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探秘 > 正文

为什么6岁儿童却没有快乐的童年呢?

发布时间: 2012-03-18 14:0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快开学了,省儿童医院心理专家门诊排长队。为什么这么多的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昨日记者随王继跃主任医师坐了一次门诊。从早上8点到中午12:30,几乎每个家长进门都是一脸愁容,几乎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记者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孩子,他们为什么不快乐?(为了保护这些孩子,文章中涉及的小患者,均系化名。)

6岁男孩不快乐,他已经吃上抗抑郁药

有个6岁的小男孩,让记者印象特别深刻。他叫小伟,黑黑壮壮的。穿着警服的爸爸说,他们是从省外赶来的,下午还得赶回去。

最近,小伟一直在吃抗抑郁的药。这几天,爸爸发现他开始无意识地抽筋、全身僵直。每次抽筋结束,小伟都说自己浑身没力气,连平时爱吃的零食都没兴趣。

“马上要上学了,我们怎么办?”爸爸很焦虑,急切地问王继跃:“与吃抗抑郁药有关系吗?可是停了,他又闭门不出了。”

对于爸爸的焦心,小伟毫不在意。看病的时候,他一会儿趴到医生的桌子上,一会儿又躺倒在病人的椅子上,看人一眼,又缩回去,一句话都不肯说。

“你抽筋的时候,自己有感觉吗?”王继跃问他。

“没有!”小男孩马上说。随即又考虑了很久,久到爸爸都忍不住要替他解释的时候,他又说:“好像有一点……”

王继跃说,小伟是神经发育迟缓引起的抑郁情绪,抽筋反而不是大问题。王继跃建议小伟的爸爸:“孩子抽筋的时候不要安慰他,否则会强化他的这个动作。”

小伟的爸爸说,小伟和普通孩子发育的速度不一样:3个月还不会竖脑袋,1岁还不会走、不会说,2岁以后,他才开口说话,但总比同龄人说得含糊;上幼儿园,他画画、做游戏,反应都比其他人慢半拍,也因此不敢和小朋友说话,不敢和其他人抢玩具玩……

王继跃向小伟的爸爸解释说,小伟虽然现在还不到抑郁症的地步,但适当用些抗抑郁的药,可以让孩子行为更主动、积极。小伟根子里的问题是神经发育迟缓。因为有这个生理困惑,小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同伴,觉得自卑,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但是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但智力上更跟不上,而且会患上抑郁症。”

王继跃建议,除了给小伟吃抗抑郁的药,让他心情好一点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应的训练,让他慢慢赶上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

小伟的爸爸听了不停点头说,孩子最近的确开心很多,甚至有点脾气大。“对小伟来说,发脾气是好转的趋势。”王继跃说。

小孩情绪特别差,家长要提高警惕多观察

虽然小伟还够不上抑郁症,但抑郁的情绪已十分明显,需要服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了。这让记者又心疼又不解:“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得了成年人的病?”王继跃说:确诊过一位6岁的抑郁症孩子。那是他迄今为止确诊的最小的抑郁症孩子。

那个孩子是因为莫名的不舒服、莫名的发脾气,被父母拖到心理科看门诊的。

在父母眼里,孩子的一切都不对劲:其他孩子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一脸淡定;其他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很莫名;其他孩子想和他玩的时候,他一脸无所谓……

王继跃也觉得孩子不对劲,但是询问家族史,家长却矢口否认。

“我给他做一般的治疗,发现效果不好。再追问家长,发现他母亲是位抑郁症病人。”

“抑郁症是个遗传性比较强的精神疾病。”王继跃说,“多数6岁前的孩子,只能算有抑郁情绪,不能轻易诊断为抑郁症。外界环境、家族遗传、孩子自身的发育障碍,都可能令他产生抑郁情绪,这样的情绪持续下去,达到一定的时间和程度,影响生活与交际,才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有抑郁症的孩子,坏情绪常常会持续数周或数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常常会觉得出门是种煎熬,渐渐孤立起来,远离朋友;在家不断地制造麻烦,或者变得敏感脆弱、忧伤和易怒。

“有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莫名其妙地坏脾气,无缘无故地哭吵、打闹,看起来和环境有关系又好像和环境没有影响,和正常人的反应不一样,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也许,孩子有心理问题了。”王继跃提醒说。

“我们往往发现,学龄前后的孩子,抑郁情绪比较明显,这其实和上学没关系,而是因为上学、社交给了孩子暴露异常情绪的环境。”王继跃说,对于有抑郁情绪的孩子,要早矫正。

儿童少年烦恼啥?压力来自亲情分离、社交障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理科博士徐方忠,从事浙江省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健康研究。他曾调查了浙江5个城市11个县的1865名3~6岁的幼儿,并对29名孩子进行了心理行为健康的针对性干预。

他说,调查发现,浙江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与全国水平相当;问题大多是因为分离、社交等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攻击性行为等,这些压力,与孩子们成长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

他说,3岁到6岁的儿童,在学习上的负担相对小,调查发现,儿童表现出来的具有挑战性的不良行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现代儿童在得到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问题,这些都是使儿童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然而,当儿童感到心理有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得到成人及时的帮助,而又由于他们自身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的缺乏,处理问题能力差,因而不能自己解压。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将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徐方忠说:“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严厉的老师、家长,特别容易让孩子抑郁。”

快乐起来,心理医生支三招

王继跃则告诉记者,无论孩子心智正常与否,家长养育时都要遵循三大原则:快乐原则、成长原则和个体化原则。

快乐原则,就是要让孩子从成长中得到快乐。在学习技巧的时候,给孩子设定一个稍许超过其目前能力的目标,然后引导其完成。孩子在不断完成这些事情后,成就感会不断累积,增强自信心,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成长原则,就是不要给孩子强加一些学习任务,比如对于好动的孩子让其学书法、下棋,这种枯燥的练习方法,会让孩子产生厌恶情绪,等到真正适合学书法的时候,就不再愿意学习,破坏了成长规律。

个体化原则,就是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发展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办法。比如表扬这个工具,在孩子成长中许多家长会采用,觉得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是如果孩子的表现是这个年龄段本来就应当做到,这时再给予过多的表扬,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童年的快乐父母怎么给?
孩子童年的快乐父母怎么给?
00后的孩子童年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被逼着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家长总是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却疏忽了孩子真正的快乐,真正的童年应该是五彩缤纷欢乐的童话世界。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呢?父母的成长与孩子的成密不可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详细]
发布于 2014-11-26

最新推荐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职场上总有那么一些人,话不多,活最多,加班不喊累,委屈不声张。有人说他们是“好同事”“好员工”,但真实的结局往往是:升职无份,功劳被抢,背锅常客。越是老实,越是忍让,越容易被当成软柿子捏。不是善良出...[详细]
2025-04-21 17:14
婚外情男人走心表现
婚外情男人走心的表现包括情感投入、行为异常和对原配关系的疏远,这些表现通常源于情感需求、婚姻问题或个人心理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婚姻咨询和个人成长来应对。1、情感投入婚外情男人走心的表现之一是对婚外对象产生深厚的情感依赖。他...[详细]
2025-04-18 22:40
婚外情可以原谅吗
婚外情是否可以原谅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双方的意愿、关系的修复能力以及事件对彼此的影响。婚外情的发生通常涉及信任破裂、情感疏离、沟通不畅等因素,修复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包括坦诚沟通、寻求专业帮助以及重建信任。1、婚外情的原因可能包括情感需求...[详细]
2025-04-18 22:37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这一行为背后可能涉及情感疏离、婚姻关系破裂以及个人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处理方式包括情感咨询、法律程序和心理调适,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1、情感疏离是导致出轨的常见原因之一。婚姻中,双方可能因工作压力、生活琐事或沟通不畅...[详细]
2025-04-18 22:29
测测你现在的状态
测测你现在的状态
通过简单的自我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自我观察、情绪记录和心理测试是常用的方法。心理状态的变化可能源于压力、情绪波动或生活事件,及时调整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1、自我观察是了解心理状态的第一步。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关注自己的情绪、思维...[详细]
2025-04-18 22:12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这个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测试得出结论,但可以通过分析婚姻中的问题来评估关系状况。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沟通、信任、情感需求、价值观差异等。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帮助改善婚姻质量,减少离婚的可能性。1...[详细]
2025-04-18 22:09
父亲出轨母亲抑郁
父亲出轨母亲抑郁
父亲出轨可能导致母亲陷入抑郁状态,这种抑郁通常源于情感创伤、信任危机以及家庭关系失衡。应对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家庭治疗以及自我调节,帮助母亲逐步恢复心理健康。1、情感创伤:父亲出轨对母亲的情感打击巨大,可能导致她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愤怒和悲伤。...[详细]
2025-04-18 21:3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