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婚恋心理 > 正文

透视:“边缘”同性恋心理

发布时间: 2012-02-28 09:3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曾有媒体报道江西首例同性恋公开举行“结婚”典礼的新闻,引起不少人对同性恋的关注。虽然近年来人们对同性恋渐持宽容态度,但这一社会现象毕竟有悖常理,还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同性恋毕竟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理缺陷。

事实上同性恋之中的不少人对现实中的自己及其心理状态也还不能接受,所以他们常常采取若明若暗的、并不公开的态度。从有些同性恋者的心理冲突中,我们可看到陷于同性恋者,也有其苦衷。

28岁的张先生几年前毕业于W市,与大学同学云(化名)恋爱三年,并已有一年多的性生活史。2年前,就在他们谈婚论嫁时,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张先生到武汉来开拓市场。在遭到女友的坚决反对之后,他俩因激烈的争吵而分手。来汉后,面对事业上的种种压力,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网上消遣。或许是出于好奇,他拜访了“朋友”论坛,并根据网上的信息找到了“朋友”们聚会的场所。他说自己刚开始被那些“朋友”的热情及真诚所感动,后来也就成为其中一员。虽然他觉得不再孤独,有了爱的温馨体验,但是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烦恼和焦虑。每当孤独时,自己会不自觉地进入那种场所,可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后悔与担心,甚至是害怕。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怎么就成了另一个男人的爱人?

某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现任某跨国公司主管的杨小姐,也有类似经历。读大学时因成绩优秀曾引来不少男孩追求,可那时的她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能因为恋爱而受阻,所以一直未涉足爱情。参加工作后,她业绩显赫,身边也不乏优秀男人。也许是她太杰出,他们从未对她有亲热的表示,更不敢示爱。而一般男性的追求,她又不想勉强接受。可是,她内心又十分渴求有爱的生活。于是,一位与她一样优秀的女性走近了她,让她没想到的是同性之恋。刚开始,她也不知道会是这样的。只是在一种互动的过程中,感到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友爱。当逐渐发展到肌肤之亲、同性恋行为后,这个事业中的强人陷入了现实生活的困境之中。她不明白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近年来类似“同性恋”故事,时有所闻。心理分析认为,虽然其表现形式酷似同性恋,但从其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来看,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假性“同性恋”。这部分人群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性的驱动和渴求爱的本能使他们躁动不安,但又因种种原因,如婚恋失败、或是性意识的觉醒、体内性欲望的强烈冲动及其随之而来的身体和心理的种种反应,使他们不得不控制这种内在的冲动和必须采取掩饰行为。但正如弗洛伊德所分析的那样:当人们越是要控制这些本我的冲动,他们的自我意识里这些冲动将会变得更为突出。但是,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身份使之还必须压抑它。于是,在压抑原始冲动而又没能得到升华时,便选择了类似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并跨越了人们较能接受的友情形式,产生了互相拥抱、接吻、触摸乃至效仿同性恋的体交行为,以满足爱与被爱的、身体与心理的需求。

被欲望与焦虑所困惑,急欲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摆脱感情孤独而进入同性恋的“边缘”同性恋者,由于被这种不稳定、不安全(担心艾滋病的侵扰)、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关系所困扰,往往更加痛苦。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让我们透视同性恋心理
让我们透视同性恋心理
族群人数的估计同性恋人口到底有多少呢?目前比较为专家学者所接受的说法是总人口中的4%至10%的个体或多或少在其一生中会有过同性恋行为,而真正属不可逆转的同性恋人口,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从未在人类所建立的各个不同种族的社会中超过总人口数的5%,也有学者估计,在总人口中约只有2%的男...[详细]
发布于 2011-10-17

最新推荐

高一累了想放弃怎么办
高一学生感到疲惫想放弃通常源于学业压力、适应障碍、自我期待过高、时间管理失衡、缺乏支持系统,可通过调整目标、优化作息、心理调适、建立支持网络、专业干预改善。1、学业压力:高中课程难度陡增可能导致认知超负荷,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效率下降。尝...[详细]
2025-04-25 10:08
朋友想退学怎么劝
朋友想退学可能源于学业压力、职业迷茫、社交障碍、家庭因素或心理健康问题,可通过倾听共情、分析利弊、寻求支持、调整目标、专业干预等方式帮助。1、倾听共情:退学想法往往伴随强烈情绪,急于说服可能适得其反。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具体原因,如"最近发生了...[详细]
2025-04-25 10:02
学生要退学怎么劝
学生退学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社交困扰、职业规划迷茫、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家校协作、目标重建、资源支持、专业干预等方式应对。1、学业压力:课业负担过重或成绩下滑易引发逃避心理。建议分解学习任务为小目标,采用番茄工作法提升效...[详细]
2025-04-25 09:57
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怎么办
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认知调整、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社会支持和专业干预五种方式缓解。1、认知调整:压力常源于对事件的负面解读。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如"我必须完美"等非理性信念,用ABCDE模型进行辩驳:记录诱发事件A、错误信念B、质疑证据C、建立新...[详细]
2025-04-25 09:51
考不好怎么办怎样调整状态
考不好怎么办怎样调整状态
考试失利后的状态调整需要从认知重构、情绪管理、行为策略、环境优化、健康维护五个方面入手。1、认知重构:将考试结果归因于可控因素而非能力否定,采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挫折。记录三次因改进方法而提升成绩的具体事例,每天晨间朗读强化积极信念。制作"进步...[详细]
2025-04-25 09:46
如何和倔强的老人沟通
如何和倔强的老人沟通
与倔强老人有效沟通需要理解心理需求、调整表达方式、建立信任关系、避免正面冲突、寻求共同目标。1、理解心理需求:老年人固执行为常源于对控制感的维护或对衰老的焦虑。认知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思维固化,过往经历形成的价值观难以改变。沟通时应观察老人关注...[详细]
2025-04-25 09:40
父母不爱自己怎么释怀
父母不爱自己怎么释怀
父母情感缺失带来的心理创伤可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社会支持、专业干预和自我成长五方面逐步释怀。1、认知调整:理解父母行为的深层原因可能与其原生家庭、心理创伤或时代背景有关,并非个人价值否定。练习用客观视角分析家庭互动模式,区分"父母行为"...[详细]
2025-04-25 09:3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