的眼中,我们和他人之间产生施与受的不平衡状态时,我们就会有优越感。比如你比别人知道得更多,总是能在各种八卦话题中占上风。相反,他人拥有较多、知道的较多,或能做得较多,我们的小我就感觉备受威胁。小我甚至会试着用削减、批评、藐视其他人拥有的财产、知识或能力的价值来重新修复自己。要知道,我们我真正的尊贵不是透过和别人的比较,而是我比过去的自己更好了。

5. 放掉想得到更多的需要 Let go of your need to have more.

小我的口头禅就是越多越好。但是,每个人总是处于喜新厌旧的状态中,而且,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越是想要,障碍越多!吊诡的是,当你不是那么想要的时候,它反而出现了。

6. 放掉以成就感来获得身份认同的需要 Let go of identifying yourself on the basis of yourachievements.

不但成就,我们不是任何一个故事。拜伦?凯蒂说:“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 老公的外遇、孩子的学习、健康问题、工作的不顺利……我们总是依附它们,来确定身份感。随便抓住任何一件让我们有自我感的东西,即使那个东西让我们一点儿也不快乐,也比空无一物来得好(德芬《重遇未知的自己》)。但是,我们并不是成就,也不是故事。

7. 放掉你的名声Let go of your reputation.

名声使真我的本质完全地被一个心理形象所掩盖,我们越追求名声,小我的形象越成功。透过努力,我们可能会变得有名,但是你真的变得重要了吗?大部分碰到了你(名人),都想经由与名人的交往来强化他们的身份:小我的自我感。其实对你一点兴趣也没有,只是想最终借由你来增强他们虚构的自我感,这一点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小我给我们这样的错觉,名声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多。

作者简介:

蔡艺云已帮助过463人入驻年限6.4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七步骤帮你摆脱小我束缚 停止被人惹怒迎接真我
七步骤帮你摆脱小我束缚 停止被人惹怒迎接真我
摆脱“小我”控制的七个步骤:一、停止被人惹怒;二、放掉想赢的需要;三、放掉想要正确的需要;四、放掉想比别人优越的需要;五、放掉想得到更多的需要;六、放掉以成就感来获得身份认同的需要;七、放掉名声。4.放掉想比别人优越的需要Letgoofyourneedtobesuperior.小...[详细]
发布于 2022-03-01

最新推荐

经常看错东西是什么效应
经常看错东西可能是视觉错觉或大脑信息处理偏差导致的感知错误。这种现象与注意力分散、视觉疲劳、认知定势、光线干扰、潜在视力问题等因素有关。1、注意力分散当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会依赖过往经验快速补全视觉信息。工作记忆负荷过重或同时处理多任务时,...[详细]
2025-07-02 15:17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经常会看错东西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经常会看错东西
经常看错东西不一定是幻觉,可能是视觉误差或大脑信息处理偏差导致的。幻觉通常伴随其他精神症状,而单纯看错东西更可能与疲劳、注意力分散、光线条件、视觉功能异常或轻度认知障碍有关。视觉误差是最常见的情况,当人处于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会快速填...[详细]
2025-07-02 13:08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出现幻觉的前兆
经常看错东西是幻觉吗 出现幻觉的前兆
经常看错东西不一定是幻觉,但可能是出现幻觉的前兆。幻觉通常由感知觉异常、精神疾病、药物影响、睡眠剥夺、脑部病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无外界刺激下的虚假感知。若频繁出现看错或扭曲现实的情况,需警惕早期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问题。1、感知觉异常视觉信息...[详细]
2025-07-02 11:00
经常感到焦虑心里慌
经常感到焦虑心里慌
经常感到焦虑心里慌可能与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咖啡因摄入过量、甲状腺功能异常、焦虑症等因素有关。焦虑情绪伴随心慌是常见的心理生理反应,长期持续需警惕病理性原因。1、压力过大工作强度高、人际关系紧张等慢性压力会持续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详细]
2025-07-02 08:51
经常烦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经常烦躁易怒是什么原因
经常烦躁易怒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压力积累、睡眠不足、激素水平变化、潜在心理疾病等因素有关。1、情绪调节障碍情绪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容易因小事引发强烈情绪反应。这类情况常见于性格敏感或缺乏情绪管理技巧的个体,表现为对外界刺激过度解读,难以通过自...[详细]
2025-07-02 06:42
经常发呆的人聪明吗
经常发呆的人可能具有更高的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但单纯用聪明与否衡量并不全面。发呆状态与认知功能、大脑活跃模式、心理调节机制、注意力分配方式、思维整合能力等因素相关。1、认知功能发呆时大脑默认模式网络会被激活,这一区域与记忆整合、未来规划等...[详细]
2025-07-01 17:00
经常爱哭是不是抑郁症的前兆
经常爱哭是不是抑郁症的前兆
经常爱哭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但也可能由压力、性格敏感、激素波动、创伤事件或环境适应不良等因素引起。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否定等,而哭泣只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1、压力因素工作学习压力或人际关系冲突可能导致情绪脆弱,...[详细]
2025-07-01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