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重组家庭怎么对待孩子教育

发布时间: 2021-01-28 16:2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夫妻离婚对谁影响最大?肯定是孩子,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长大,孩子缺少父亲或者母亲的爱,他们内心是不完整的,很多孩子心理也是有问题的。对于再婚家庭,孩子对继父(母)难免会有芥蒂,很多孩子自始至终都没办法和他们好好相处,再婚家庭面对孩子怎么办呢?

重组家庭怎么对待孩子教育

一般来讲,离异家庭中的继子女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心理状态与特点:

父母离异原因虽然多样,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的儿童来说,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不愿接受父母分离的现实,希望这种分离是暂时的,期待着父母有朝一日重归于好。

担心失去与之共同生活的亲生父(母)的爱。由于亲生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这些儿童刚刚经历了失去亲生父(母)的痛苦,此时他们会更担心失去现有的父(母)或父(母)的爱,他们会强烈地担心继父(母)会夺去许多现有父(母)对他们的爱。与再婚父(母)对继父(母)的配偶角色认同的即刻性相比,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角色的认同具有延迟性。因为父(母)名称不仅是一个称呼问题,更是一个感情问题。继父(母)作为父(母)的角色的实现,需要先通过爱去赋予父(母)称呼的情感意义和实际内容。

会产生对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的内疚感。在继子女开始喜欢他们的继父(母)时,他们还会产生一种较强烈的内疚感,担心喜欢了继父(母)就意味着不爱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是对他(她)们的背叛,因此会觉得对不起他(她)们。特别是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他(她)的继父母时,这些儿童的内疚感会更加严重。

会产生各种应付焦虑、担忧、冲突的防御性反应。这时,如果再婚父母以强硬的态度、过激的行为强迫孩子适应自己,孩子可能会把对不负责任的亲生父(母)的愤怒转移发泄到继父(母)身上,以消极态度避免与继父(母)接触,等等。

重组家庭怎么对待孩子教育

上述一些心理状态与特点,都是在继子女身上较普遍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和应当得到理解的。作为再婚家庭的父母,无论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或是继父母,首先要充分认识上述一些特点,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教育行为,并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泰然处之。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大多数再婚家庭的父母对这些特点虽有一定的认识和准备,但却很不充分,以致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乏耐心,并采取一些不妥当的方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再婚家庭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子女对未生活在一起的另一位亲生父(母)的感情,可以说,父母有权再选择配偶,却无权强迫孩子接受、承认继父(母)。应该给他们时间,不要强迫他们立刻接受再婚的事实,马上去亲近、热爱他们的继父(母);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消极地评价他们的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允许孩子把他们理想化;千万不要设想用继父(母)去替代孩子的亲生父(母),不要将孩子的亲生父(母)与继父(母)置于互相对立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中父母需用心对待孩子
家庭教育中父母需用心对待孩子
让孩子听您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保证您在听他们讲——要用心听。毕竟,您能给一个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全神贯注地听。要表现出您的真心,这样才能用心的去了解孩子!听孩子讲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孩子说什么您都要听,没有意思的也要听。几种精力听,您就会弄清孩子想对您说些什么了。...[详细]
发布于 2024-10-16

最新推荐

不社恐但是讨厌社交
不社恐但是讨厌社交
讨厌社交但不社恐的人通常对社交活动有选择性排斥,这类心理状态可能与性格特质、环境适应、认知模式、情感消耗、价值取向等因素有关。这类人群往往能正常社交,但主观上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互动。1、性格特质内向型人格更容易产生社交厌恶感,这类人通过独处恢...[详细]
2025-06-30 17:00
不上完初中的学生后果
不上完初中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职业选择产生负面影响。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缺失这一阶段的教育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不足、社交技能欠缺、就业机会受限等问题。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认知能力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有...[详细]
2025-06-30 16:53
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
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通常与对未来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有关。这种焦虑可能由压力事件、性格特质、环境变化、信息过载、生理因素等引起。1、压力事件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如工作变动、家庭矛盾或经济问题可能触发不确定性焦虑。这类事件打破常规...[详细]
2025-06-30 16:46
不确定的事情总是纠结
不确定的事情总是纠结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与个体的决策焦虑和完美主义倾向有关。这种纠结可能由认知偏差、情绪波动、信息过载、自我怀疑和外部压力等因素引起。1、认知偏差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时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过度关注负面结果或高...[详细]
2025-06-30 16:40
不去上学是抑郁症还是厌学症
不去上学是抑郁症还是厌学症
不去上学可能是抑郁症或厌学症的表现,具体需结合心理评估判断。两者在情绪反应、行为动机、持续时间、生理症状、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1、情绪反应差异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愉悦感,包括原本喜欢的学科或社交。...[详细]
2025-06-30 16:33
不能与你共情的男人说明什么
不能与您共情的男人可能表明其情感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或存在特定心理防御机制。共情障碍可能由人格特质差异、成长环境塑造、心理创伤经历、神经发育因素或关系互动模式等原因引起。1、人格特质差异部分男性天生情感敏感度较低,与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活跃度有...[详细]
2025-06-30 16:27
不能犹豫不决的名言
犹豫不决常导致机会流失,果断行动的名言能帮助突破心理障碍。这类名言主要通过强化决策信心、减少内耗、聚焦目标等方式影响行为模式。1、强化信心果断类名言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激活大脑前额叶的决策功能,如爱迪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表述能降低对错误的恐惧。...[详细]
2025-06-30 16:2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