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外向孤独症:我外向,但并不快乐

发布时间: 2021-10-20 17:1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人一旦固着于一点,就会痛苦,哪怕你固着的是一个美好的东西。

比如很多喜剧明星,他们习惯了用幽默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但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并没有从中感到真正的快乐。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美国的“喜剧之王”金凯瑞,有无数个经典的影视作品,逗笑了整个世界,但是他自己却长期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

再比如我们熟知的星爷周星驰,他的无厘头喜剧陪伴了我们整个一代人,但是荧幕之外的他沉默寡言,待人处事有时候也比较苛刻,让人不太愿意靠近。

明星们的生活虽然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但是这种外在和内在的冲突却是很多人身上都有的一种现象。

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上了这样一种“病”:外向孤独症。

所谓外向孤独症,主要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拥有很好的人缘,看起来很外向,很开朗和豁达,没有什么忧愁,但其实内心很孤独,经常会感到不安、失落,甚至是抑郁。

“白天的自己一副没心没肺, 大大咧咧的样子,晚上的自己却难过的像条狗。”

我们经常会被看到的东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误以为外向的人就一定快乐,就和误以为内向的人就一定不快乐一样。其实,内外向和快乐与否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只不过外向的人更容易展现出自己快乐的一面罢了。

02

换句话说,展现快乐,是性格外向人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是他们的一种人格面具。而他们之所以依赖这个面具,和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外向的人倾向于广度

他们对很多人和事都抱有好奇心和热情,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同时认为朋友越多越好。对他们而言,让自己感觉有成就感,或者安全感的最好方式,就是朋友越多越好。

这和囤积癖的心理有一点相似。只不过有的人是看见一冰箱的美食,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而有的人是看见一屋子的朋友更有满足感。前者囤积是物,而后者囤积的是人,是关系。

外向的人主要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

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和朋友一起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根本上的原因是:这是他们获得能量和活力的独特方式。相反,当他们独处时,这个能量的来源就被切断了,于是很容易感到无聊和疲倦,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很多外向的人都拥有一种超能力:自来熟。即使和人是第一次见面,也能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相谈甚欢,就像是相识了很久的故人一样。

03

很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很羡慕这种能力,觉得这样的人很厉害,各种羡慕嫉妒恨。但是,外向的人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最大的弱点就是时间。交往的时间越久,他们第一印象带来的光环会越弱。因为他们很少向别人展示内心真实的、不带盔甲的一面。

“和朋友相处时,

我会向所有的人洒着浓浓的鸡汤,

你努力就可以呀, 你加油呀, 你没问题的;

内心却养着一个不良的自己

恐慌 敏感 狂躁 玻璃心

难受的时候会经常想:为什么没人懂我

其实也明白,自己未必敢向别人展现那个真实的自己。”

通过掩盖自己真实的感受,展现出更快乐,更积极的一面,他们的本意展现出一个纯粹的、完美的形象,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

确实,在交往的初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保护策略会让使人在别人看来变的不那么真实,因此不敢真正地亲近。

04

真正的亲近来源于真实和坦诚,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意思是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

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暴露时,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一般来说,对方会以同样的自我暴露水平作出反应,成为接受信任的标志。这种自我暴露往复交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际间的亲密关系就逐步形成了。

很多外向孤独症“患者”,恰恰就是在自我暴露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只能展现自己积极的、阳光的一面,有意或无意地隐藏了自己的其它面,这样的一种不真实阻碍了他们与别人建立深度亲密关系的可能。

孤独是因为没有人懂自己,可是,如果我们不告诉别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别人又怎么可能懂自己呢?

问题的死结,就在于此。

其实,那些一面外向,一面孤独的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冲突,从根本上说是对完美自我的一种迷恋和固着。

只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看似完美,也能让很多人对自己敬佩和尊重,但在关系中并不会受到真正的欢迎,真正讨人喜欢的是那些有缺点的人。真实比完美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些真实展现自己缺点的人,不会给别人过多是压力,让人感觉上更加舒适。

完美的人让别人觉得你很棒,但我们之间不是一路人;而真实的人让别人觉得虽然不少小问题,但我们是自己人。

所以电影《心灵捕手》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小瑕疵是一个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孤独的外向人,或许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

你要允许自己快乐,但是也要允许自己不快乐。不管是快乐的自己,还是不快乐的自己,都是你自己,不要撕裂他们,享受他们。

实用心理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外向孤独症,这个词乍一听似乎有些矛盾。外向的人通常给人一种活泼、开朗、社交能力强的印象,而孤独症则常与内向、封闭联系在一起。那么,外向孤独症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外向孤独症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医学诊断,而是一种描述性术语,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外向但内心感到孤独的人。想象一下,一个总是微笑着...[详细]
发布于 2024-12-05

最新推荐

爱哭控制不住情绪是什么原因
爱哭控制不住情绪是什么原因
控制不住情绪频繁哭泣可能由遗传易感性、环境压力、激素波动、心理创伤或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引起。1、遗传因素:情绪调节能力部分受基因影响,家族中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情绪失控。基因检测可评估风险,治疗需结合心理咨询和药物干预,如选择...[详细]
2025-05-13 06:19
想逃离家人是什么心理
想逃离家人可能源于边界感缺失、情感压抑、代际冲突、创伤经历或个体成长需求,需通过心理干预和关系调整改善。1、边界问题:家庭成员过度介入个人空间会导致窒息感,这种心理边界被侵犯常见于控制型亲子关系。建立健康边界可尝试非暴力沟通技巧,如用"我感...[详细]
2025-05-13 06:18
孩子摆烂心理怎么办
孩子摆烂心理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困扰、自我认知偏差、神经发育因素引起,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家庭支持调整、社交技能训练、目标管理、专业评估进行改善。1、学业压力:课业超负荷或成绩焦虑易触发逃避行为。采用番茄工作法拆分任务,每天设置2...[详细]
2025-05-13 06:16
孩子情绪暴躁易怒怎么办
孩子情绪暴躁易怒怎么办
孩子情绪暴躁易怒可能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家庭环境压力、生理发育阶段、社交障碍、潜在心理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情绪引导、环境调整、行为训练、专业干预、医疗支持等方法改善。1、心理需求:儿童通过情绪表达诉求,饥饿、疲劳或渴望关注时易出现暴躁行为...[详细]
2025-05-13 06:15
初中生不自信自卑怎么办
初中生不自信自卑可能由家庭环境否定、学业压力过大、社交受挫、身体发育焦虑、自我认知偏差引起,可通过积极心理暗示、能力提升训练、社交技巧学习、家庭支持调整、专业心理咨询改善。1、家庭影响:长期被父母苛责或忽视会削弱自我价值感。建议家长采用"三...[详细]
2025-05-13 06:14
青少年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青少年自卑不自信可能由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挫折、学业压力、身体形象认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家庭支持、社交训练、学业辅导、专业心理咨询等方法改善。1、遗传因素:部分青少年对负面评价敏感度较高与基因相关,这类特质可能通过家族遗传...[详细]
2025-05-13 06:12
还没开始考就紧张了怎么办
考试前紧张是大脑对压力的正常反应,可通过认知调整、行为训练、环境适应、身体调节、专业干预五种方式缓解。1、认知调整:过度担忧结果会激活杏仁核的威胁反应。重构对考试的认知,将"必须考好"转化为"展示学习成果",能降低焦虑水平。每天用5分钟记录...[详细]
2025-05-13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