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心理学家: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根本不需要社交

发布时间: 2021-10-20 17:1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传统观念认为,内向者的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许多内向的人渴望改变这一特质,开始尝试融入集体,其实,从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角度来说,他们大可不必这样做,因为内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01

内向传播

布鲁默(Herbert Blumer)在《象征性互动论》中首次提出了“自我互动”这个概念,现代心理学中,这一概念被认定为自我意识形成,自我觉醒的过程,结果是自我认同。

对于内向的人而言,内向传播的结果就是封闭的环境同样可以形成紧密的社会联系,获得优质的朋友关系,而频繁的社交会让自己感到疲惫和厌恶,于是,他们开始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喜欢待在安静的环境中。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 Mead)认为,性格的外放程度受到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内向性格形成之后是较难改变的。

与外向者相比,他们在与外界交流时,会过多损耗能量,即使他们适应了频繁的交际应酬环境,内心也是充满抵触的。

当下社会,是典型的人脉社会、人情社会,这就对内向者十分不友好了。他们被认为是当下社会的孤僻分子,与社会格格不入,以至于他们经常被告诫他们要多走出家门,进行社会互动。

荣格认为,内向型人格的心理能量更多的指向于事物的内在,他们注重内心的感受和对事物独特的幻想,他们就是适合远离外部社会,探索万物的本质和内心的宁静。

在当下外向人格为主流的社会中,过多的重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让以主观感受为主的他们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所以,他们潜意识的避免着繁琐嘈杂的社交。

02

不喜欢社交,并不是恐惧社交

因此,内向的人不喜欢社交,并不是恐惧社交,而是他们根本不需要依托于社交建立社会关系,不需要通过社交获得满足感,他们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朋友关系、深度交流机会。

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4%的人更喜欢和内向型人格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往往更为幽默,更贴心,更细腻,更重视友情。所以,相比于外向的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友情,只是在对待陌生人的冷漠被误解为孤僻。

现代社会活动中,内向性格者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内心情感丰富,所以,他们往往在身体行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基本的计划方针。

此外,内向的人一般更为细腻,他们对细节的处理往往超乎人的想象,也更为独立,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往往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执行力。

03

外倾社会向内倾社会转变

荣格在其著作《心理类型分类》中认为,现代社会总体更偏向于外倾型人格,属于外倾性社会,而人类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中一直保持着群居的生活方式,相比于主观的情感剖析,个体普遍的更需要客观正确的对外部事物的交流。

正如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当物质条件开始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单纯的对物质的要求,即重视主观感受、重视内心深层次的内向型人格对社会的作用也就会越而来越大,最终的社会阶段其实是内倾性社会。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必勉强自己社交,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和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才是你应该做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心理学家: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心理学家: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宁愿在家看书、追剧,也不愿意参加热闹的聚会?别误会,他们不是“社恐”,而是“社懒”。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内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他们活得比谁都自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内向的人不需要社交,以及他们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幸福。[详细]
发布于 2025-03-25

最新推荐

前后拍手有什么好处
前后拍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能够帮助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协调性。这种动作主要通过刺激手部穴位、活动关节、调节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1、放松身心前后拍手时,手掌的相互拍击会产生轻微震动,这种震动能够传递到手臂和...[详细]
2025-10-02 16:10
气场一旦压住就绝不是一般人
气场强大的人通常具备稳定的心理内核与独特的个人特质,这类人群往往在社交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气场的形成与人格特质、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阅历、自我认知水平、非语言表达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1、人格特质高宜人性与高尽责性的人格组...[详细]
2025-10-02 14:55
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
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主要有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七种典型类型。1、原发性高血压...[详细]
2025-10-02 13:41
普信男为什么可以迷之自信
普信男的迷之自信通常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有过度乐观的自我评价、社会比较偏差、性别角色固化、选择性信息接收、缺乏有效反馈等因素。1、过度乐观的自我评价部分男性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与吸引力,这种认知偏差可...[详细]
2025-10-02 12:26
普信男为什么会这么自信
普信男的过度自信通常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有自我服务归因、达克效应、性别角色固化、社交反馈强化、群体认同需求五个核心原因。一、自我服务归因将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而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其...[详细]
2025-10-02 11:12
普信男和自信的区别
普信男与自信的本质区别在于自我认知的客观性和对他人的尊重程度。普信男通常表现出过度自我膨胀却缺乏实际能力支撑,而真正的自信建立在客观自我评估与持续成长的基础上。自信者能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言行举止自然得体,既不会贬低他...[详细]
2025-10-02 09:57
普信男的自信是谁给的
普信男的自信通常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社会环境反馈的相互作用。主要有过度自我美化、社会比较优势、性别刻板印象、社交平台强化、家庭教育模式等因素。一、过度自我美化部分男性会高估自身能力与魅力,这种认知偏差在心理学上称为达克效应。当...[详细]
2025-10-02 08:1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